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案例一
1.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为什么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从事,从社会公共需要和外部效应等方面来分析。
(1)教育是一种公共需要,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
作为一种公共需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都是全社会人们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和个别需要的数字总和;(4)(义务)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结果都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无差别的享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收到排斥。
由市场主导的话,必然存在排他性,所以要政府的主导.
(5)社会成员享受教育和科研成果,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但不是等价交换原则。
正是由于教育和科研的购买不是由等价交换获得的,所以不符合市场的规则,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了。
(6)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在一个经济单位对其它经济单位带来有利的影响,但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由于企业不能获得由正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所有利益,为此一般企业都不会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也正因为如此,教育事业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
然而,全部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维持在4%左右,所占比例较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处于低下水平。
(2)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中,高级教育的经费比其他两级的经费高近十倍,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仅达到了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所以我国的教育事业迫切的需要(1)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调整教育经费规模和结构
(3)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例如发行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
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4)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
(5)调整、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当前高级教育的支出异常高,导致支出结构畸形。
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去。
(6)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教育差异,在贫困地区多投入基础的教育资源。
(7)通过财政补贴来帮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