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废弃物行业分析报告

危险废弃物行业分析报告

危险废弃物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1.行业简介 (3)
1.2.发展概况及主要处置技术 (3)
二、外部影响
2.1.政策法规 (4)
2.2.思想认识 (5)
2.3.政府补贴 (6)
2.4.技术水平 (6)
三、前景展望 (6)
四、典型企业分析 (9)
五、总结 (9)
一、行业概况
1.1. 行业简介
1900年3月签署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是我国危险废物管理认识的开始,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体系的基本建立以1996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标志,《固废法》中对危险废物的管理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基本确立。

199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颁布,2008年经修订后新版《名录》颁布实施。

危险废弃物即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或者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废弃物,此外还包括医疗废物。

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化学工业、炼油工业、金属工业、采矿工业、机械工业、医药行业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我国将危险废物分为47大类共600多种。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较虽其他国家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涌现出一批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具有成熟经验和技术的企业,特别是在水泥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典型企业,如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润集团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江苏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溧阳分公司,湖北华新水泥公司。

1.2.发展概况及主要处置技术
国外处置技术途径主要有:其一,采取减量化生产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

其二,采取资源化技术,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技术和废物交换、物质转化、在加工等措施,实现综合利用。

目前,欧盟成员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废物交换组织,推行废物交换制度。

其三,采取无害化处置技术,强化对危险废物污染控制。

目前国外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安全填埋为主,并逐渐从“填埋”转向“焚烧”。

我国危险废物处置以综合利用技术,焚烧和填埋为主。

其中综合利用技术,因能够实现废物的资源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随着技术的研发综合利用的无害化程度提高,成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的主要技术手段。

在综合利用技术中以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为最常用技术,水泥回转窑因其能够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废弃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

水泥窑对废物处置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水泥窑内6000度的高温,以及充足的燃烧时间可以让窑内废物充分燃烧,同时产生的残渣也会被固溶在水泥孰料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通过调节也不会影响出产水泥的质量,成本。

二、外部影响
2.1.政策法规
我国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相较其他发达国家较晚,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了大量的固废防治法案;欧盟在1975年即制订了关于废弃物管理的法令,1991年制定关于危险废弃物的
管理法令;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法国在危险废物管理处置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政府也非常重视废弃物的管理,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即制定相关固废防治法案。

我国则最早在1996年颁布《固废法》。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重要的发展位置,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发布;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确定重点监管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杜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

对企业自建的利用处置设施进行排查、评估,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控制危险废物填埋量。

取缔废弃铅酸蓄电池非法加工利用设施。

规范实验室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

加快推进历史堆存铬渣的安全处置,确保新增铬渣得到无害化利用处置。

加强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和卫生部共同发布了《“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规》也为今后危险废物的处置利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2.2.思想认识
近几年虽然国家在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但是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对于危险废物处置行业依然存在误解,导致危废处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力。

2.3.政府补贴
危废处置利用既具有企业经营效益,也具有社会公益效益,因此不仅需要得到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得到政府资金上的补贴,在当前我国危废处置行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的情况下,政府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4.技术水平
我国危废处置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仍然落后,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升高,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改进技术才能适应未来国情需要。

三、前景展望
我国危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已经超过50%,但是由于我国危险废弃物管理存在底数严重不清的问题,此外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因而据相关机构测算综合利用率仅为10%左右,而目前危废综合利用是我国危废处置的主要途径,因而我国危废处置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重视,未来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大。

当前危废处置利用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未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根据2004年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我国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区域分布东多西少,东部地区设施数量347个,中部134个,西部为31个,分别占全国设施总数的67.8%、26.2%、6.0%。

中西部地区在未来随着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我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可知,2007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38.52亿吨,其中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4573.69万吨。

远高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07年数据中危险废弃物产生量1079万吨。

可知我国危险废弃物年产生量巨大。

根据2007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我国危险废弃物年实际处置量为117.42万吨,而危废综合利用按官方数据占总量的50%估计,仍有2000万吨得不到有效处置,若按有关机构实际综合利用率为10%估计,将有3000多万吨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处置利用。

据环境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全国危废产生量3465.24万吨,2007年估测数据是官方数据的4倍多,据此估算2012危废产生量可达1亿吨。

据2004年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普查数据,可知当年共有危险废物处置设施669个,据相关数据测算年增长16个,2012年全国危废处置设施有897个。

全国危险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12)
四、典型企业分析: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北京金隅集团,拥有国内首条自主研发的危险废物处理生产线。

2008年奥运会唯一水泥合作商,在北京因为绿色奥运停产其他水泥厂时,金隅红树林是唯一照常生产的水泥厂,其利用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为北京市解决了大量危险废物的威胁。

东江环保: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废物管理和环境服务的公司。

2003年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

2010年转至主板上市。

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世界三大环保集团之一。

世界水务领域排名第一,全球危废处理同样处于领军地位。

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世界三大环保集团之一。

主营业务水务和废物处理。

2014年获得南通固废综合处理工程项目。

五、总结
我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思想认识不足以及技术水平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等原因仍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估算2012年危废产生量约为1亿吨,有较大市场空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危险废物产生量增多,对危险废物处置的需求将会增大。

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十二五规划,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
将是危废处置的主要手段,因而危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将有望成为未来科技研发的重点,同时以综合利用为主的企业将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大力补贴及政策优惠。

在综合利用技术中目前水泥回转窑焚烧具有一定市场成熟度,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对水泥厂的整合,将有利于水泥回转窑处理危废在水泥厂中的推广。

此外,我国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存在经营规模较小,区域分散等问题,大型规模化发展的企业在未来将会有较大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