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整本阅读指导课 教案
一、 导入
因为一本书,红了一座城。
这也许并不是沈从文写作《边城》一书的本意。
他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
那么他的创作动机是什么?他通过《边城》传达的是什么?我们跟着大师的笔触走进边城世界。
二、 整体感知
1、 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大家简单说说。
在湘西偏远的茶峒小城,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的翠翠,翠翠只钟情于二老,祖父不知翠翠的心思。
大老二老决定以唱歌公平竞争。
哥哥自知非弟弟的对手,退出随船出行而淹死,傩送与祖父与翠翠产生误会,最后也沿河下行,祖父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在渡口撑船,等待着二老。
三、 文本研读
1、请大家用一个字(词)概说你读《边城》后的初步感受是什么?并说说你的原因。
(美、爱、和、静、哀、乐)
美:环境美 边城环境 风俗美 人情美 (三情和人性)
爱:亲情、友情、爱情
和:人情和美 边城的人际关系和美
静:环境描写静谧——其实还有热闹之处。
哀:爱情悲剧(翠翠及其母亲) 天保、爷爷的去世、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孤独 乐:风俗端午节等热闹的习俗
2、小结①
风景美(自然环境)
板书: 风俗美(端午、中秋、过年)
边城(美) 人情:祖父—翠翠(天保—傩送)
爱情:翠翠—傩送 友情:祖父—老朋友、顺顺、渡河商人
3、小结② 这个风景如画、人情美好的世界,有它的悲哀。
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
边城的悲 翠翠的爱情悲剧 爷爷在担忧中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守渡船
4、总结
边城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是近乎完美的世界,却也免不了走向悲剧的结局。
人[性]
情美
5、都是良善人,一切都充满了善与美好的希望,但为何却走向了悲剧。
这是谁的错?
(悲剧造成原因有哪些?有恶人、恶意造成。
这部小说的悲剧有恶人交构吗?)这是谁都没有错的悲剧。
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及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自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普通人之物,普通之境逼之,不得不如是。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
毋庸置疑,作者在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满怀悲悯。
那么作者除了悲悯,还向我们传达了什么?
(我们来看看)
7、面对这无可挽救的不幸,爷爷和翠翠是如何面对的?
具体文段展示:爷爷面对生活变故
翠翠面对爷爷去世,傩送出走。
(1、找到相关片段朗读体会2、关注翠翠和爷爷的年龄)
1、先从爷爷的表现入手。
2、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
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
...............
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年纪虽那么老了。
本来应当休息
..................................
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
..................................
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
.....代替了天,使他在.....................里活下去。
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
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
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3、朗读
4、理解“天”——命运的安排
5、面对生活的变故,命运的安排。
他便不、静静的、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老船夫身上是什么特点?
6、如果翠翠的母亲没有生下翠翠,就去世。
独留老船夫一个人,老船夫会怎样?
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身上有什么特质?像什么?韧性、水。
7、(再赏析翠翠面对爷爷去世的片段)从翠翠在爷爷去世后悲伤之余的所作所为——
自然而然的生活继续,可以看出,翠翠会是另一个爷爷。
我们看到了在普通人身上面对变故、苦难,在悲伤之余,又顺流而下,自然无意识的继续生活下。
这是面对苦难的耐受力,也是人身上的韧性。
理解:老船夫,一生只为渡船而活,只为孙女而活,每一天“在职务上毫不儿戏”,艰难而乐观,追求爱情中翠翠的坚守,最后独自一人守着渡船。
这又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人生之路平坦抑或坎坷,终归要继续生活下去。
这不是对命运有意识的抗争,也不是英雄式崛起,是面对生活、命运摊派的一切,坦然接受,是如水一般的生命的韧性。
(翠翠和爷爷在水边生活,水对他们有着生命的启示。
沈从文也在水边生长,水对他的影响深远。
)
三、拓展延伸
文学与人生
(1)、人物形象特质。
(2)、在文学作品创作方面: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并非独善其身的文学创作,并非简单的营造一种美好的世界。
文学不能沦落为政治的雇佣,但必须得有根本性的担当。
沈从文文学有着这样的担当。
只是有人“愤怒”呐喊,而沈从文以美来反映社会丑态,极力营造的,就是社会缺少的。
他的作品总是萦绕着一种外在和谐的抒情氛围,总是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进行着思考和关怀,对当前社会做着理性的思考。
如水一般,在平静、柔情之下也有着急流。
但水对沈从文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学,还有他的精神世界。
(3)、人的性格:画像展示。
沈从文其人,外表瘦小羞怯,在张充和眼中是“苍白脸戴眼镜”很羞涩,骨子里头却又一股韧劲,典型的以柔克刚性格。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人的成熟往往是以能否将内心的急、热以柔曼的韬光养晦式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标志,沈从文正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产物,他“从汤汤流水上”,明白了许多人事,包括怎样做人,怎样为文。
沈从文从水中找到了生命的故乡,水与他融为一体。
没有水就没有沈从文,也没有沈从文的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
结语:关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很多都与水相关,想要理解沈从文,不能不理解沈从文与水的关系,希望大家接下来,重新阅读《边城》,希望大家能够读出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