实验一视觉反应时测试实验性质:验证性计划学时:1学时分组数:5组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反应时的测试方法,进一步认识反应时及各种反应时之间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设备BD-II-511(SHJⅢ)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VisualReaction Time Tester)。
该仪器可进行5大类十七组反应时实验。
该仪器组成如下:1、本仪器由单片机及有关控制电路、主试面板、被试面板等部分组成。
2、主试面板设有操作键,八个数码显示管(1位标志、4位反应时、3位次数)。
3、被试面板由7×15点阵三色光点阵显示屏组成。
显示屏翻转折叠。
4、被试左、右回答手键。
5、微型打印机(选购件)接口。
三、实验原理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它是个体差异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F.C.Donders曾将反应时分为3类,即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要求被试者做出的反应也只有一个,并且二者都固定不变,这种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叫做简单反应时;如果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者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出现哪个刺激被试者事先并不知道,该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如果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但要求被试者只对其中一个刺激做一个固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刺激则不反应,此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辨别反应时。
四、实验内容1、刺激概率对反应时的影响这个实验是用红、绿、黄三种色光分别作为刺激,每次实验选用一种色光刺激,实验次数可按实验需要选定。
实验次数设定后,仪器根据设定的组别,自动确定该组实验中“红”、“绿”、“黄”三种色光的出现次数。
按“红”、“绿”、“黄”三种色光出现概率共分四组实验,即“概率1”、“概率2”、“概率3”、“概率4”。
按主试面板上的“概率”键,选择对应的实验组别。
回答可选用任意反应手键。
每组实验完后,将自动反复显示本组实验中红、绿、黄三种色光的各自平均简单反应时及实验次数。
显示屏幕中相应标志位的含义如下:1——红色光;2——绿色光;3——黄色光。
2、数奇偶不同排列特征对反应时的影响根据数排列特征不同分成三组实验:“横和奇、偶”:数横向整齐排列——组别1;“竖和奇、偶”:数竖向整齐排列——组别2;“随机大小”:数随机排列——组别3。
按主试面板上的“数奇偶”键,选择相应组别。
实验次数可按需要选定。
实验用红色光刺激,刺激在显示屏两侧4×4点阵区内显示。
被试者判别显示的点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用反应手键回答。
奇数按“左”键,偶数按“右”键。
回答正确,显示屏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
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
标志位无显示。
3、数差大小排列特征对反应时的影响根据数排列特征不同分三组实验。
“横差大小”:数横向整齐排列——组别1;“竖差大小”:数竖向整齐排列——组别2;“随机大小”:数随机排列——组别3。
按主试面板的“数大小”键,选择相应组别。
实验次数按需求选定。
实验用红色刺激,刺激在显示屏两侧4×4点阵区内显示。
被试者判别显示点左边多还是右边多,用反应手键回答。
如左侧多,按“左”键;右侧多,按“右”键。
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
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
标志位无显示。
4、信息量对反应时的影响根据刺激信息方式分三组实验。
信息量1:在显示屏中间随机显示红或绿“大”正方形——组别1。
实验要求被试者只对“红大正方形”反应,而对“绿大正方形”不反应。
信息量2:在显示屏中间随机显示红或绿“大”正方形以及红或绿“小”正方形——组别2。
实验要求被试者对“红大正方形或绿小正方形”反应,而对“绿大正方形或红小正方形”不反应。
信息量3:在显示屏左右两边随机显示红或绿“大”正方形以及红或绿“小”正方形——组别3。
实验要求被试者反应的是“左侧呈现红色大正方形,右侧显现红色小正方形”或者“左侧呈现绿色小正方形,右侧呈现绿色大正方形”,而对于“左侧呈现红色小正方形,右侧呈现红色大正方形”或“左侧呈现绿色大正方形,右侧呈现绿色小正方形”不反应。
实验测定的是辨别反应时,刺激呈现后作出辨别反应的称为正刺激,不作反应称之为负刺激。
按主试面板的“信息量”键,选择相应组别。
实验次数可按需选定。
实验用红、绿色光刺激,被试者判别是“正刺激”还是“负刺激”。
如果是正刺激,回答可选用左右任意反应手键;出现负刺激不回答,两秒后自动消失。
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
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
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辨别反应时间及错误回答次数。
标志位无显示。
5、“刺激对”异同及时间间隔对反应时的影响本实验采用4对字母刺激“AA”、“Aa”、“AB”、“Ab”,根据每对两个字母呈现时间的不同可分四组实验:时距1:两个字母同时呈现——组别1;时距2:两个字母呈现时间间隔为0.5秒,第一个字母呈现2秒后消失,隔0.5秒呈现第二个字母——组别2;时距3: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为1秒,第一个字母呈现2秒后消失,隔1秒呈现第二个字母——组别3;时距4: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为2秒,第一个字母呈现2秒后消失,隔2秒呈现第二个字母——组别4。
按主试面板“时距”键,选择相应组别。
实验次数按需求选定。
实验用红色光刺激,刺激在显示屏左右两侧呈现。
被试者依据呈现内容,用反应手键回答。
呈现“AA”、“Aa”,按“左”键,呈现“AB”、“Ab”,按右键。
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
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答案的平均选择反应时间及错误回答次数。
标志位无显示。
五、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若选配有微型打印机,则需先给打印机装纸加电。
2、复位:按“复位”键,数码管显示全为零。
每换一组实验可“复位”一次,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实验过程中,按“复位”键,实验将停止。
3、自检:用此功能检查仪器好坏。
按“自检”键,仪器进入自检状态。
主试面板八位数码管依次显示1~8,与此同时被试面板显示屏分红、绿、黄色逐行显示及全屏显示。
循环两遍后,仪器响蜂鸣,数码显示器自动归零。
4、选择实验类型及组别:根据实验需要,按下主试面板实验类型选择键(“概率”、“数奇偶”、“数大小”、“信息量”、“时距”键),对应键上的灯亮,表示选择此类实验。
再按该键,可以选择需要的组别,对应面板上相应“组别”灯亮。
5、选择实验次数:实验次数范围在10~255之间任意设置。
按“选次”键,次数百位数码管闪,按“+”键调百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十位数码管闪,按“+”键调十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个位数码管闪,按“+”键调个位数。
6、按“启动”键开始实验。
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主试必须向被试者说明实验内容与要求,反应判别方式。
被试者面对显示屏,左手握“左”回答键,右手握“右”回答键,做好回答准备。
实验开始后,被试者注视显示屏,按要求进行回答,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回答越快越好。
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次回答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记录一次错误次数。
实验结束蜂鸣长声响,显示该组实验结果。
7、打印实验结果:每组实验后,如果已经接好微型打印机,可按主试面板“打印”键,选择打印内容,打印内容1包括每组实验正确回答的平均反应时间、实验次数、错误回答次数,打印内容2除包括打印内容1外,还打印实验中每次正确回答的反应时间。
内容1标志位显示“1”;内容2标志位显示“2”。
选择打印内容后,按“启动”键开始打印。
打印清单中字母简称的表示含义见附表。
8、一组实验结束后,换新的被试者,如实验内容不变,主试只需按下“启动”键,测试重新开始。
如更换实验内容,请按“复位”键后,重新设定实验参数。
附表打印清单中字母简称含义六、实验报告要求1、利用视觉反应时测试仪分组对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进行测试;2、填写实验数据表;3、分析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之间的长短关系,思考反应时在人活动过程中的影响。
七、预习要求及思考题预习要求: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涉及的主要的计算公式,实验内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思考题:1、收集多名被测者实验记录,分析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之间得长短关系。
2、结合实例,谈谈反应时在人活动过程中得影响。
例如,比赛中得运动员、生产线上工人等。
实验二反应时和运动时测试实验性质:验证性计划学时:1学时分组数:5组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一、实验目的测定人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及运动时, 检验优势手的反应时与运动时是否相关。
还可测试和记录被试者手臂等有节奏的敲击运动,从而了解被试在声音或灯光刺激下的反应时间和运动完成时间,判别被试的敏捷性、坚持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仪器设备实验采用BD—II—513型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
仪器由控制器、被敲击板二部分组成。
控制器由微电脑控制,主试面板有四位数码管左显示器。
1、主试面板(见图1):设有七个数码管,指示反应时间、次数等。
设有表示显示内容的指示灯。
后面板中央为被试专用键盘箱或敲击板的联线插座,下方设有微型打印机(选配件)的输出插座。
图1仪器主试面板图其中“显示”键用来改变显示内容,在做任何一实验时,只要按一下“显示”,显示内容灯就改变一次,数码管显示的内容也相应改变,究竟亮哪个灯,这与按显示的次数和实验内容有关,不断地按“显示”键,显示内容也相应改变,并产生循环。
启动后第一次显示,是由程序安排的。
2、被试专用键盘箱(用于实验Ⅰ):1个反应键,8个方向运动键,反应键与运动键之间的距离为140mm,面板16°倾斜(见图2)。
各键上都有指示灯。
图2被试专用键箱示意图3、被试专用敲击板(用于实验Ⅱ、Ⅲ、Ⅳ):其由一块带指示灯的中央板、六块敲击板以及一个敲击棒组成(见图3)。
敲击板左右各三块,左三块编号为1 2 3 ,右三块编号为4 5 6。
在敲击板的内侧设有标尺,主试可按实验要求,调节各板的左右距离。
总长度800mm,可折叠。
图3敲击板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运动时间指的是从开始运动到运动完成所用的时间。
反应时间反映的是知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和刺激呈现以前被试的准备状态有关;而运动时间反映的是运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和运动的距离以及要击中目标的难度有关。
因为知觉和运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过程,所以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不应该有显著的相关。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㈠实验Ⅰ:测试反应时及8个方位键的运动时1、选用被试专用键盘箱,主试面板“实验选择”键上方的“Ⅰ”指示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