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特点是(A)A.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B.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C. 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D. 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2、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D )A. 数量标志B. 质量指标C. 品质标志D. 数量指标3、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B)A. 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B. 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C. 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D. 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4、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B )A. 某学生B. 某门课成绩C. 75分D. 某学生的成绩5、连续型变量可以(A)A. 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B. 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C. 不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D. 可以一一列举6、统计指标(A )A. 都是可量的B. 不都是可量的C. 不具有综合特征D. 具有综合特征,但不可量7、了解某地区职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C )A. 该地区某个企业B. 该地区每个职工C. 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D. 某企业人数1000人8、对统计指标来说,(D)A. 其中的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成B. 其中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而成C. 既有数量标志汇总而成的,也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成的D. 是根据指标汇总而成的9、某地区全部商品作为总体,每一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商品零售额是(A )A. 数量指标B. 品质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标志10、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现象的数量方面B. 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C. 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D. 现象的规律和方法12、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是指(C )A.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不可分开使用B.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分开无意义C.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所属各指标的具体功能D.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不小于其所属各指标的简单加总13、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D)A. 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B. 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推算关系C. 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D. 各指标一定在逻辑上或数量上相关14、数量指标是反映(C )A. 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B. 总体单位内部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C. 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D. 总体相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15、数量指标是用(D )表现的A. 相对数形式B. 平均数形式C. 相对数或平均数形式D. 绝对数形式16、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 50个学生B.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C. 每一个学生D. 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17、某班三名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76分、85分和92分,这里的“统计学成绩”是(C )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数量标志D. 品质标志18、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785元、860元、1015元和1200元,这四个数字是(B )A. 变量B. 变量值C. 数量标志D. 数量指标19、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D )A. 现象B. 现象的数量方面C. 统计活动D.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从数量上反映现象的规律性20、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如下明显的特点(C )A. 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B. 总体性、变异性、具体性C. 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D. 总体性、变异性、广泛性21、指标与标志的关系是:(甲)数量指标的数值是总体中各单位数量标志值(变量值)汇总而来;(乙)数量指标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的数值由品质标志汇总而来;(丙)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指标可以成为标志,标志也可以成为指标。

请指出其中的正确答案(C )A. 甲B. 乙C. 甲丙D. 乙丙二、多项选择题1、据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的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 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 全市工业产值1. 2亿元C. 全市机床台数7500台D. 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E. 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10万人2、把某市15个大企业的产值进行平均,这是对()A. 15个变量值求平均B. 15个变量求平均C. 15个数量标志求平均D. 15个指标求平均E. 15个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求平均3、指出下列指标中的质量指标()A. 劳动生产率B.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C. 利税额D. 设备利用率E. 新产品品种数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A. 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B. 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C. 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D. 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E. 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5、全国人口普查中()A. 全国人口数量是总体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 全国男性人口数量是指标D. 人的性别是总体单位的标志E. 人的年龄是变量6、“统计”一词的含义有()A. 统计活动B. 统计数据C. 统计机构D. 统计学E. 统计软件7、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是()A. 数量性B. 大量性C. 总体性D. 科学性E. 客观性8、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A. 规模B. 工作总量C. 强度D. 水平E. 内涵9、统计指标按功能不同有()A. 数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评价指标D. 描述指标E. 实物指标10、统计指标体系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A. 宏观指标体系B. 科学技术指标体系C. 基本指标体系D. 国民经济指标体系E. 专题指标体系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要对某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则某工厂“全部生产设备”是(A)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报告单位D. 调查项目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D )A. 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数的很大比重B. 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C. 这些单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D. 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3、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

这些都是(C)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4、调查时间是(B)A. 调查工作的期限B.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C. 标准时间D. 调查登记的时间5、区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D)A. 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B. 调查组织方式不同C. 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D. 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6、我国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是(D)A. 直接观察法B. 报告法C. 通讯法D. 采访法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B)A. 调查的范围不同B.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C. 组织方式不同D. 作用不同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C)A. 确定组距和组数B. 确定全距和组数C. 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D. 确定组距和组中值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600元;600—700元;7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是(A)A. 450元和750元B. 500元和700元C. 400元和800元D. 500元和750元1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85以上。

则数据(C)A. 65在第一组B. 75在第二组C. 75在第三组D. 85在第三组12、区别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根据是(C)A. 调查单位的多少B. 调查项目的多少C. 是否包括所有的调查单位D.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13、我国统计报表制度中,多数统计报表属于(A )A. 经常性的全面调查B. 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C.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D. 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14、人口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的资料来源于(B )A. 统计报表B. 普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 )A.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 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C. 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D. 进行调查的时间16、普查的标准时点是(D)A. 调查人员进行登记时的统一时刻B. 普查登记工作所进行的时间C. 普查工作的期限D. 以上三个时间概念都不对17、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标志是(C )A. 调查单位的多少B. 调查项目的多少C. 调查单位的性质不同D. 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18、要了解我国工农业产品的比价情况,这种调查最适合采用(D )A. 普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19、填报单位是指(C )A.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B. 构成调查对象的具体单位C. 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 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填报统计报表的单位20、在我国,获得预计农产量全面资料最有效、最可行的调查方式是(A )A. 统计报表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抽样调查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因而也无法最终推算得到总体的全面资料B.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是采用报告法搜集资料的C. 重点调查既可以是一次性调查,也可以是经常性调查D. 典型调查应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以避免出现片面性E. 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表式和填表说明两个方面2、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属于()A. 全面调查B. 不定期调查C. 定期调查D. 经常性调查E. 一次性调查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有()A. 关于全国冶金企业炼钢设备的情况调查B. 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调查C. 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D. 学校教学设备普查E. 城市食品部门食品质量调查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 人均国民收入B. 人口密度C. 商品流通费用率D. 人均粮食产量E. 人口自然增长率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0时,下列哪些人口现象不应计算在人口总数之内()A. 2000年11月1日出生的婴儿B. 2000年10月31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C. 2000年10月31日21时出生,11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D. 2000年10月31日3时死亡的人口E. 2000年11月1日死亡的人口6、相对指标中,作为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时间的有()A. 结构相对数B. 强度相对数C. 比较相对数D. 比例相对数E. 动态相对数7、比较相对指标可用于()A. 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 不同时期的比较C.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D. 落后水平与先进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8、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企业个数B. 机器台数C. 电视机销售量D. 某地区2003年末人口数E. 产品产量9、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 动态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较相对指标D. 比例相对指标E. 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不能对换的指标有()A. 比较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列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E.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1、普查是一种()A. 非全面调查B. 专门调查C. 全面调查D. 一次性调查E. 经常性调查12、我国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A.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B. 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C. 每台设备是调查对象D.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E. 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13、统计调查对象是指()A. 普查登记的所有单位B. 负责向上汇报资料的总体C. 进行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D. 统计标志承担者的总体E. 应搜集资料的所有单位的总体14、计算比较相对指数,采用下列哪项计算较能反映现象发展的本质差异()A. 年销售额B. 平均销售额C. 产销率D. 平均利润率E. 人均销售额15、工业增加值是()A. 时期指数B. 时点指数C. 实物指标D. 价值指标E. 总量指标16、下列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 工业企业设备普查B. 零售商店调查C. 人口普查D. 工业企业普查E. 某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17、统计报表要()A. 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 自下而上逐级填报C. 按照规定的报送时间报出D. 按照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 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根据18、普查和统计报表这两种调查方式()A. 可以都是全面调查B. 都是经常性调查C. 调查对象都要根据调查目的选择D. 都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E. 普查资料可以采用统计报表形式收集19、统计调查表的表式一般有()A. 一览表B. 单一表C. 综合表D. 明细表E. 汇总表20、统计专门调查包括()A. 统计报表B. 抽样调查C. 普查D. 重点调查E. 典型调查五、计算题1. 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4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单位:万元)如下: 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