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

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

畜禽肉类,50-100克 (1-2两),鱼虾类,50 克(1两),蛋类,25-50 克 (0.5-1两)
蔬菜类,400-500克 (8两-1斤),水果 类,100-200克,(2-4 两)
谷类,300-500克 (6两-1斤)
精品课件
“10个拳头”理论
➢ 肉类
100g
➢ 奶/豆制品 蛋
➢ 五谷 杂粮
精品课件
行为生活方式的分类
精品课件
分类
➢ 1、动机的错位 ➢ 2、人格缺陷 ➢ 3、生存压力(社会压力) ➢ 4、健康信念的缺失:(无知者无畏) ➢ 5、类本能 ➢ 6、从众心理(同伴压力)
精品课件
➢ 7、生活失慎 ➢ 8、学习模仿 ➢ 9、错误生活观念 ➢ 10、习惯成自然 ➢ 11、内心冲突 ➢ 12、自然环境
精品课件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
oral disease
精品课件
五大类
➢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 营养代谢性疾病
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 恶性肿瘤(癌)
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 精神类疾病
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 其他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精品课件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
生产
职业紧张 工作方式(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坐、立、特殊
姿势工作) 工作适应不良
精品课件
生活
➢ 衣(饰品) ➢ 食(病从口入、物质成瘾) ➢ 住(装修) ➢ 行(不系安全带) ➢ 玩(赌博成瘾、网络成瘾) ➢ 美(美容、美发) ➢ 性(取向)
精品课件
➢动(运动) ➢睡(质与量) ➢养(道德修养、养生之道)
精品课件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
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 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 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 种应激状态。
精品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 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密切相关的疾病
➢ 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 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 神因素等有关
➢ 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 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 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 点
精品课件
疾病死亡谱
➢ 1. 心血管疾病 ➢ 2. 脑卒中 ➢ 3. 肺癌 ➢ 4. 下呼吸道感染 ➢ 5. 慢性肺部疾病
➢ 6. 肠癌 ➢ 7. 老年痴呆 ➢ 8. 糖尿病 ➢ 9. 乳癌 ➢ 10. 胃癌
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超重
酗酒 精神紧张
活动不足
高血脂
吃盐过多
精品课件
健康
预防干预
处于 低危险 状态
进入 疾病危险
状态
发生 早期 改变
疾病

出现


临床


症状


临床干预
应该从这里开始未雨绸缪 精品课件
到此处已经为时过晚!
高血压55% 脑瘁中、冠心病75% 糖尿病50% 肿瘤减少1/3 平均寿命10年以上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精品课件
中岛宏博士: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 亡”。
精品课件
➢如何吃?如何动? ➢吃什么?
精品课件
民以食为天
精品课件
/Read/Read.aspx?id=44734041 《健康管理》杂志-2013年 第2期
精品课件
➢这种趋势的根源在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变化,尤其是人口快速老龄化和 一些健康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男性吸烟率高 、摄入高脂、高盐的快餐食品和含糖软饮料增多 以及城市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率攀升等。
精品课件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精品课件
关于“癌”
精品课件
各种风味和饮食习惯
精品课件
要合理调整食物结构,每天喝一杯牛奶, 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 豆类及其制品,食物要 天然、高纤维 且营养丰富。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 食物和调味品。
健康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
精品课件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精品塔课件
油脂类 25克 (0.5两)
奶类及奶制品 100克 (2两)
➢男性中23%的癌症和女性中15.6%的癌症由吸烟 引起, ➢体重增加太多比饮酒更易导致女性罹患乳癌; ➢9.2%的癌症由饮食结构不当引发,包括水果蔬 菜食用太少、盐和红肉吃得太多、纤维摄入太少 。
精品课件
《英国癌症期刊》(2011年)
英国流行病学家经研究发现: ➢ 在超过40%的情况下,改变生活方式能够防止出现
➢ 蔬菜 水果
精品课件
能量
精品课件
综上所述
生活方式在慢性病 的致病中占的比重较高
在解决慢性病问题上还 没有特 效的疗法
精品课件
ifestyle)是指人们的衣、食、住、 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 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 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
➢ 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 ,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癌症。 ➢ 女性中40%左右的癌症、男性中45%的癌症可以通
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包括少喝酒、少吸 烟、减肥等。
精品课件
WHO专家委员会指出:
* 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 病因80%与不良的生活方式 和行为有关。 * 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 * 三分之一的癌症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减轻病 人痛苦。
精品课件
主要死因与生活 方式行为的关系
吃动物脂肪过多,吸烟, 缺乏体力活动, 摄入热量过多,
不注意保暧,骤冷骤热
吸烟,食物中糖过多, 摄入热量过多,酗酒
吸烟,食物中纤维缺少, 性行为不良
饮酒过量, 不使用座位安全带
摄入热量过多, 食物中糖过多
不良性行为、吸毒
精品课件
生活方式和行为与癌症的关系
精品课件
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
精品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3 月),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 的疾病。
➢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 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 。
➢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 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 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五大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