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弯管制造典型工艺-1

弯管制造典型工艺-1

目 录

弯管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 2

1.范围……………………………………………………………………………………………… 3

2.引用标准………………………………………………………………………………………… 3

3.术语和定义……………………………………………………………………………………… 3

4. 弯管制造工艺流程……………………………………………………………………………… 3

5. 弯管制造工艺要求……………………………………………………………………………… 3

6.通球表……………………………………………………………………………………………… 18

弯管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

注:1.Dw≥133mm的钢管需做钢印移植;

2.合金材料需做光谱检验。

两头加长 材料验收HW

划线(钢印移植)

下 料

弯 管 加工坡口

一端或两端加长

划管端切割线

管端加工 切割加长部分 校 正

油漆、包装 检验(Dw≤60须通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平面弯管成形制造技术要求及验收要求。

本典型工艺适用于图1。1~3个弯头的平面弯管,空间弯管可分解为几个平面弯管,分解后的平面弯管仍可参照本工艺。

图1

2. 引用标准

JB/T3375-2002《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JB/T1612-19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

JB/T1613-199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

JB/T1615-1991《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

JB/T4730.1~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

3. 术语和定义

H:停止点 W:见证点

4. 弯管制造工艺流程见第2页《弯管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

5. 工艺要求

5.1 材料验收 5.1.1 制造管子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材料代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

5.1.2 制造管子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必须经过检验部门按JB/T3375-2002的规定进行入厂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者不准用于生产。

用于额定蒸汽压力不大于0.4MPa的蒸汽锅炉和额定热功率不大于4.2MW且额定出水温度小于120℃的热水锅炉的管子材料,如原始质量证明书齐全,且材料标记清晰、齐全时,可免于复检。

5.2 确定下料尺寸L

5.2.1图1(c)中两端外倒角1×30°,且两端不需加长,下料长度L按下列公式计算:

公式一:10232132211lBLLLLLLLLba中中 单位:mm。

式中:aL、bL—管子两端直段长度,单位:mm。

1中L、2中L—管子中间直段长度,单位:mm。

1、2、3—分别为管子弯头的弯曲角度,单位为:度。

1L、2L、3L—分别为管子弯头1、2、3 对应中性层弧长,单位:mm。

B—管子一端倒角需留的机械加工余量,其值按表1选取。

表1 单位:mm

l—弯头每弯10°管子伸长量,其值可按下列公式二计算。

公式二: l=1802rRr 单位:mm。

式中: r=2SDw

R—弯管半径,单位:mm。

—弯管弯曲角度,本式取=10°。

l数值也可以参考表2、表3试弯后确定。

管子规格 B

25<Dw≤51 4

51<Dw≤89 5

89<Dw≤159 6 表2 (上锅、无锡推荐经验l数据表)

管子外径 φ18~φ24 φ25~φ32 φ33~φ42 φ43~φ51 φ52~φ89

l(mm) 0.3~0.4 0.4~0.5 0.5~0.6 0.6~0.8 0.8~1.2

管子外径 φ89 φ108 φ133 φ159

l(mm) 1.2~1.4 1.4~1.8 1.8~2 2~2.5

表3 (我公司实测l数据表)

管子外径 φ25 φ32 φ38 φ42×3 φ45×3 φ51×3.5 φ57×3

l(mm) 0.3 0.4 0.5 0.6 0.7 0.8 0.9~1.2

管子外径 φ60×3.5 φ76×3.5 φ89×4 φ89×6 φ108×6 φ133×8 φ159×16

l(mm) 1 1.1 1.2 1.2 1.5 1.88 2.05

如两端不需外倒角,则不需加机械加工余量B。

5.2.2 需加长两端直段管子下料长度的计算

见图1(b),在弯管时考虑以aL或bL为头弯制,而aL或bL小于弯管模具夹块直段长度e时

可以按图2在管子内塞芯轴以减少管端夹紧变形;但aL或bL小于弯管模具夹块直段长度e数值较大或管子直径大于φ89,则应放长管子两头直段aL或bL等于e,弯管后切除余量。

图2

在弯管时考虑以aL或bL为尾弯制,而aL或bL小于弯管模具尾部成型轮中心距L1(见图3),

则应放长管子两头直段aL或bL等于1L,弯管后切除余量。

如弯管机尾部为拖板式,且aL、bL≥e(夹块直段),可不加长。

图3

要放夹位的下料尺寸L按公式三计算: 公式三:(1)aL加长至e:eLLLLLLb102121中 单位:mm

(2)aL加长至1L:1212110LLLLLLLb中 单位:mm

(3)bL加长至e,bL加长至1L计算方法同上。

5.2.3 一端为相贯线弯管下料尺寸的计算

见图4,一端为相贯线气割坡口的弯管,只需在相贯线最长处加10mm气割余量即可。其计算方法参照公式一和公式三。

图4

5.2.4 左右防焦箱下料尺寸的计算

两端缩口的φ159×6,R500左右防焦箱下料尺寸,两端缩口留余量按Q/JGRD-J203-2007《集箱制造工艺守则》规定,其余部分参照公式一、公式三计算。

5.2.5 材料标记移植

进行材料标记移植,按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标记。

5.3 下料

按已定尺寸L下料。

5.3.1下料方式

下料方式按表4执行。

表4 单位:mm

管子规格Dw 下料方式

φ32~φ108 机械切管机

φ133~φ219 锯床锯切

5.3.2 下料公差 下料公差按《下料工艺守则》规定。

管子对界处端面倾斜度f(图5),按表5、表6规定。

图5

热水锅炉和额定蒸汽压力不大于3.82MPa按表5执行。

表5 单位:mm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3.82MPa按表6执行。

表6 单位:mm

管子公称外径Dw △f

Dw≤60 手工焊 ≤0.5

机械焊 ≤0.3

60<Dw≤108 ≤0.8

108<Dw≤158 ≤1

158<Dw≤219 ≤1.5

219<Dw ≤2

5.3.3 切管机下料

按图5测量管子端面倾斜度,机械切管机切刀要锋利,建议按图6磨刃,以保证管端毛刺能用锉刀轻轻或自行脱落。

图6

5.3.4 下料标记 管子公称外径Dw △f

Dw≤108 手工焊 ≤0.8

机械焊 ≤0.5

108<Dw≤159 ≤1.5

159<Dw ≤2 跨车间的下料要逐根用白漆注明产品图号。本车间的下料标记,在不易产生差错的情况下,允许简化成一批标注其中几件。

下降管标记移植:

1) 通用备料根据工艺技术科的下降管分段图进行标记。

标记内容:图号/总段数—第几段,工艺长度。

标记要求:白油漆字迹端正清晰。

2) 管子弯制单位在每段下降管下端距端口100mm处涂红丹漆约(80~100)×(400~500)mm2范围用于标记移植。

标记内容:图号/总段数—第几段。

标记移植要求:白油漆字迹端正清晰,字体大小约50×25 mm2。

5.4 检验

检验下料尺寸、公差、端面倾斜度、管端毛刺及标记。

5.5 倒角

不需加长且两端需倒角的弯管,在弯制前倒角;需加长且两端需倒角的弯管,弯制后切除加

长部分再倒角。

5.5.1 划线

两端要留机械加工余量的,按图7划长度线、倒角线。

图7

注:锅炉管子倒角1×30°,表示倒角30°,钝边1mm。见图7所示。

5.5.2 倒角

Dw≤108mm按图7倒角。133≤DW≤800由SDJ800-2型坡口机倒角,倒角完成后必须清除毛刺。

5.5.3 检验

检查长度尺寸L、倒角1×30°、端面倾斜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