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培训内容一专项扣除政策及解读一、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总体情况(一)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主要内容个人所得税,一般是对个人取得的收入额,减去符合规定的扣除额后的余额进行税款计算。
也就是说,扣除额越大,个人所负担的所得税就越少。
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个人全年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收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除了原先允许扣除的“三险一金”等扣除,又增加了六项可以扣除的项目,即: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也就是说,这六个方面支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今后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就可以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中按规定标准扣除,这样对大多数人来讲,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又少了一部分。
这就是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推出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安排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开始实施日期是 2019 年 1 月1 日。
也就是说,您在 2019 年 1 月 1 日以后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就可以按一定的标准,从中扣除上述六个项目的支出了,当然,这六个项目的支出要符合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条件。
(三)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办理途径1.两种主要途径(1)由单位按月发工资预扣税款时办理。
除大病医疗以外,对其他五项扣除,您可以选择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首次享受时,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并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像“三险一金”一样,为您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2)自行在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
一般来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您可以选择在次年 3 月 1 日至6 月 30 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进行专项附加扣除,税款多退少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随纳税申报表一并报送:①不愿意通过单位办理扣除,未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②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③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④纳税年度内未享受或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等其他情形。
如果同时有两个以上发工资的单位,那么对同一个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您只能选择从其中的一个单位办理扣除。
这里的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是指: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则为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有两个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其中一处为主管税务机关;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
2.有关信息资料不论由单位办理扣除,还是自行申报办理扣除,您都需要如实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如果在单位办理专项附加扣除,扣除信息发生了变化,您需要及时将变化信息进行更新,并提交单位按照新信息办理扣除。
并且,每年12月份,要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提交给单位;如未及时确认,单位将于次年 1 月起会暂停办理扣除,经您确认后再继续办理。
还特别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佐证资料,您须要在次年的汇算清缴期(即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结束后五年内留存备查;按照规定,您要为提供或确认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3.有关补扣措施一个纳税年度内,如果没有及时将扣除信息报送任职受雇单位,以致在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未享受扣除或未足额享受扣除的,大家可以在当年剩余月份内向单位办理补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扣除。
4.对单位的要求任职受雇单位作为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要根据员工提交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依规定按月为员工办理专项附加扣除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预缴税款。
同时,在办理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时,要将员工填写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税务机关。
如果单位发现员工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要求员工修改,员工拒绝修改的,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会及时处理。
扣缴单位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一)通用1.什么情况下需要填写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答:个人需要办理符合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的,可以填写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
2.个人需要向谁提交电子模板?答: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在填写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后,可以及时提交给扣缴义务人,由其在办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扣缴时,依据纳税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办理税前扣除。
3.个人何时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电子模板?答:个人在扣缴义务人发放工资薪金并计提个人所得税前,向扣缴义务人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由扣缴义务人用于计提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4.个人是否必须向扣缴义务人填报电子模板?答:个人可以通过填写电子模板,并提交给扣缴义务人,由扣缴义务人在计提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进行扣除,也可以在年度终了后,通过汇算清缴自行申报办理扣除。
5.个人是否还有其他途径采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答:除填写电子模板外,个人还可以填写纸质报表的方式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后续,税务部门还将逐步提供更多的网上信息采集渠道,由纳税人填写后,通过网络传递给扣缴义务人,用于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6.是否需要每月向扣缴单位填报电子模板?答: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未变化的,每个扣除年度只需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一次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即可,无需按月提供。
7.是否必须在年底前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电子模板才在次年充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答:个人可以年底前向扣缴义务人提供次年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扣除年度中的任意时点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
扣缴义务人在扣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按照截止到当前月份的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可扣除额计算应扣个人所得税,亦即在扣除年度内可以追溯扣除,使个人充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如张先生的小孩在 2018 年 11 月已经年满三周岁,在2019 年3 月 1 日将子女教育扣除信息报送扣缴单位,子女教育每月可扣除金额为 1000 元,则扣缴单位可在 3 月 8 日工资发放时,计算张先生的子女教育的累计可扣除金额为 3000 元,可以在当前月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8.填写了电子模板,但未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原因?答: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个人信息填写不规范,导致信息采集失败;二是个人填写的个人基础信息与此前扣缴义务人采集的基础信息不一致,导致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失败;三是由于政策理解问题,个人提供的情况不在可扣除的范围之内;四是电子模板提交时间晚于扣缴义务人计提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间,在当月未及时办理扣除;五是扣缴义务人操作有误,未准确获取及计算填写可扣除额。
9.填写了电子模板但未及时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如何处理?答:可以先与扣缴义务人联系核实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和税款计算情况,如有问题可由扣缴义务人进行更正申报或者下一期代扣个人所得税时调整。
如存在软件操作或者政策执行方面的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税务机关。
10.每月收入不足 5000 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否也需要填写电子模板?答:如果个人每月工资薪金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的金额未达减除费用标准(5000 元/月),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可无需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11.年度中间相关信息发生变化如何处理?答:纳税人通过电子模板的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纳税年度中间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变化后的信息及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并及时报送扣缴义务人。
(二)、专项扣除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父母可选择由一方按照规定金额标准的100%扣除,或者选择由父母双方分别按照规定金额标准的50%扣除;有多名子女的家庭,按照子女数量和规定金额标准的乘积计算父母双方共计可享受的扣除金额,并按照上述扣除方法之一进行扣除:1.子女在年满 3 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均可扣除;2.子女就读于小学、初中,或者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3.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扣除的标准和方式。
每个子女,每月可扣除 1000 元。
如果有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
比如,有 2 个子女,则每月可以扣除 2000 元,以此类推。
具体由谁来扣除,父母双方可选择确定,假如一个家庭中,子女教育每月有 1000 元的扣除额(即只有 1 个子女),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 500 元。
只是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政策享受的起止时间。
如果是学前教育,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子女年满 3 周岁的;如果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则起止时间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提醒大家的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起止时间的计算,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需留存备查的资料。
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则需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查验。
解读1.填报子女教育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条件?答:(1)有子女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①扣除年度有子女满3岁的;②扣除年度有子女正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
(2)同一子女的父亲和母亲扣除比例合计不超过100%。
2.同一子女、同一受教育阶段是否需要细化填写?如,义务教育阶段是否需要区分小学、中学分别填写?答:无需细化填写。
对于同一子女的同一受教育阶段,即使在一个年度中间,子女存在升学、转学等情形,只要受教育阶段不变,也无需细化填写。
3.同一子女某个受教育阶段中间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发生变化的,是否需要分别填写?答:无需分别填写,只需要填写填表时的就读学校即可。
4. 何时填写教育终止时间?答:子女因就业或其他原因不再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时填写。
当前受教育阶段毕业,但还会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无需填写。
个人从填报的教育终止时间次月起,不能再继续享受该子女的此项扣除。
5.子女满3周岁,但未入幼儿园的,是否需要填写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答:需要填写。
如果不填写,将可能导致此条信息之后信息采集失败,影响个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