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月度统计报表
发电方面分配的:Egr——供热抽汽 火用,kJ/kg;
Ejq——汽机进汽 火用,kJ/kg。
这种分配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依据,它使热电联产的热经济
效益分配到电能和热能两项生产中,这种分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但
使用它时不够简便。
1、热电比
定义:
热电比βp=供热量/(供电量×3600kJ/kW.h)×100% 单机容量5万kW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值大于
举例:ω=1936.79 ×1.23%/2043=11.62kWh/GJ 说明:较早期的供热为热电分产或区域锅炉房的型式较多,为衡量供热能耗水平,一
直采用供热厂用电率即kWh/GJ,故又称为单位供热厂用电耗,但随着热电联产技术的 发展和根据有关的计算标准,厂用电电分为供热与发电厂用电率两种形式,供热厂用 电率的名称又包含了新的含义,但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定仍然采用kWh/GJ的单位。
11、汽机热耗率
➢ 定义: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热量称为热耗率 ➢ 计算公式 q=d(h0-hc’) q-热耗率kj/(kW.h) d-汽耗率kg/kw.h h0-进入汽轮机的新蒸汽焓kj/kg hc’-离开汽轮机的主给水质量焓kj/kg ➢ 举例(表一)q=4.53*(3310-629)=12144kj/kwh
-
h
)
g
100
%
计算 βr=2043/[62192×(3310-629)] × 100%=1.23%
3、综合厂用电率
定义: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举例:α=1936.7/13247.04=14.62%
4、发电厂用电率
定义 发电厂用电率是热电厂发电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 电量的比率
发电厂用电率=厂用电量× (1-供热比)/发电量×100%
总热耗量:Qz=[Djq(hjq-hgs)]/(ηgl×ηgd)
(1)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Qz×(Qgr/(Djq × (hjq-hgs))
将(1)式代入得:Qr=Qgr/( ηgl×ηgd)
(2)
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d=Qz-Qr
(3 )
其中:Djq——汽机进汽量,t/h;
hjq——汽机进汽焓,kJ/kg;
热电厂经济指标计算方法的介绍
热电联产由于具有电与热两种产品, 故在生产中牵涉电与热的分配方案, 目前有三种,均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1. 热量法 2. 实际焓降法 3. 做功能力法
热量法理论分析
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只考虑能量的数量,不考虑能量的 质量,是我国法定的分配方案。其要点是把热化发电的冷源损失以热 量的形式供给热用户,并认为热化发电部分不再具有冷源损失,热电 联的产节能效益全部归发电部分独占,故又称为好处归电法。
6、电厂综合热效率
定义: 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
×3600kJ/kW.h)/(燃料总消耗量×燃料低热 值)] ×100% 计算η=(2043 ×106+11310 ×103 ×3600) /(14854 × 103×3214 ×4.18)=21.19%
7、发电标煤耗
定义:发电标煤耗=燃料总消耗量×燃料低 热值/7000 × (1-供热比)/发电量
能消耗量,实际统计中即为发电量与供电量之差。
电量计量单位
① kW.h ② MW.h ③ 万kW.h 换算关系: 1万kW.h=104kW.h=10MW.h
2、供热量
➢ 供热量定义:规范定义为统计期内向外提供的热量,实际运行中主要包括 汽机抽汽、热水(用于采暖或空调通风及制冷)、减温减压器直供量等。
1. 发电量 2. 上网电量 3. 直供电量 4. 厂用电总量 5. 供热量
1、电量
发电量的定义:统计期内发电机输出的总有功能量 上网电量的定义:(经过主变压器进入电网进行二次分配的有功能量) 直供电量的定义(不经过主变压器直接输配给用户的有功电量) 供电量:(上网电量与直供电量的和) 厂用电量的定义:规范定义为统计期内用于发电、供热和其它的电
hgs——给水焓,kJ/kg;
ηgl——锅炉效率,%;
ηgd——管道效率,%;
Qgr——供热量,kJ;
Qgr = Dgr(hgr-hbs),
Dgr——供汽量,t/h
hgr——供热抽汽焓,kJ/kg
hbs——补水焓,kJ/kg。
热量法中,如果供热增加,当生产规模稳定时,则汽轮机的汽耗越小。即发电热耗量将降低
① 供热厂用电量=(供热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全部厂用电量-纯发电厂用电量纯供热厂用电量)+纯供热厂用电量 其中: (1)发电、供热总耗热量=汽机进汽的含热量-锅炉给水总含热量+自锅炉至减温减 压器及直接对用户的供热量; (2)纯发电厂用电量指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它励磁机用电量等 (3)纯供热厂用电量指热网水泵、供热蒸发站等的用电量
100%。 计算举例 β=2043GJ×106/(11310MWh×103×3600)=5%
2、供热比
定义:统计期内,供热量与总耗热量之比,供 热比又称为热电成本分摊比当采用热量法来分 摊热、电成本时,供热所占的百分率,即为热 电厂供出的热量占锅炉有效容量的百分率
公式:
r
Qgr
D(0 h 0
➢ 做功能力法,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耗量,是按热电联产汽流的最大做 功能力占新蒸汽的最大做功能力来分配总热耗量
作功能力法:按机组中总进蒸汽和供热蒸汽的作功能力(或火用值) 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
总热耗量:Qz=(Djq(hjq-hgs))/(ηgl×ηgd)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Qz(Dgr×Egr)/(Djq × Ejq)
② 汽耗率受到汽轮机进汽参数、相对内效率、冷端运行工况、发电机运行等较多因素 的影响,综合反映了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水平。
③ 汽耗较适于评价凝汽式机组的运行完善程度,对于供热式机组由于供热量的不同, 直接用上述汽耗公式计算不能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做功完善程度进行比较。
④ 现阶段对于供热式机组的无确定的汽耗计算公式,可利用抽汽式机组的运行工况图 服务于实际生产的各个方面
10、汽机汽耗
➢
定义: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称为汽耗率,
➢
计算公式:d=D/W
d-汽耗率[kg/(kW.h)];
D-汽机进汽量(kg/h)
W-汽机功率(kW)
➢ 举例(见表一):d=62192/13724=4.53kg/kwh(假定锅炉产汽全部进入汽轮机进行 发电)
➢
几点看法
① 汽耗率不适宜用来比较不同类型机组的经济性,但是可用来对同类型同参数汽轮机 的运行管理水平的评价
➢ 几点看法 ➢ 热耗率衡量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主要指标 ➢ 由于受到与汽耗率的影响因素,影响汽耗率的因素对热耗率有着同样的影响。
对同类型同参数机组有着较好的参照性。 ➢ 背压式机组式机组由于没有冷源损失,它的热耗率有可能优于大容量凝汽式
机组。而对于一台小型的中参数抽凝机组,虽然有供热抽汽减少了部分冷源 损失,但参数低,相对内效率低,使他的热耗率比不上高参数大容量机组, 所以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实际焓降法理论分析
➢ 实际焓降法,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耗量,按热电联产供热 汽流在汽轮机中少做的内功占总新蒸汽所作内功的比例来 分配总的热耗量,称为好处归热法。 总热耗量:Qz=(Djq(hjq-hgs))/(ηgl×ηgd)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Qz× [Dgr× (hgr-hb)]/[Djq × (hjq-hb)]
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d=Qz-Qr 其中:hb——排汽焓,kJ/kg。
这种计算方法将热量折合为功计算,显然它考虑了供热蒸 汽在品质方面的差别。这种方法考虑到供热蒸汽在质量上 的差别,而且把冷源损失都算在发电方面,因而这种方法 使热电联产所带来的热经济效益都归属于供热方面。
做功能力法理论分析
➢ 供热量的计量单位与换算
① 焦耳-J ② 千焦-kJ ③ 兆焦-MJ ④ 吉焦-GJ ⑤ 1GJ=103MJ=106kJ=109J
➢ 供热量的分类与计算 ① 汽轮机抽汽供热量,如果无凝结水回收,汽轮机抽汽供热量即为供热量
(kg)与蒸汽焓值的乘积。如果凝结水回收或部分回收应当减去回收热 量或减去回水率与回水热值的乘积。 ② 减温减压器供热量:同汽轮机抽汽供热量的计算,汽轮机抽汽供热量与 减温减压器供热统称为蒸汽供热量。 ③ 热水供热量:计算方法同蒸汽供热量的计算方法。 现阶段大多数电厂采用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的方式运行,应用中热水供热 量计算以下公式计算为主: Q=cm(t1-t2),试中c,水比热;m,水循 环量;t1、t2循环水的进出水温度。
其中:发电厂用电量=全部厂用电量-供热厂用 电量 举例: λ=1936.79 ×(1-1.23%)/62192 ×100%=14.44%
5、供热厂用电率
定义:供热厂用电率又称为单位供热厂用电耗,是热电厂对外供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 与供热量的比率, ω=厂用电量×供热比/供热量
单位:kWh/GJ
五、生产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1. 发电成本 2. 供电成本 3. 供热成本
1、生产中的各种成本
① 总成本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福利、 折旧、修理费、财务费用和其它费用
② 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将成本分为可变成 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指在产品总成本费用 中,其费用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增减的部分如, 如燃料和动力费用。固定成本与产量在一定的 限度内与产量的多少无关,是一固定值,如工 资福利、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折旧等。
三、经济性核算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与公式
1. 蒸汽焓值 2. 标煤发热量 3. 热功当量 4. 燃料发热量 5. 原煤与标煤的折算
1、蒸汽焓值
定义:焓是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取决于热力 状体参数的能量即内能与推进功的总和。单位质 量物质具有的焓称为比焓。即: H=U+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