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调查报告

社会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概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如今的社会发展使得社会工作在我们的生活总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会工作作为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公共事务,从一般的街道办事处到NGO,从物业管理到司法援助等等,社会工作都是在辅助政府完成工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社会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社会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完善社会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扩大社会工作面,让社会工作真正做到为民众提供支持,为行政做好铺垫。

因此,完善社会工作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充分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工作时所面临的困难,基本诉求以及当前社会工作的基本运作情况。

所以在北碚区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方法
1、调查时间:2010/12/24.
2、调查地点:北碚区
3,、调查对象:北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北碚区天生桥街道办事处、北碚区总工会
4、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培训状况,薪酬状况,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工作需求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得出数据,进行分析。

(一)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程度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所有的调查对象均为全职社会工作人员。

接有受过社会工作培训的人员占86%。

其中,有30%接受的是社会工作短期培训,其余的是接受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但是获得国家认证颁发的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的仅有18%。

说明大部分工作人员虽然对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但是缺乏资格认证。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上如今的社会工作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比较规范的阶段,行业的随意性比较大
(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薪酬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社会工作人员的薪酬分布为月收入1000以下的占26%,1000~1500的占14%,1500~2000的占24%,2000~2500的占16%,2500~3000的占12%,3000以上的占8%,而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职工的月人均工资为2580.25元,北碚区的月人均收入为2671.7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资其实是出于比较低的水平的。

(三)社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的社会工作面临了许多问题。

在发放出的50份问卷中,有90%的认为国家对于社会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62%的社会工作人员认为国家队弱势群体关注度不够,80%的社会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职业地位较低,82%的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的薪酬偏低,74%的社会工作人员认为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缺乏了解,46%的社会工作人员认为群众缺乏向社工求助的意识和习惯。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现在社会工作的开展状况,整体的社会环境,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社会工作,使其更加有效率,更加全面的服务于大众。

(一)规范社会工作行业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真正执业社会工作者不足两成。

如今由于社会事务的复杂化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规范社会工作行业,执业上岗成为必然趋势。

对于所有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专业的培训,统一考试,然后由政府部门颁发执照,再上岗。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

并且对于专职的社会工作人员,其社会工作执照应该是年审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应该予以取消社会工作人员的资格。

对于社会工作人员,应定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使得他们适应如今变得复杂的社会事务。

(二)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
目前困扰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难题是工作量大而工资低。

社区居委会本来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可近年来,居委会的工作量年年递增,承担了大量行政性职能,负担普遍太重,计生、劳动保障、综合治税,甚至一些社会调查的项目,都要由居委会完成。

任务太重导致居委会疲于应付,许多服务性方面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社区工作位于社会工作的最基层,虽然工作量异常繁重,但绝大多数月收入低于重庆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工资收入离缴纳社会保险的最低标准还差一大截,待遇低下,造成人才流失,导致居民群众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美誉度有所降低。

目前困扰社区社会工作者的难题主要是“同工不同酬”。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继“大学生村官”后,大学生进基层工作的触角从农村延伸到了城市。

这些人享受事业编制人员待遇,而大部分的原社会工作者只是作为街道办或村(居)的聘用人员,但是事业编制和聘用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这也就意味着“同工不同酬”、“一支队伍,两种身份”。

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工作比较稳定,有的工作效率并不比聘用人员好,但拿的工资却要比聘用人员多出许多。

这种“同工不同酬”的人事制度,显然是违背《劳动法》的,严重阻碍了社区工作的良性发展。

处于基层的社会工作人员每天处理的都是一些重复的琐事,所以他们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很难得到激励。

长此以往,很容易进入职业倦怠。

因此,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将薪酬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来源,可以保证从业人员的热情,也便于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员加入社会工作的行列之中。

(三)整个社会提升对社会工作的关注度
从社会工作人员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今资金短缺是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短缺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国家的关注不够,引发了譬如职业地位低,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缺乏了解,国家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群众缺乏向社工求助的意思和习惯等等。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社会工作的关注度,清楚社会工作是为群众解决切身问题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

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目前,各级政府对社会工作是一项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重要的公共职能之一,是政府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局限,在这方面借鉴香港的经验是非常有益的。

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财政资助是香港社会工作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香港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社会工作法规和条例等方面负有宏观管理与指导的责任。

在经济上,对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大力资助。

1998年受政府财政资助的非政府机构有182个,下属实务单位有2872个,承担着香港80%左右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

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踪迹。

宣传力度不够有各种因素。

一是有的大众传媒不了解不重视。

二是由于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方式、机构的多模式化。

在我国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福利工作由多个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别承担,这些部门有民政、劳动、人事等,群众团体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居委会。

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各自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而不是以统一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面目出现,也没有运用统一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而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都使得以社工名义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很少出现,无法吸引媒体的关注。

这些都影响社会工作的宣传。

三是一些理论工作者因各原因不愿意写通俗的读物。

概言之,社会工作要在中国发展起来,要被社会认可接受,必须做好社会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使高深的学术思想变为大众的日常观念。

社会工作目前在中国还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必定会出现过很多的问题。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对其予以正常的帮助和引导,这样才可以使社会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帮助群众,协助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