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密码概述

量子密码概述


量子不可克隆性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最早是由Wootters和Zurek于 1982年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一篇短文所提出的 [77],它的内容是:不存在能为给定系统的每一量子态 做精确复制的装置。该定理指出,任何物理手段都不可 能精确地复制未知量子态,否则将会违背量子叠加性原 理。
量子不可克隆性(续)
BB84协议
◇每个光子都有一个偏振方向 ◇光子的线偏振和圆偏振, 是满足互补性的一对共轭态。 ◇线偏振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l0>,lπ/2>,圆偏振指左 旋和右旋lπ/4>,l 3π/4> 。 ◇线偏振与圆偏振不可同时确定,但同一偏振态下的两个 方向可以完全区分。 ◇因此,光子的四个偏振态l0>,lπ/2>,l π/4>, l3π/4> 不可同时精确测量。
但Eve还有一种窃听手段,即避开对光子序列直接 测量,采用复制光子状态的办法,并将原光子继续发送 给Bob,而留下复制后的光子进行分析,这样就不会给 Alice和Bob留下任何窃听的痕迹。然而,量子不可克隆 定理证明Eve完全地复制量子态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而 确保了量子密码的绝对安全性,
量子纠缠性
例 N=129位,
1994年1600台工作站花了8个月分解成功。
若 N=250, 要用8×105年 N=1000,要用1025年(比宇宙年龄还长)
Shor算法证明: 采用量子计算机并行计算,分解N的时间随logN 的 多项式增长(即可解问题)。 所以, 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现有 的RSA密钥将无密可保。
量子密码概述
概要
为什么要学习量子密码? 量子密码起源 量子信息基本原理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研究进展
现行密码系统存在的问题
无条件安全算法的“不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一次一密包难以实现真正的无条件安全性
以计算安全为基础的密码系统的缺陷:
无法获得无条件安全性;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展需要不断修改。
无法解决Catch 22问题
窃听者如果选错测量基将会破坏原来的量子态。
•拦截/复制攻击
根据量子的不可克隆原理,被拦截的量子无法复制。
BB84协议的实验验证
•1989年, IBM公司首先进行了QKD实验演示; •1993年,英国国防研究部于首先在光纤中实现了基于BB84方案的相位编码量子密钥 分发,光纤传输长度为10公里; •1998年,美国Los Alamos实验室在48公里长的光纤运行量子密钥系统;
BB84协议
1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第4步 第5步 1 0 + 2 3
4.Bob公布他检测到态时采用的测量基,但不公布检测结果 5.Alice和Bob保留相同基时的结果并按照编码转换成二进制序列
Alice和Bob建立密钥的步骤 :
4 5 6 7 8 9 10
+
+
1
0
0
1
BB84协议的安全性
•拦截/发送攻击
虽然可以将量子比特制备成一个叠加态,但一个量子比 特一次也只能编码成一个经典的位。从信息论的角度 看,即使量子比特可以是无穷多个状态,但一个量子比 特和一个经典比特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一样的,因为只有 通过测量才能读出包含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而测量将 导致无穷多个态塌缩到某一个态上。 对于多量子位系统,如n个粒子的系统,其状态空间为 这些粒子的张量积(tensor product),即2n维空间,它 与粒子的数目成指数增长关系。而在经典物理中,该系 统所有可能的状态只形成一个2n维向量空间,这就是为 什么量子计算机比经典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的原 因。
在量子密钥分配技术中,采用单光子的不同偏振态来传递二进制信 息。每个光子都有一个偏振方向(即电场的振荡方向),光子的有 两种重要的偏振类型:线偏振和圆偏振。在量子力学中,这两种偏 振状态是不能同时测量的,根据测不准原理,对其中一种状态的精 确测量必然导致另一状态的完全不确定。 假设测量者测量光子的偏振方向时用对了测量仪器,那么他将能准 确得到光子的偏振方向,但如果用错了测量仪器,那么他不但得到 是错误的偏振信息,还导致了光子原来信息的的丢失,这中破坏作 用是不可逆转的。有了测不准原理作保证,就能检查到量子信道中 Eve是否进行了窃听。因此量子测不准特性成为了量子密码和量子 保密通信的基石之一。
Id Quantique公司,依托日内瓦大学
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
一个存储器 经典 可存储0或1(一个数) 量子 可同时存储0和1(两个数) 两个存储器 经典 量子 可存储00,01,10或11(一个数) 可同时存储00,01,10,11(四个数)
N个存储器
经典:可存储一个数 ( 2N 个可能的数之 中的一个数) 量子:可同时存储 2N 个数 因此,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数据能力是 经典的 2N 倍,且随N指数增长。 例如,N=250, 量子存储器可同时存 储比宇宙中原子数目还要多的数据。
学习量子密码的好处 量子密码与传统密码学互相补充 今后密码学研究的方向 科研需要,容易发表文章
概要
为什么要学习量子密码? 量子密码起源 量子信息基本原理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研究进展
• Polarization
The polarization-filter experiment
量子密码起源
何为“量子信息”?
以比特(0或1)作为信息单元, 称为经典信息。 01011101001011101100001101111000001100…… 以量子比特作为信息单元, 称为量子#43; C2 = 1.
2 2
ψ 1 ψ 2 ψ 3 ψ 4 …… ψ
•电子钞票
196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S.Wiesner首先提出利用量子物理现象和效应对信息进行保 密; 缺点:需要长时间保存单量子态,不太现实。
BB84协议
IBM公司的C.H. Bennett和加拿大Montreal大学G.Brassard,提出了量子密码(quantum cryptography)的概念 并于1984年提出了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Grover 量子搜寻算法
问题:从N个未分类的客体中寻找出某个特定客体。 例如: 从按姓序排列的106个电话号码中找出某个特 定的号 码。
经典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一个个查询,直到找到所要的号码。平 1 1 N 次,找到的几率为 均讲,要查 2 2。 采用并行处理,只需 N 次,找到的几率 接近100%(Grover算法)。
概要
为什么要学习量子密码? 量子密码起源 量子信息基本原理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研究进展
量子信息的概念
信息科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量子信息采用量子态作为信息单元(称为量子比特) 量子信息物理载体是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如光子、电 子、原子、声子等。
几个概念:
量子物理揭示的是世界的量子本质 量子力学是一门描述量子物理的数学语言 量子计算机是个量子力学系统 量子计算是量子力学系统中量子态的演化过程 量子密码是利用微观粒子的量子属性实现对信息的保护 量子信息是用量子态编码的信息 量子信息技术包括量子密码、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 子测量等
量子态叠加性(续)
在量子计算中,可以用本征态|0〉和|1〉对应经 典数字信息0和1进行编码,但与经典信息不同 的是,量子位可以处在|0〉和|1〉的叠加态a|0〉 + b|1〉,其中a和b表示复数,且满足|a|2+|b|2=1。 如果用二维正交基矢和表示|0〉和|1〉,则量子比 特可写成。
1
ψ
0
量子态叠加性(续)
量子测不准性
量子测不准性(quantum uncertainty )是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来的,其原理是当体系处 于力学量A的本征态时,若对它测量A,将得到一个 确切值,而不会出现涨落。若在A的这个本征态下 去测量另一个力学量B,却不一定能得到一个确定 的值。
量子测不准性(续)
设V和W均表示二维的复线性空间,基矢为{|0〉,|1〉},则由V和W张 量积组成四维的复线性空间,其基矢为{|00〉,|10〉,|01〉,|11〉}。于是此 四维空间中任一态矢可表示为 |ψ〉 = a|00〉 + b|10〉 + c|01〉 + d|11〉其中a,b,c,d满足归一化条件
计算是对数据的变换
经典计算机
对N个存储器运算一 次,只变换一个数据。 对N个存储器运算一次, 同时变换2N个数据。
量子计算机
可见:对N个量子存储器实行一次操作,其效率 相当于对经典存储器进行 2N 次操作,这就是量子 计算机的巨大并行运算能力。
采用合适的量子算法, 这个能力可以大大地提高计 算机的运算速度。
Shor 量子并行算法
——1994年,量子信息领域的里程碑工作,获1998 年世界数学家大会最高奖。
这个算法可以求解“大数因子分解”难题 其安全性依赖于“单向”函数 127×129=? 很容易计算 ?×?=29083 很难计算 这类大数因子分解是个难解的数学问题
分解N 运算步骤(时间)随输入长度logN 指数 增长,用经典计算是难以计算的。
无法断定所获得密钥是安全的(不可检测性)!
上述问题并不影响目前密码体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量子密码的特点 通过光子实现,无电磁窃听问题; 具有无条件安全性; 能检测攻击者的存在与否; 能解决Catch 22 问题; 自成体系 量子计算机对量子密码不构成威胁。
量子密码不但需要,而且必要!
量子密码的本质 以量子物理为基础,利用物理方法实现的密 码系统 量子密码系统针对量子计算机而设计,因 此,量子密码中无计算安全的概念 量子密码同时为经典密码提供必要的实现手 段
偏振态 经典比特
0
1
0
0
1
1
0
量子态的特殊性质
单光子 上 光电探测器
D1
分束器 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