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6)一、发展基础 (6)(一)经济结构实现了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6)(二)服务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日趋明显 (7)(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7)(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8)二、发展机遇 (8)(一)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8)(二)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8)(三)“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9)(四)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9)三、问题和挑战 (10)(一)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0)(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0)(三)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1)(四)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 (11)第二章规划总则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发展目标 (13)三、基本原则 (14)第三章重点产业 (15)一、以强化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 (15)(一)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 (15)(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 (16)(三)大力引进和培育商务服务机构 (17)(四)大力优化金融商务业发展环境 (17)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17)(一)放大辖区文化旅游资源效应 (18)(二)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18)(三)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19)三、以商务商贸融合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 (20)(一)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 (21)(二)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 (21)(三)优化和提升批发贸易的结构和功能 (21)四、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改造转型 (21)(一)打造地产服务企业集群 (22)(二)突出支持商业地产项目发展 (22)(三)推动商业房产物业经营健康发展 (23)五、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创意产业 (23)(一)重点培育打造高端工业设计产业群 (24)(二)依托产业互动促进文化创意和工程设计产业发展 (24)(三)以集聚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创意产业档次 (24)六、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 (24)(一)加快教育培训产业发展 (25)(二)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25)(三)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26)(四)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业 (26)第四章空间布局 (27)一、一个核心区 (27)(一)建设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 (28)(二)建设现代化的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 (28)(三)建设标志性的文化展示区 (29)二、一条文化旅游产业带 (29)(一)文殊坊(文殊院)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30)(二)宽窄巷子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30)(三)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31)(四)琴台路(青羊宫)—浣花溪(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31)(五)金沙遗址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32)(六)生态绿地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32)三、三个品牌商圈 (33)(一)骡马市高端商圈 (33)(二)太升路特色商圈 (35)(三)金沙.光华新兴商圈 (37)四、两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41)(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41)(二)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集聚区 (42)第五章保障措施 (43)一、加强组织领导 (43)(一)建立服务业领导机构 (43)(二)明确行业发展责任主体 (43)(三)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 (44)(四)引导服务业行业自我管理 (44)二、突出规划引领 (44)(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44)(二)完善片区和项目规划 (44)(三)制定推进行动计划 (45)(四)完善配套规划 (45)三、完善政策配套 (45)(一)研究制定成龙配套的扶持政策 (45)(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45)(三)调整财政支持模式 (45)(四)优化融资环境 (46)四、创新体制机制 (46)(一)完善市场动力机制 (46)(二)创新项目运作机制 (46)(三)优化招商机制 (46)五、培育龙头企业 (47)(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47)(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47)六、构建人才高地 (47)(一)大力引进海内外服务业高级人才 (47)(二)加快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 (48)七、加强区域合作 (48)(一)围绕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强城区合作 (48)(二)围绕“总部+基地”,强化区域分工合作 (48)(三)围绕资源整合,推动跨区域发展 (48)八、提升城市形象 (49)(一)导入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49)(二)加大区域形象营销力度 (49)附1:青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表 (50)附2:规划编制的依据文件清单 (52)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巨大引擎。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青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青羊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创青羊区服务业新优势,特编制《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一)经济结构实现了向服务经济的转型1990年以来,青羊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均在70%以上,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次产业结构。
2006年,青羊区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1.57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71.90%,服务业税收地方实得占全区地方税收的比重达81.0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67.66%。
服务业已经成为青羊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支撑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标志着青羊区已经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加速成长阶段。
(二)服务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日趋明显2006年,金融、现代商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7%,呈现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成都CBD青羊辖区内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地区总部分别占全市的80%、60%,具有显著的金融业集聚发展优势。
青羊辖区内文化旅游资源总量占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三分之二,2006年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6.5%,具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扎实基础。
正在改造提升的太升南路通讯专业市场、“骡马商圈”和新兴的工业总部基地等,将形成青羊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近年来,青羊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推进,紧紧依托市场“魔杖”,较好地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发展难题,积累了市场主体办园区等宝贵经验,在打造投资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推进中央商务区旧城改造、都市工业总部基地建设和绿地建设等服务业重大产业化项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锻炼和培养了一支驾驭市场经济、领导科学发展、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干部队伍。
(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青羊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181个区(市)县第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了1:0.58,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救助、文化等“六个满覆盖”为特色的城乡居民终生福祉体系。
青羊“均衡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为民、特色”的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成功创建了“比较充分就业城区”,全区96%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初步破解了“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平安青羊”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青羊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发展机遇(一)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域成都”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加快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为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开拓广阔的领域和市场。
“全域成都”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促进区域产业形成合理的梯次布局和分工协作,将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作用,强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青羊区规划为成都市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区,重点是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这一区域发展规划定位将为青羊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国际服务业出现大规模转移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将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国内服务业也呈梯度转移态势,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着眼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开始将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青羊作为中西部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是成都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具备承接国内外服务业转移的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有助于引进国内外新的服务产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端的专业服务,有效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成都拥有了更灵活的改革试验权和政策自主权,成都市可以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率先突破、大胆创新。
“试验区”带来的历史机遇,将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桎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部门垄断和地域界限,突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约束,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青羊区作为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政策优势,服务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成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服务业发展黄金期。
随着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将有利于扩大服务业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联动、互动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
通过加强与成都周边地区的联动与合作,以服务搭建接轨平台,有利于把青羊区建设成为成都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商务服务中心。
三、问题和挑战(一)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004—2006年,青羊区服务业增速分别为13.0%、10.3%和11.7%,比GDP的增速分别低1.2、4.0和2.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服务业“推动发展”的效应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与中心城区服务业超常规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