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 旋动调节螺丝调节零点。

2.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

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3.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

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

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2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怎样正确使用测力计1.被测物体重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读数时,视线应垂至于刻度;3.在测量前,迎先调零;4.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5.待示数稳定后才读数。

如果是测摩擦力,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4实验室制取氧气排水集气法制取的氧气纯度比排气法要高的多。

分解过氧化氢这个成本太高,而且在加热分解过程中会有水蒸气产生,高锰酸钾由于是固体,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很容易分解制得氧气。

注: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检查气密性:大试管,导管,烧杯(用手捂试管)再连接装置:铁架台,大试管,导管,集气瓶再装大理石(石灰石),加入适量稀盐酸,迅速用单孔胶塞盖紧试管,导管通入试管底部,开始收集接着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盖紧集气瓶.若要验证是二氧化碳,则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至于你说的顺序排列,我认为并不详细准确.大致顺序:连(连接装置)-检(气密性)-装(药物)-塞-收(收集)-盖(玻璃片)-验(验证二氧化碳)9检验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取2支试管分别编为1、2号。

在两支试管中都放入水淀粉,向2号试管内加入一些唾液,并轻轻摇晃,然后同时在向1、2号试管里加入少量碘酒,轻轻摇晃后1号试管中的水淀粉变成蓝色,2号试管中的水淀粉无变化。

说明唾液以将淀粉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

13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电流容易通过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被检测物体分别连接电流的正负两极,灯泡发光证明被检测物体是导体,灯泡不发光证明被检测物体是绝缘体串联电路:把小灯泡、导线、电池顺次连接、有一条回路、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把小灯泡、导线、电池并列连接、二条或多条回路、用电器互不影响19正确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精密仪器,结构比较复杂,使用时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方能正确地观察物体,获得准确的信息资料。

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是:①安装。

②调节。

③观察。

④记录。

⑤整理。

一、取镜和安放1、一只手(右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左手)托住镜座。

2、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平坦的桌面)上,向着光摆放;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3、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1、使用显微镜的工作场所应当清洁、干燥、无震动、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2、工作台面和凳子的高度要适当。

镜检时,即便用单目显微镜,也须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观察。

以便右眼绘图或记录。

如一只眼睁,一只眼闭,眼睛容易疲劳,无法久看。

工作时间较长时,可两眼轮流观察。

20正确使用酒精灯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如果使用不当,会很危险的。

因此,正确使用酒精灯,是成功实验的首要条件。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打火机,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去对火。

灭火时要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再重复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使用酒精灯之前,要检查灯芯是否完好,如顶端不平或已经烧焦,要剪去少许。

再检查灯内有无酒精。

添入酒精时,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三分之二。

绝对禁止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点燃前要调整灯芯,使火焰大小适当。

自下而上点燃,点燃时,绝对禁止拿一个酒精灯到另一个酒精灯上去点火,以免酒精流出引起失火;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因此应用外焰加热;4、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5、使用时,不要碰到酒精灯。

万一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21用试管加热水沸腾1、给试管加热以前,试管外壁必须擦干;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住试管的中上部,以离试管口2厘米为好;3、试管中的液体一般不得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容积;4、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º的角度,先把盛有液体的部分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能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并不断摇动。

同时要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人;5、试管加热的部位,应该放在灯焰的外焰部分,试管底部不要与灯芯接触,否则试管可能破裂;6、试管加热完毕,应把试管放在试管架孔内。

不能将烧得很热的试管放在桌面上,也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试管破裂。

22给烧杯加热实验(三脚架、石棉网)1、加热以前,容器外壁必须擦干;2、必须垫石棉网(或铁丝网),先使火焰加热石棉网,让热均匀地传给烧杯(或烧瓶)、防止受热不均匀引起玻璃仪器炸裂;3、给烧瓶加热,一定要使它固定在铁架台上;4、烧杯和烧瓶内的液体不要超过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一,以免外溢。

23杠杆实验,滑轮,轮轴,斜面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

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器材】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

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

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实验名称:杠杆的研究设计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注意事项:1、使用时,教师应首先提醒学生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2、可以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当成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当成使用的力,支架就是支点。

特殊说明:可以把六棱形的铅笔垫在尺子下面代替杠杆尺来进行实验。

滑轮作用的实验【设计】滑轮是杠杆的变形,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动滑轮可以省二分之一的力,但费距离,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使工作方便。

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应该让学生亲自组装、实验;为了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各种作用,在实验中最好采用测力计和直尺进行定量观测。

【器材】滑轮、铁架台、线绳、钩码、测力计、直尺。

【步骤】(一)定滑轮实验1.把一只滑轮挂在支架上,将线绳穿过滑轮框架,嵌在滑轮凹槽内,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代表重物),绳子的另一端握在手中,用力把绳子向下拉。

可以观察到:滑轮只在轴上转动,并无位置的上下移动,所以叫做定滑轮;绳子另一端的重物被向上提起,这说明定滑轮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2.用测力计测量提起四个钩码的力,记下读数。

把这四个钩码挂在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测力计的钩上,用右手食指套在测力计的金属圈中,把重物拉起,观察测力计的读数,与重物的重量大致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