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二)》教学反思
亳州市涡阳县城关第八小学洪细艳
在《小数的意义(一)》中,学生借助分数直观图已经初步体会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这节课,学生将通过解决黑板长度和鸟蛋质量的单位换算问题,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上完这几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测量活动导入新课,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参与度高。
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块移动黑板的长度吗”。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几位同学先后估算了黑板的长度,后来想到用尺子测量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这时,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尺子,有20cm、30cm、1米和2米的卷尺。
请学生选择一种尺子上讲台进行测量,并请另一位学生当助手。
测量之后说出结果,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数。
此时,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知道进行测量和计算时,我们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借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树立进一步探究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
布鲁纳曾经说过“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小数的意义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测量活动,分别是黑板有多长和鸟蛋有多重。
我将“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达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基础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应用练习以各种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小数将较小的单位量表示为较大的单位量。
运用小数表示各种量时要注意,以米为单位,整数米要写在整数部分,不足1米的写在小数部分。
拓展练习是一道陷阱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也有几点遗憾之处,比如拓展练习没有深入,结课比较仓促,教学引导语言、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斟酌教学语言,要把握好教学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