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事抗日小英雄

故事抗日小英雄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姜墨林1937年中秋刚过,黑龙江大地上就下了一场半人深的大雪。

侵华日军趁天寒地冻,调动10多万大军,切断了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在外作战部队的联系,想把缺少过冬棉衣和粮食的抗日战士冻死饿死在山上。

总指挥部决定派一支小部队到依兰县城去,找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筹划些粮食、棉花和布匹,运回根据地;可是,这样重要和危险的任务由谁来领导完成呢?首长把眼光落在了16岁的姜墨林身上。

姜墨林出生在牡丹江西岸一户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十三岁就进抗日联军部队,成为一名正式的抗联战士。

他人虽小,却十分机灵、胆大,组织上经常派他到敌人眼皮底下传书送信,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连日本鬼子和汉奸都知道他的名字,可就是没抓到他。

因为他肯动脑子,作战勇敢,很快就担任了小队长。

这次首长又把任务交给了他,他心里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姜墨林带着一小队骑兵来到依兰县城外,他让大家把马和爬犁隐藏好,自己换了一身脏衣服,然后背起一条破麻袋,里面装上又脏又臭的黄豆,把两万块买货的钱藏在里面,大摇大摆地朝城门走去。

把守城门的日本兵见来了个小孩,上前盘查。

姜墨林抓一把黄豆给他们看,说:“马料的卖!”日本兵闻到一股酸臭味,赶忙捂着鼻子,甩手让他过去了。

姜墨林进城后顺利地找到了地下党的同志,说明了来意。

地下党组织决定通过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购买物品。

姜墨林留下钱就出城等候。

城里的群众很快把物品置办齐了,他们用各种办法,偷偷把物品运出城外,交给姜墨林小分队。

地下党还派出游击队护送运输小分队赶回驻地。

运输小分队装好爬犁刚出发不久,敌人就发现了,立刻派出马队追击。

姜墨林打发其他运输队员争分夺秒赶回营地,自己留下来和游击队一起伏击敌人。

不一会儿,敌人的几百名骑兵迫上来了。

姜墨林嘱咐大家:“沉住气!我们要缠住敌人,保证运输队返回营地!”敌人在埋伏圈里遭到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

姜墨林率领战士激战了两个多小时,为运输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天黑以后,他下令撤出战斗,去追赶运输队。

第二天,运输队满载着越冬物品,与总指挥部派来的接应部队汇合了。

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拉着姜墨林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得胜归来,这是一个奇迹!全军的同志们感谢你们!”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小兵张嘎>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因此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

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

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

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

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

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

张嘎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

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革命故事两则--《金色的鱼钩》缩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

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

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

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

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

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

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埋伏在山上的八路军这时开火痛击了敌人,救下了海娃。

战斗胜利后,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抱着海娃说:“孩子,你现在是一名真正勇敢的小战士了!”一顿年饭1947年快过旧历年时,邓小平率军来到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同行的有李先念副司令员、李达参谋长等,鄂豫皖军区的段君毅政委也陪同前来。

除夕这天,金寨县领导同志听说邓政委来了,县委书记领着一班人拿着慰问品——麻糖、花生、羊肉,还有一只鸡来看望邓小平,并要他收下老区人民的一片心意。

但邓小平说啥也不收礼品,并问县委书记:“从哪里收罗来的这些好东西?”县委书记说:“今天是除夕,乡亲们凑集了一点东西,来慰劳首长。

”“不行,”邓小平严肃地说,“群众生活够苦的了,这些东西原样还给他们!”等县委书记走了以后,警卫员说把东西退回去,看你们过年吃啥?”邓小平一边扇火,一边笑着说:“不要噘嘴嘛!哪有花钱买慰劳品的呢?我想你准有吃的东西,快拿出来吧!”警卫员说:“只有几块麦饼,又冻又硬,还有一点枣子!”邓小平笑着说:“你看,这不挺好嘛,把麦饼烤烤,就着红枣,蛮好的一顿年饭嘛!”于是大家围坐火旁,嚼着麦饼,就着红枣,迎来了又一个新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