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试题一、填空题1、矿井水文地质学所指的下三带是指:底板破坏带、原始导升带、完整岩层带。
2、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水地质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4、地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
5、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承压水。
6、最适宜承压水形成的构造形式有向斜和单斜。
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做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9、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5 Mpa/m.10、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量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
11、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头透过的能力。
其定量指标为渗透系数。
12、矿井涌水量常用观测方法有:容积法、浮标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水仓水位观测法及水泵有效功率法。
1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大气降水。
14、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1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16、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17、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18、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19、绝对湿度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20、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21、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22、水系的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23、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24、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5、孔隙度是指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26、裂隙率是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27、饱和度是指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28、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9、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物探及水文地质试验。
30、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及注水试验。
31、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及灰岩水害。
32、矿井水灾害按突水机理划分类型有煤层顶板水害类、煤层底板水害类、老空和老窑水害类及其它水害类。
33、矿井主要导水通道有:导水断层、岩溶陷落柱、导水钻孔、采动破坏形成的裂隙和岩溶塌陷。
34、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
35、煤矿井下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36、煤矿井下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
37、煤矿井下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38、煤矿井下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39、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40、煤矿井下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41、煤矿井下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42、煤矿井下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应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
43、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44、地下水的硬度大小取决于水中的Ca2+、Mg2+的含量45、地下水按硬度可分为极软水、软水、微硬水、硬水、极硬水。
46、老空区积水探放孔在平面上终孔间距不得超过3 m,厚煤层内各孔终孔垂距不得超过1.5 m。
47、探老空区积水的超前钻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10-20m。
48、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西北地区0-100 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9、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西北地区100-150 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 (西北地区120-300 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50、矿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西北地区150-1200 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西北地区300-3000 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51、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200-3000m3/h,最大涌水量>30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
52、1996年“缓倾斜煤层顶板分类方案”将直接顶板分为四类,分别是不稳定、中等稳定、稳定、不稳定四类。
53、1996年按基本顶来压显现强度将基本顶划分四类分别是不明显、明显、强烈、非常强烈。
54、1996年根据底板的压入特性将底板划分为五类,分别是极软、松软、较软、中硬、坚硬。
55、影响矿山压力的地质因素有煤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瓦斯。
56、甲烷是矿井瓦斯的主要成份。
57、底板受构造破坏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6 kgf/cm2.m,正常块段不大于 1.5 kgf/cm2.m。
58、涌水量预测常用的方法有比拟法、解析法。
59、地质预报以时间可分为:年度地质预报、月度地质预报、临时性地质预报。
60、地质预报的重点内容有:地质构造、水、小窑、采空区、冲刷、破碎带、薄基岩、煤层自然及火烧区等。
二、选择题1、(C)是构造裂隙中最易造成灾害性事故的进水通道。
A、节理B、断裂破碎带C、断层2、含水中等的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L/sm)为(B)A、<0.1B、0.1-2C、2-10D、>103、掘进工作面进入积水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放水,并在距积水实际边界(B)米处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证积水已被基本放净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A、15B、20C、25D、304、钻孔单位涌水量为标准的富水性分级为强富水性的是:(C)A、q <0.1 L/s·m;B、0.1 L/s·m<q≤1.0 L/s·m;C、1.0 L/s·m<q≤5.0 L/s·m;D、q>5.0 L/s·m。
5、防水闸门来水一侧(A)处,应加设1道挡物篦子门。
A、15~25mB、10-15mC、15-20m D:20-25m6、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泵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C)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A、10hB、15hC、20h D:24h7、煤矿井下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B)A、60%B、70%C、75%D、80%8、煤矿井下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C)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A、10hB、12hC、20hD、24h9、煤矿井下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D)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A、10hB、12hC、24hD、20h10、煤矿井下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B)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A、10hB、20hC、24hD、15h11、新建、改扩建矿井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A)的正常涌水量。
A、8hB、10hC、12hD、15h12、主要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B)以上。
A、60%B、50%C、70%D、80%13、老空区积水探放孔在平面上的终孔间距最大不得超过(C)m。
A、10B、5C、3D、614、探老空区积水的超前钻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D)m。
A、5-10B、10-15C、5-15D、10-2015、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A)。
A、简单B、中等C、复杂D、极复杂16、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B)A、简单B、中等C、复杂D、极复杂17、矿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C)。
A、简单B、中等C、复杂D、极复杂18、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200-3000m3/h,最大涌水量>30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极(D)。
A、简单B、中等C、复杂D、极复杂19、底板受构造破坏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B)kgf/cm2.m。
A、0.3B、0.6C、0.5D、1.5三、判断题1、溶隙溶洞主要分布在构造裂隙发育的部位。
(√)2、节理,尤其是张节理是矿井充水的有利通道。
(√)3、潜水面形状与地形关系密切,但潜水面坡度总大于当地地面坡度。
(×)4、构造裂隙是矿井充水和透水的主要通道。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8、煤矿井下防水闸门来水一侧,应加设1道挡物篦子门,来水时先关防水闸门,后关篦子门。
(×)9、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泵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 √ )10、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泵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5%。
(×)11、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
( √ )12、煤矿井下主要排水设备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4 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1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应高出泵房底板8m以上。
(×)14、主要水仓必须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 √ )15、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600m3/h,最大涌水量<12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16、矿井涌水量年平均600-2100m3/h,最大涌水量1200-30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 √ )17、矿井涌水量年平均<180m3/h,最大涌水量<300m3/h,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