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摘要]20世纪80年代,香港武侠电影进入内地,由此揭开了武侠热在中国内地汹涌澎湃、经久不衰的序幕。

武侠电影不仅以其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武打设计和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侠客风骨为人所称道,里面富有特色的音乐更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支支精彩的配乐,不仅用优美昂扬的旋律唤起了潜藏于中国观众内心的英雄豪情,更以其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渲染出了浓郁的江湖文化,从而造就了一部部经典的香港武侠影片。

[关键词] 香港;武侠电影;经典;配乐;江湖文化“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电影《东方不败》)“武侠”二字,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千百年来亿万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

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到《水浒传》中的武松、鲁达、杨志、林冲;从“抚剑独行游”的陶渊明,到“纵死侠骨香”的李白;从仗剑游天下的韩信,到铁棍闯江湖的赵匡胤,无论是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还是凡夫俗子、三教九流,都有着浓厚的武侠情怀。

以“武”剪除强暴,以“侠”扶助弱小、行侠仗义、纵横江湖,同样是每个普通人心中的梦想和期待。

武侠电影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放飞梦想、一解情怀的机会与空间。

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怨缠绵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一幕幕的神奇和精彩、一次次的兴奋与向往。

在武侠电影里,寄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豪迈激情,而香港的武侠电影更是其中的翘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一批优秀导演和演员的出现,香港武侠电影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徐克、袁和平、王家卫、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部部武侠经典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把香港武侠片推上了武侠电影艺术的顶峰。

’一部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除去武打设计、侠客主题外,还少不了精彩的电影配乐——或豪情悲壮、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侧、或意蕴深远。

武侠电影配乐能够使电影观众把听觉想象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达到视听的统一。

香港武侠中经典的配乐在影片中往往起到点睛之效,不仅合乎主题,更将武侠世界崇高、深远的意蕴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

此外,这些经典配乐还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物、思想,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营造出特定的背景气氛。

经典的武侠电影配乐,如同观众情绪的催化剂,与影片的主题、动作一起,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江湖文化。

而今,香港武侠电影虽已势微,但其经典的配乐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为时代的绝唱,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中。

让我们重温那几支香港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去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与曾经的激情。

一、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之《男儿当自强》“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愤图强做好汉……”听到如此的歌声,怎么能不使人一扫颓势、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由《将军令》改编的《男儿当自强》作为影坛鬼才徐克的系列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取得了巨大成功。

晚清末期,朝政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而影片中的黄飞鸿武功高强、悬壶济世、自强御侮、铁骨铮铮,正代表了我中华男儿不屈的民族气节。

由黄藩和林子祥合力打造的这首配乐,将中国音乐和西洋音乐完美结合,其曲调铿锵高昂、雄浑有力,其歌词豪迈激进、荡气同肠,与电影主题相得益彰,烘托出影片的史诗气度,将我堂堂中华威武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

音乐每度响起,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只觉血脉贲张,一股无形的力量油然而生。

此曲中的鼓声,气势浑厚、节奏鲜明,对音乐整体画龙点睛,它的有力、强劲,更恰到好处地添加了“男儿”与“自强”的意味,与庞大场面配合得相得益彰。

该曲作为香港武侠电影中最振奋人心的音乐代表,在整整一代中国人心中久久回唱,已然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配乐。

二、大气高远、飘逸疏狂之《沧海一声笑》与《笑红尘》金庸的武侠名著《笑傲江湖》脍炙人口,而由徐克1991年导演的电影《笑傲江湖》同样堪为经典。

影片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更是凸显出一种超凡而立的武侠境界,与影片一起奠定了各自在新武侠配乐和影片中无可争辩的王者地位。

自古以来,正邪势不两立,而正派高手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却因醉心乐曲,引为知己,并相约一起退隐江湖。

他们抛却正邪门户之见,无惧于大敌当前,于扁舟上琴箫合奏,引吭高歌,共唱了一曲《笑傲江湖》。

一个“笑”字是如此的豁达飘逸,而一个“傲”字又是何等地狂放不屈。

由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霜、蔡澜)之一黄霜作曲、词的《沧海一声笑》,开场以一种大气、高远的气度直撼人心,其曲调、歌词所营造出来的那种古典、苍凉、侠义、豪迈的意境。

透彻阐释了武侠世界所讲述的侠义江湖、恩怨情仇的终极意义。

更以一种大气魄、大包容、大彻悟的情怀,直达中国武侠文化所尊崇和遥望的高远境界。

从而,完成了武侠电影最为完美的诠释,成为千古绝唱。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是徐克“笑傲江湖三部曲”的完结篇。

影片本身乏善可陈,但影片中的插曲《笑红尘》却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

由流行乐大师李宗盛作曲、厉曼婷作词的《笑红尘》,在陈淑桦那感性、透彻的歌声中,唱出了独具特色的女性江湖世界,由此该曲被视为女性版《沧海一声笑》。

歌曲节奏明快、清晰、跳跃,于亡命厮杀、腥风血雨的江湖争斗中,展现出一派女子的清新、观快,但其曲调、歌词又全然没有女儿家那种扭捏、造作之气,相较男儿更显得大度、洒脱,显示出行走江湖的武侠儿女对武林争斗、江湖人生的睿智解读。

与《沧海一声笑》一起,可算是香港武侠电影配乐中的洒脱的代表作。

三、雄浑隽永、俊伟磅礴之《随缘》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

被视作天地万物的根基与枢纽,为中华智慧之精髓。

影片《太极张乏丰》,即讲述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

影片汇集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演员李连杰、杨紫琼、钱小豪,导演袁和平,配乐的则是被誉为香港惟一可与黄霭相提并论的电影音乐人——胡伟立。

而出自他之手的电影插曲《随缘》自然不同凡响。

《随缘》一曲,深得太极奥义。

曲调幽远隽永而气势磅礴,歌词睿智深邃,听曲如赏太极、刚柔并济、意境辽远。

可谓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妙趣,处处流露出浓浓的道家味道,表达出侠者的另一绝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听罢此曲,如栉风沐雨,不觉间豁然开朗,久久回味。

四、坚韧豪迈、癫狂无忌之《醉拳》《醉拳》是成龙的代表作,一套醉拳令其名扬天下。

十多年后的《醉拳2》更把功夫喜剧推上巅峰,影片的主题歌《醉拳》也因其高亢豪迈的曲调、坚忍不拔的意境,响彻大江南北。

影片以醉拳为主线,全片既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又有成龙独具特色的喜剧风格,多种看似冲突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配合剧情,表现出主人公一种癫狂无忌、无所畏惧、不屈不挠、仗义豪迈的精神。

胡伟立作曲、成龙演唱的主题歌,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歌曲节奏强烈、明晰,歌词抑扬顿挫、激情勃发、乐观向上,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胆气上的无畏。

“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

有万种的委屈我付之一笑,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摇摇晃晃不肯倒……千斤的重担我一肩挑,不喊冤也不求饶,对情谊我肯弯腰,醉中仙好汉一条。

”如此的癫狂不羁、桀骜不驯、敢于蔑视一切挑战和困难、敢于承担、有情有义,敢问即使是完全清醒的人中又有几人可以做到?一曲《醉拳》,以其颠、以其狂唱醒了无数惆怅畏缩的人心中同样不屈的骨气。

五、凄恻幽怨、忧郁惆怅之《倩女幽魂》严格意义上来讲,《倩女幽魂》并不是武侠片。

它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小倩一篇,号称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鬼片。

然而监制徐克、导演程小东俱是新派武侠电影的代表,而影片中的人物宁采臣虽不懂武功,却敢于救小倩脱离魔掌,颇具侠义之气;张狂道士燕赤侠,更是一个武侠之人,所以该片算得上是香港武侠中的奇葩。

一代巨星张国荣不仅饰演了男主人公宁采臣,更担当了同名电影配乐的演唱。

该曲同样由大名鼎鼎的武侠电影作曲第一人黄霭倾力所作,配以张围荣的坚实唱功与绝代歌喉,共同把《倩女幽魂》打造成了经典的配乐。

该曲曲调悲凉、幽怨,歌词凄惘、惆怅。

所谓人鬼殊途,天人隔绝,人生不过就是一段梦幻旅程。

如风似梦,真爱何在?抬眼望去,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

在忧郁、凝重的歌声中,道尽了人世的沧桑与无奈。

《倩女幽魂》属于香港武侠电影配乐中幽怨一派的精品。

六、瑰丽奇幻、复杂迷弥之《天地孤影任我行》创作于1994年的《东邪两毒》,出于王家卫之手,它成功开辟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另类风格。

《东邪西毒》张扬的个性把人物塑造得极为到位,巧妙而颇具黑色幽默的情节把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进行了颠覆,把那种超越的人性又归还到普通人的身上。

与其说该片是一部武侠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借助武侠形式讲述人性的伦理片。

基于此前提,由陈勋奇创作的《东邪西毒》配乐堪称惊艳,成为当时亚洲电影中无法复制的经典。

其开头的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用有力的鼓声预示着的是一个豪迈、充满曲折的江湖开场。

热烈的鼓点与激越的节奏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弦乐的铺陈又使音乐在凝重中渗出一股飘向云端的轻盈,复杂迷弥、奇幻瑰丽的音乐风格,营造出一种亦正亦邪的诡异氛嗣,暗示着剧中人物捉摸不定的心理、前途未卜的命运和惊心动魄的人生。

《天地孤影任我行》在奇幻壮丽方面,无有出其右者。

《大话西游》和《天下无双》等影片对它的多次引用,便是对它最好的致敬。

武侠是一种文化,更是国人延续千年的梦想。

香港武侠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还了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梦,其中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经典配乐更是令我们魂牵梦萦。

或许我们早已分不清,到底是经典的武侠影片促进了电影配乐的流行,还是武侠电影配乐的流行成就了影片本身的经典。

每一段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不同的人生态度。

每当忆起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不仅是对电影中的武侠故事的无限向往,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情感抱负的不尽畅想。

参考文献[1】韩璐.论武侠电影的声音艺术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1).[2]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01).[3】章洁琼.金庸小说与中国武侠文化[J].青年文学家,2009(09).[4】陈尚荣.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叉”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03).[5]马宇清,赵洁.音乐与电影关系浅谈(J].电影文学,2008(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