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碧玉:妆:丝绦:咏:_________ 裁:。
似:。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春天。
B. 秋天。
(二)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忆江南:谙:蓝:。
3. “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B.反问句C.陈述句4.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A.日出江花红胜火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5.本首词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两个字看出来。
6.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爱唱歌的小溪》片段,回答问题。
渐渐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
它静静地流着,流着。
它的水变成绿莹莹的了,它的歌声也变得非常美妙。
溪边的树林里,无数的鸟儿在亮开自己的歌喉。
这里“突突”,那里“喳喳”,一片欢歌!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这些有名的歌手,自然是最活跃的。
嗓音浑厚的大山雀、白头翁,也少不了要表演一番低音独唱,把“咕嘟噜、咕嘟噜”的叫声,拖得老长老长。
1.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文雅——()活泼——()雄厚——()3.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划上“——”。
4.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鸟。
————————————————————————————————————5. 这段文字是描写,还有,热情赞美和歌颂了大自然。
三、阅读《狐狸和乌鸦》片段,回答问题。
狐狸眨眨眼,装出一副激动的样子对乌鸦说:“啊,亲爱的乌鸦,我觉得您真美!您的羽毛像缎子一样闪闪发光,森林里没有哪只鸟比您更漂亮!我听说,您的歌喉美妙动听,只是,我从没听您唱过。
多想听到您的歌声啊,您唱几句吧!”1.选择反义词。
激动——()A.动听B.冷静美妙——()A.丑陋B.美好2.在这一段中,狐狸对乌鸦说了()句话。
A.2B.3C.4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为了_________,它先赞美_____________,又赞美_____________。
A.赞美乌鸦乌鸦的羽毛乌鸦的歌喉B.吃到肉乌鸦的羽毛乌鸦的歌喉4.乌鸦的嗓子真的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狸奉承乌鸦的嗓子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九色鹿》片段,回答问题。
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
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发誓.(shìyù)暴露.(lù lòu)无辜.(gū gù)2. “见利忘义”中的“义”指的是,“利”指的是;“见利忘义”的意思是。
3.文中这个词表示“没有料到”的意思。
九色鹿之所以没有料到调达的,是因为当初。
4.“无辜”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没有罪的人”,这里指的就是。
其实九色鹿非但没有罪,而且。
5.听了九色鹿义正词严的指责,国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小英雄于连》片段,回答问题。
很多年前的一天晚上,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火树银花,热闹非凡。
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打败了外国侵略者。
可是,敌人并不死心。
他们经过周密策划,把烈性炸药放到市政府的地下室里,只要一引爆,政府大楼就会变成一片废墟,许许多多的人将会倒在血泊之中。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
导火线点燃后,敌人便慌慌张张地溜了。
导火线冒着火花,刺刺作响,慢慢向地下室燃烧过去。
一场毁灭性的大爆炸即将发生!沉浸在欢乐中的人们,哪会知道这隐藏在暗处的阴谋呢?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孩子()的人群()的于连()的灾难()的火花()的导火线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周密——()慌慌张张——()毁灭——()载歌载舞——()3.照样子,在引号里加上表示声音的词。
例:导火线冒着火花,刺刺作响,慢慢向地下室燃烧过去。
(1)妹妹被猫吓得“______”直哭。
(2)森林里,花喜鹊正“______”地叫着。
(3)大风“______”地刮着,树叶被风吹得“______”下响。
4.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于连?.六、阅读《皮巧根桥》片段,回答问题。
像很多同学一样,皮巧根也喜欢跳过急水河,抄近路上学。
这是一条小河,两岸陡峭,要跳过去很不容易。
去年有一个男孩,没能跳到河对岸,扑通一下掉进了河里。
有两个小姑娘踩着刚结的冰过河,也落到了刺骨的河水里。
大人们都不许孩子抄近路上学了,但谁愿意走远路呢?皮巧根想在小河上搭一座桥。
这天放学回家,他在河边看见一株被大风刮倒的白柳。
他赶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来到白柳树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陡峭..()..()刺骨2. 新闻稿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 ______()倒结______() ______()3.你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吗?皮巧根( )更愿意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 )他不喜欢绕道。
4.皮巧根架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
七、阅读《去年的树》片段,回答问题。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根据选文,写出树的变化过程。
树→()→()→()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鸟儿在想些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留几个柿子在树上》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留几个柿子在树上?原来,这一带是喜鹊的栖息地。
三五成群的喜鹊,常常飞到田野中寻找食物,捕食了大量危害农作物的昆虫。
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大雪覆盖在田野上,白茫茫一片。
喜鹊找不到食物,又冷又饿,大都死去了。
第二年春天,柿树重新吐绿发芽。
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柿子几乎绝产。
从此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
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
1.新闻稿加点的词语注音。
栖息()喜鹊()捕食()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3.用正面的词语造句。
三五成群: .泛滥成灾: .4. 没给喜鹊过冬留下柿子的后果是什么?.5. 任何人都这样认为,果农用柿子喂喜鹊,真是太傻了。
你怎样想的?.九、阅读《故乡的芦苇》片段,回答问题。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在融融的春风中,快活地舒展它那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总喜欢摘片芦叶,放在嘴边,吹出鸟鸣似的歌声。
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从旧火柴盒上剪下小木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再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银色帆叶。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芦叶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1.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舒展——()狭长——()近义词:迫不及待——()小心翼翼——()2.根据短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春风()地奔跑()的叶子()地探出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芦叶船移到水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绿色的“船队”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中的“船队”加上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刻舟求剑》片段,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他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读音。
宝剑. ( ) 催.( )靠.( ) 着急..( )2.缩句:有个人不小心把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了。
3.文中的“这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个人能捞到宝剑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个故事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阅读《孔子让路》片段,回答问题。
知识渊博的孔子,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他想:是啊,我把孩子摆城池当成玩耍,可孩子却不是这样想,他认为这是一座真正的城池,不能说孩子不对啊。
再说,城是死的,车是活的,城当然不能给车让路,应该是车绕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