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练习)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我们把叫做声源。

、、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4、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例如:,。

5、声音的三大特征是、、。

6、声音的强弱叫做。

振动的幅度称为。

7、声音的响度与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还与
和有关。

8、声音的高低叫做。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符号为。

9、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越大,音调越高;越小,音调越低。

10、对于弦乐器而言,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
弦的长短粗细相同时,弦越松,音调越。

11、反映了声音的好坏,是由所决定的。

12、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a
b
c
d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或不同)。

15、从主观感觉上: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8、噪声的来源:、、和。

19、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20、声音的控制:人们保证休息
保证学习
正常工作
保护听力
21、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2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4、叫做超声波;其应用有、、
、。

25、叫做次声波;其应用有、、
、。

26、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2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

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28、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声器
29、“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30、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3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

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32、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33、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声音是靠来传播的。

34、在音乐大厅里,乐团正在演奏着雄壮的交响曲。

各种乐器的形状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发声都是由于产生的;各种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但他们演奏乐曲的音调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