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收稿日期:2004-06-16文章编号:1002-2724(2004)06-0084-0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安画宇(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3)摘要: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概念不清、缺乏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从常规设计方法出发,比较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的不同,对目前条件下生态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方法做出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生态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学中图分类号:T U986 文献标识码:AE cological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Actu al StateA n H u ayu(B eijing Forestry U niversity G radu ate School B eijing 100083)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w orsening of urban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m ore and m ore valued by people.But there ’s s 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 fusion of concept and lack of basis of theory and design principle.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general design and ecological design is com pared.T he substance 、feasibility and meth od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re summarized.K ey w ords :ecological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y. 自上个世纪以来,“生态设计”已伴随环境危机开启了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新里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日常生活中,城市绿地的增加、大小河道的清理,甚至是房产开发商的一纸“生态”宣言,都被宣称为“生态设计”。

然而,究竟什么是生态设计,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它可以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1 生态设计的实质1.1 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

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以下一个或两个方面:(1)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2)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必须满足人类需求。

然而根据生态学的发展史,“在人类文明早期,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对其赖以饱腹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因此,人们实际上就已在从事生态学工作[1]”。

其次,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不断扩大,“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由此产生两个问题:如果生态设计只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的设计,那么人类文明早期,就已经存在“生态设计”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如此多元化,“生态学原理”究竟指的又是哪一种研究层次和范围上的生态学呢?再来看生态设计概念对设计结果的解释:“对环境友好同时又必须满足人类需求”。

首先“对环境友好”的程度难以确定。

其次,就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说,不外是人口过剩、经济增长观、追求过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等几个方面。

也就是说,在目前条件下,对环境友好与满足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巨大的,平衡这个矛盾需要整个社会长时间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看出,目前条件下,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

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1.2 目前条件下的生态设计在此需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常规设计”来辅助说明目前条件下的生态设计。

“常规”的含义是经常实行的、普通的规定或标准。

这里提出的“常规设计”是针对“生态设计”而言的。

在园林景观领域内,“常规设计”一般指的是以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为原则进行的设计。

常规设计满足的是当代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和自尊的需求。

但是在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即在要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也要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求。

对于后者,常规设计基本上很少考虑,生态设计是应填补这项空白而出现的。

显然,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为生态设计提供足够的支持,生态设计还不能取代或演变为常规设计,而应采取一种折中的、或是改良主义的手法,与常规设计结合起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常规设计进行重新评价、整理、修正或更新,设计出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条件的园林景观,如此循环往复,使设计水平不断地攀升。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控制与掠夺自然的哲学意识的改变,人们不再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朝向均衡稳定而不是一味的增长,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也会精益求精,而且人们不再把它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附加于常规设计之外的,而是必须考虑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这样最终可以和常规设计融为一体,达到演变为“常规”的境界。

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园林景观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处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

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设、植物和水体,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

维持它正常运转的能源、物质均来自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外部。

所以说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

根据园林景观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将生态设计的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1)顺应基址的生态环境在地球表面进行任何的改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这并不表明人类就退出生物圈并进行建设了,而是应该认识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形成与大小,通过设计来减少或避免这种影响。

保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人类使环境恶化的程度趋于无限小[2]”。

园林景观包容在大的城市生态系统之中。

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进行整体设计,而不能局・48・2004年第6期总155期 山东林业科技Shandong F orestry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2004N o.6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园林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做环境分析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常设计中有三种处理环境的方法,控制与改造环境(填沟平壑、筑坝拦河等),服从于环境(避开恶劣环境),与环境和谐共生(掌握环境规律,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自然的灾害),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方法是理性地能动地利用环境与尊重环境的体现,也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适宜措施[2]”。

(2)节约利用能源和物质园林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如图1)。

图1 园林景观生命周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选择硬质景观的材料应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可回收性、能容量(即材料在开采的提炼中消耗的能量)和材料的毒害性。

施工过程中工地材料的运输、装配需要大量的能源。

工地作业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噪音、粉尘、烟气、废料、废气、废液、噪音等,另一些问题如污染土地以至导致地下水的渗透流失可能影响更大更长远。

因此需要加强工地管理和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施工。

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表现在照明、浇灌水、景观用水、植物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和保洁工作等等。

开挖大面积的人工湖需要大量的水注入并时常补充渗漏的水。

不透水的铺地材料往往会丧失补充地下水的机会,并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负荷。

引种外来的尚未在本土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会耗费大量的能源进行栽植养护。

园林景观被废弃改建时会产生大量废物,尤其是硬质景观材料的再循环比较复杂。

为此,材料选用原则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

而且应提高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

使用期间不断的维护、改建甚至重建都会增加投入和产生废物。

(3)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间有密切的联系,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物种的丰富程度体现了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因此,在充分了解基址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物种资源,建立具有高度物种丰富的植物群落,是提高园林景观植物生态效益的途径之一。

植物作为自养生物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诸如光合作用的释氧固碳,蒸腾作用向大气释放水分并降温等,是城市中其它生物所不能替代的,就人类在城市中需要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而言,这正是当代城市绿化最重要意义之所在。

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数量,能否在园林景观中形成改善环境的效益,中心问题是如何发挥植物的光合效能。

一般来说,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的蒸腾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固碳释氧量差异也很大。

植物数量和种植结构会影响到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以乔木为主的乔灌草结构复层混交绿地,能够充分有效的使用有限的空间环境,更大限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绿地上的绿量,进而提高生态效益。

3 设计方法目前条件下进行的生态设计必须以常规设计为依托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

为此,首先确定总的目标,然后分别确定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的原则及标准,再进行具体的设计,将两者相互结合,最后完成最终方案。

设计是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求转变为具体产品的前期过程,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总的目标仍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否则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常规设计的原则如前所述,满足使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功能性、社会性利艺术性为标准。

生态设计则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原则,以顺应基址生态环境、节约物质与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植物生态效益为标准。

然后以生态学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指导重新分析、评价、整理和改良常规设计,如此两者循环往复,形成最终方案(如图2)。

图2 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相结合4 结语虽然现阶段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但是“创新总是对过去的否定,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一定就是否定,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来积累、沉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