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ell公司供应链管理分析

Dell公司供应链管理分析

Dell公司供应链管理分析一、Dell公司简介Dell公司在前几年还处于亏损状态,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脑供应商。

有1999年第二季度后,Dell公司已经将一直全球第一的Compaq公司的美国第一宝座赶下来,一举成为美国销量第一的PC供应商,而且正在咄咄逼近全球PC 销量第一的宝座。

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

"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75%以上来电客户的技术问题。

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

其亚太区网址/ap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支持亚太地区16个国家的站点。

截止到2002年5月3日的上一财季中,戴尔在亚太区及日本的出货量攀升了8%,若不计戴尔公司,行业销量将跌落6%。

戴尔公司在亚太地区及日本的过去四个季度的营业总额达到30亿美元。

公司概况二、公司概况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其业务包括帮助客户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基础架构。

戴尔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的根本原因是:通过直接向客户提供符合行业标准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地致力于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

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61,400个雇员,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总营业额达到528亿美元。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

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

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

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

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三、戴尔效应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

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戴尔公司在进入新的标准化产品的领域再次展示其效益,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移动产品、打印机和其它电子部件。

今天,在全球销售的5台基于标准技术的计算机产品中就有1台来自戴尔。

这样的全球覆盖显示戴尔的直接模式对所有产品线、所有地区和所有细分客户都适用。

经过不断艰苦的努力,戴尔公司保持了增长性、利润率、资本流动性的平衡,为股东带来了高额的回报。

戴尔公司在这些领域一直领先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四、为何如此成功戴尔公司以“直接经营”模式著称,其高效运作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使它在全球IT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市而上。

根据权威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统计资料,在刚刚结束2002年第三季度,戴尔重新回到了全球PC第一的位置。

中国市场上戴尔的业绩更是不俗,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2%。

谈到戴尔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增长,萨克斯先生表示这要归功于戴尔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和高效供应链:“直接经营模式使我们在供应商、戴尔及客户之间构筑了一个我们称之为‘虚拟整合’的平台,保证了供应链的无缝集成。

”事实上,戴尔的供应链系统早已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厂家’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配给。

在戴尔的业务平台中,客户变成了供应链的核心。

萨克斯先生谈到:“由于戴尔的直接经营模式,我们可以从市场得到第一手的客户反馈和需求,然后,生产等其他业务部门便可以及时将这些客户信息传达到戴尔原材料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那里。

”这种在供应链系统中将客户视为核心的“超常规”运作,使得戴尔能做到到4天的库存周期,而竞争对手大都还徘徊在30-40天。

这样,以IT行业零部件产品每周平均贬值1%计算,戴尔产品的竞争力便更是显而易见。

在不断完善供应链系统的过程中,戴尔公司还敏锐捕捉到互联网对供应链和物流将带来的巨大变革,不失时机地建立了包括信息搜集、原材料采购、生产、客户支持及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在内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

在 网站上,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

与此同时,戴尔公司还利用互联网与全球超过113,000个商业和机构客户直接开展业务,通过戴尔公司网站,用户可以随时对戴尔公司的全系列产品进行评比、配置、并获知相应的报价。

用户也可以在线订购,并且随时监测产品制造及送货过程。

戴尔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成功实践使“直接经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极大增强了其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

今天,基于微软视窗操作系统,戴尔公司经营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网站,覆盖80个国家,提供27种语言或方言、40种不同的货币报价,每季度有超过9.2亿人次浏览。

随着中国全面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进程的加快,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信息化为显著标志的后工业化时代,供应链在生产、物流等众多领域的作用日趋显著。

对有机会与戴尔这样的一流公司进行交流探讨,也是中国企业所期望的。

正如一位与会者在圆桌讨论时所说:“戴尔公司将这些‘看家本领’无私地与中国企业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

同时,也充分表明了戴尔对‘助力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承诺是真心实意,毫无保留的。

”五、分析供应链是物流向上和向下的延伸,包括了满足顾客需求所直接或间接涉及的所有环节,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库、零售商和顾客。

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就成为供应链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从供应链运营中库存、供应商、延迟策略、信息策略四方面逐一分析戴尔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戴尔的库存管理库存是指供应链中所有的原材料、流程中的半成品和制成品。

传统的库存管理仅仅是对自身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与控制,而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则应把视野从自身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网络上来,和它们之间充分交换库存信息,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库存,实现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甚至零库存。

戴尔公司所涉及的IT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产业。

据悉,该行业的原材料每周都面临着1%的贬值,如果能有效控制库存,那么企业就能够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戴尔公司正是通过如下几方面实现库存优势的:(2)、面向订单直接生产直销是戴尔公司最大的营销特点。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脑产品的喜欢自由的选择中意的产品型号和配置。

戴尔则是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按订单订购配件,组织生产。

对于消费者来说,直销使得戴尔产品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戴尔而言,直销便无需囤积大量的产品配件,从而有效的减少资金占用,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

(3)、直接与客户取得联系在戴尔的供应链关系中不存在任何的中间商,无论是原料的获取还是产品的销售都是由企业直接联系的,而一旦减少了中间商环节便也减少了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并最终降低产品总成本。

据此,戴尔电脑可获得远超过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4)、物料低库存和成品零库存在库存的数量管理上,戴尔以物料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而声名远播,其平均物料库存只有约5天。

在IT业界,与戴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也都有10天以上的库存,业内的其他企业平均库存更是达到了50天左右。

在低库存的管理模式下,戴尔过期的零部件比例始终保持在材料总额的0.05%至0.1%之间,2000年戴尔全年在这方面的损失为2100万美元,而这一比例在戴尔的对手企业中一般都要高达2%至3%,在其他工业部门更是高达4%至5%。

(5)、伴随着低库存的是戴尔的成品零库存客户的订单没有下之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的车间里理论上是没有工料的,由于戴尔是按单后生产,不走经销道路,每个零件拉进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有买主了,因此也就没有存放在店面上货架上的商品。

可以说,一旦货品从戴尔工厂送出来就等于已经卖掉了。

从这个层面上讲,戴尔电脑真正实现了零库存。

(6)、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如果说零库存是戴尔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么其供应商就构成了这道风景的坚实基础。

戴尔公司之所以能够围绕直销实现JIT生产,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

戴尔公司95%的物料来自这个供应网络,其中75%来自30家最大的供应商,另外20%来自规模略小的20家供应商。

戴尔公司每天都要和这些供应商交互,在生产运营中,如果生产线上某一部件的需求在数量上得不到满足,主管人员会立刻联系供应商,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发货的数量。

如果问题涉及的只是些通用部件,主管人员就会立即与后备供应商协商。

如果穷尽了可供选择的所有供应商渠道仍没有收获,主管人员就会与公司内部的销售和营销人员协商,争取把客户需求转向那些备货充足的部件。

所有这些操作都只需几个小时便可完成。

(7)、戴尔有一整套十分完整和严格的供应商遴选和认证制度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戴尔才能在生产中获得稳定的保质保量的材料来源,并快速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

不仅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戴尔有严格的要求,对于供应商的选址戴尔亦有其特别的规定。

戴尔在全球有六座工厂,其中包括马来西亚的槟城和中国的厦门。

它将原本下给200多家供货商的订单集中,交给其中50家,但条件是它们必须在戴尔工厂旁边盖仓库,就近供货,不愿配合的就从供应链中剔除。

戴尔本身的零件库存不到2小时,接到订单后,再通知供货商送零件来,从进料到组装完出货只要4小时。

和戴尔做生意的供应商等于是在帮戴尔管理它的库存,他们就像戴尔公司中一个个部门一样,以非内部构成的方式紧密围绕在戴尔公司周围。

人们常说戴尔公司没有仓库,但其实戴尔的这些供应商们就是戴尔的仓库。

他们一方面分担着戴尔的库存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戴尔在接到订单后快速进入预生产阶段。

可以说给戴尔做供应商是非常辛苦的,如果达不到要求随时都有被替换和淘汰的可能,但是戴尔的供应商们愿意与其合作,因为戴尔可以利用自身品牌优势给他们带来充足的订单和有效的预测保证。

据此,戴尔与供应商的合作达到了理想的双赢状态。

(8)、戴尔完全延迟策略下的定制生产虽然有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但是面对差异大、个性强的不同订单企业要能一一满足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Alvin Toffler)在《Future Shock》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