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一.单选题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2.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A.逐级递增,单向流动 B.逐级递减,单向流动C.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D.逐级递减,循环流动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时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5、“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C、虎性情孤独,不群居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减少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其原因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D.没有第六营养级的凶猛动物7.稻田里农民拔出杂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样就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10、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A、放牧牛羊的草原B、放养家鱼的池塘C、松毛虫成灾的松树D、鼠害泛滥的草地11.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A.0.8%和 0.8% B.4%和 0.8%C.4%和 4%D.20%和 4%12.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g 生物量,至少要消耗植物的生物量是( )A .1000gB .500gC .250gD .125g13.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D .缺少生产者14.(广东高考)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15.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
其中,a 、b 、c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
下面食物链中,与金字塔相符合的是(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16.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 )A .草→昆虫→青蛙→蛇→鹰B .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C .D .二.双选题17.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是( )A .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C .研究能量流动的效率D .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8.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海龟B.杂草、水绵、洋葱C.马铃薯、青草、菟丝子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19.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所有的生物成分2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
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 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 .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全部释放到环境C .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 .人们利用生产者做食物时,比利用其他营养级能获得更多的能量ab c 草 小鸟 田鼠 兔鹰 草 田鼠 昆虫 食虫鸟三.填空题21.基础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2)生产者属于型生物,主要是指,是生态系统的;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等;消费者主要为;分解者主要是指生活的微生物。
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的分解成。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和;消费者对于植物的和有重要作用。
22..如下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
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食物网含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属于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为__________。
23.右图表示一个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1)图中没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和。
(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3)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4)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写出水鸟获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24.红树林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的湿地生态系统。
它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多种鸟类觅食、繁殖的场所,也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等生物的栖息、繁衍之地。
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其面积日益缩小。
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红树林里,有一种以植物为食的鸟群,若一年中,该鸟群所贮存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则该鸟群一年中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应等于这一年中该鸟群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的总能量减去、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①右图方框中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请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它们的名称:a.,b. ,c. ,d.②成分d的生态作用有。
(3)在潮间带,浜螺能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大型绿藻——浒苔。
下图表示某一潮间带中浜螺与藻类种数的关系。
请回答:①当浜螺密度从极小增加到约140个/m2时,潮间带中藻类种数也随之增加。
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在该群落中具有较强的。
②当浜螺密度继续增加时,潮间带藻类种数逐渐减少,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l)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3)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_______。
A.狼 B.羊 C.黄鼬 D.家鼠(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首先是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所消耗;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_利用。
而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的热能,因此,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5)若从生态因素角度考虑,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____渠道,逐级浓缩,即____________现象,因此,营养级越高,受害程度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5 D、C、B、C 、D 6-10 C 、C、A、A、C11-16 B、D、B、B、C、C二、双选题17.BD 18.BD 19. AC 20 AD三、填空题21. 1.生态系统的成份食物链和食物网2.自养绿色植物基石阳光、热能、空气、水份和无机盐;各种动物;营腐生有机物;无机物3.有机物;食物;栖息空间;传粉;种子的传播22. (1)7 第三、四、五、六营养级,次、三、四、五(2)竞争竞争和捕食(3)下降、下降23.(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水藻、水绵大鱼竞争(3)群落(4)3 水藻→甲壳类→水鸟24.(1)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①a 分解者,b 生产者,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消费者②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的消费者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3)①竞争力②浜螺多,浒苔少,浜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25.(1)111kJ A(生产者)(2)13.5%;20%;(3)B (4) 呼吸作用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食物链;生物富集,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