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

第一讲 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




(6)前定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独 立的,但二者又相互关联,因为它们被 (上帝)设定成按同一进程运动。 (7)偶因论(occasionalism): 认为心身 关系是由上帝调节的。
三、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



1、先天论(nativism): 认为人类重要的特质 (像智力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或遗传的。 2、经验论(empricism):相信所有知识的基础 都来自经验。 四、机械论与生机论: 1、机械论(mechanism):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 有机体的行为,完全可以根据机械定律来解释。 2、生机论(vitalism):认为不能用无生命过程 来解释生命。生命所需要的活力并非物质实体 或无生命过程,生命在那种力中展现自身。
2、颞叶(右侧)的功能: (1)辨别面部表情; (2)社交技能:理解别人说话语气的真实含义; (3)辨别节奏; (4)欣赏音乐; (5)视觉学习; 颞叶(右侧)与心理异常:自闭症 颞叶(左、右侧一起)与心理异常:健忘症、 癫痫、“似曾相识”。
第三讲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人类心理的系统发生:
1、“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理论 的核心概念: 第一,人的心理是由大量领域特殊的“模块” (或心理器官)所构成的; 第二,这些模块像身体的其他系统一样是自然 选择的产物。

九、关于自我的问题: 怎样解释我们经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作为经验的组织者的“自我”; 作为行为的发动者的“自我”。
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从MIND的功能来划分: (1)认知心理学 (2)人格心理学 (3)智力心理学 (4)情绪心理学 (5)记忆心理学 (6)语言心理学 (7)思维心理学




客观实在:物理上真实“在场”(presence)的 东西。 主观实在:我们心理上实际经验到的“现象 学的”实在。 在二者之间的差异上有两种观点: 1、朴素实在论(naï ve realism):认为人们在 心理上经验到的与物理存在的是同样的。 2、具体化(reification):认为我们为了抽象 目的所使用的名称,有其对应的、独立于名称 的存在。或者说,某物因其有名字指称而具有独 立存在性.
1、深层边缘系统的功能: 深层边缘系统包括视丘、杏仁核、视丘下部及其周 围构造。 (1)设定情绪状态;通过内在状态过滤外部事物(创造 情绪色彩); (2)储存充满感情的记忆; (3)调节行为的动力; (4)控制食欲与睡眠周期; (5)直接加工嗅觉; (6)调节性欲; 2、深层边缘系统与心理异常:抑郁症
(2)“达尔文模块”的基本特征: A、“领域特殊性”: 根据Cosmides和Tooby的观点,我们的心理主要由“一 簇特殊化的机制——即具有领域特殊性的程序,对领域特殊 的表征进行操作,或同时对这两者——所构成的” 。 “我们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或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 计算机(常称为模块)的联盟,被设计来解决对我们狩猎-采集 的祖先来说是特有的适应问题。每一个这样的装置有其自己 的程序,并对这个世界的不同部分施加自己特有的组织。存 在着为语法归纳、面孔识别、船位推算、解释事物以及从面 部来识别情绪的特化系统。存在着为探测生命体、眼睛注视 方向和欺骗的机制。存在着‘心理理论’模块,……多种多 样的社会参照模块。每一个领域特殊性的达尔文模块致力于 解决在我们祖先得以进化的环境中的信息处理问题。”




七、知识的起源问题: 由于心理学要确定人是如何获得关于他们自 己及周围世界的信息,所以它总是会涉及到 “认识论”(Epistemology)。 经验论者假定了一种“被动心灵”的概念: 在认知上反映物理世界中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 的东西。 理性论者假定了一种“主动心灵”的概念: 心灵以某种方式改变或组织来自经验的信息。 八、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问题:
(3)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 认为心理事件产生于脑活动,但是心理事件 与随后的行为无关。它只是大脑过程的一种副 带现象。 (4)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parallelism): 心理和身体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在物理世界中 受到刺激时,心与身的活动会同时产生。 (5)两面论(double aspectism):认为身体活 动与心理活动是不能彼此独立的,它们是同一 经验的两面。



有生命存在就必有“生命活力”存在。 五、理性与非理性问题: 1、理性论(rationalism):对人类行为的解释通 常强调逻辑、规则、理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2、非理性论(irrationalism):强调行为决定因 素不是在理性控制之下的。如强调情绪或无意 识机制的作用。 六、人与动物的关系:

J. S. 穆勒(1843)将这种谬误描述如下: “可以用一般形式清晰阐明这样的谬误—— 凡能单独想起什么就能单独存在什么:它最为 显著的表现是在于把抽象事物具体化。在各个 时代,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倾向于断 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名字,那就必定有 与名字相对应的、可辨认的独立实体;通过对 个别事物的概念的操作,我们的头脑依靠自己 的力量形成了各种复杂观念,而我们倾向于认 为,每种复杂的观念都有与之相符的外部客观 实在。”
2、二元论者(dualist):





任何认为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身 体),一个是精神的(心理)——的人。 二元论的类型有: (1)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主张心理 影响身体,身体也影响心理。心理能够激发行 为。 (2)突现论(emergentism):主张心理过程 产生于大脑过程。有两种形式: 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旦心理状态产 生,那么它们就能影响随后的脑活动和行为。 突现论的另一种是“副现象论”。
(3)进化心理学对达尔文模块的论证:
S.Pinker的“倒序制造”(reverse engineer): “机械制造发展过程,是指人类发明出机械设备为自 己服务; 而倒序制造过程, 是指研究机械是如何制造 的。倒序制造就是松下公司发布一款新产品时,索尼 公司赶紧仿制一个。他们会买来一个新产品,把它带 到实验室,用螺丝刀将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剖,然后尽量去搞清楚所 有部件都是用什么做的,以及它们怎么样结合起来使 产品发挥它的功能。”
二、心理学的主要问题:
一、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心理学范式首先要提出关于“人性”本质的假 设。如人类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还是被决定了的? 二、心身关系问题: 1、一元论者(monists):那些认为只有一种 “实在”的人。 (1)唯物论者(materialist):那些认为宇宙 中的一切,包括心理事件都是物质性的人。 (2)唯心论者(idealist):那些认为终极实在 是由观念或知觉构成的人。
三、基底神经节与思维和动作的协调
1、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1)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协调一致,融为一个整体; (2)调整肌肉放松的速度或大脑焦虑的程度; (3)激发人的动力; (4)传递快乐或兴奋的感觉; (5)习惯的形成。
2、基底神经节与心理异常:焦虑与恐惧
四、前额叶皮质与人的理性:
1、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大脑内部负责观察、监督、指导 并特别关注行为的部位): (1)集中注意力; (2)判断力; (3)控制冲动; (4)自我监督; (5)从经验中学习; (6)感受并表达情感的能力; (7)预先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前额叶皮质与心理异常:多动症、精神分裂症
四、扣带系统与适应能力:
1、扣带系统的功能:
(1)转移注意力; (2)增强认知弹性; (3)获得适应能力; (4)由一种想法“联想”到另一种想法; (5)作出多种选择; (6)适应形势; (7)与他人合作;
2、扣带系统与心理异常:忧虑与偏执、强迫症
六、颞叶与记忆、语言
1、颞叶(左侧)的功能: (1)理解和加工所接受到的语言; (2)记忆; (3)听力学习; (4)搜索词句以作出合适的表达; (5)视觉与听觉加工; (6)稳定情绪; 颞叶(左侧)与心理异常:攻击性、自杀、暴力、 妄想症等。
(2)科学心理学时期: “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构成元素的研究。 “功能主义”:关于“意识”的功能的整体研究。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的研究,取消“MIND”的 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心理完形”的研究。 “精神分析学”:关于“无(潜)意识”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整体研究。 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人脑与机器的“功能同一”研 究。 2、当代心理学关于研究对象的争议: (1)“信息加工”范式:人与机器的功能同一。 (2)“新联结主义”范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B、“计算的”机制: 人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或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 计算机,即这样一种符号(或表征)操作装置:接受 作为输入的表征,并根据形式上可具体化的规则来操 作表征,以便产生作为输出的表征(或动作)。 C、“天赋的”认知结构: 其独特特性主要或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支配 我们认知结构的许多达尔文模块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是“适应器”(adaptations)。 总之,达尔文模块是天赋的、自然选择的、功能 特殊的和普遍的计算机制。
2、“社会模块”假说:
(1)定义: “人类具有社会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大量 目标专门、功能特殊化和相互关联的模块所构成。这 些模块组织起来整体地指导思想和行为以应付进化过 程中在社会领域反复发生的适应问题。” (2)“社会契约理论” A、社会交换与社会契约:
B、处理社会关系的相关机制的可进化条件(“做决定 的规则”): 规则1:总是合作(不加选择的合作者): 规则2:总是背叛(不加选择的欺骗者): 规则3:在第一步采取合作的态度,在其他的步骤中, 做你的同伴在上一步所作的事情(有选择的合作者)。
A、 “适应问题”:繁衍、避开食肉动物等。 B、选择压力能产生解决适应问题的领域特殊的认知机 制——模块。 “纯粹是为了生存和繁衍,我们更新世 (Pleistocene era)祖先不得不善于解决大量范围广泛 的适应问题——将会挫败任何现代人工智能系统的问 题。小的样本包括食物征集,导航,选择配偶,做父 母,从事社会交换,处理攻击性威胁,避免食肉动物, 避免致病污染,避免自然出现的植物毒素,避免乱伦 等。” C、如果当领域特殊的认知机制开始解决适应问题时, 可以推测它能排除或取代更普遍的认知机制,那么似 乎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心理包括大量独立的、领域特 殊的机制即模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