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我国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
1)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增强。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已经宣传了很多年,不过,在实际行动中,很多情况下可持续发展仅
仅一声响亮的口号。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造成华而不实的建筑工程数不胜数,导致建筑物的毒性逐步
吞噬了居住者的健康,也加重了自然环境的压力。

我国建筑缺乏生态
因素的重要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响亮,光说不练,所以,通过
建筑设计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实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2)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有待增强。

建筑物既是单独个体,也与其他
建筑物之间存有整体性联系,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能够全方位评价建
筑物的周围环境和能源。

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对建筑之间的整体性
关联缺乏重视。

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薄弱是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一
个重大问题。

建筑物孤立,评价单一,导致人与自然很难连接,建立
综合的生态观点也存有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将生态策略是计划的
重要方法就是建筑物的整体意识。

3)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有待增强。

我国建筑设计存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建筑设计过于形式化,建筑物华而不实。

当前国际上的建筑风
格都趋向于简约风格,而中国建筑背道而驰。

生态策略对环境保护有
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的实际功能是尤
为重要的,我国对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还有待增强。

对建筑各个方
面的实质性功能考察我国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2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措施
2.1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设计师将生态策略积极
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设计过程中,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的目的。

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在持续的实践之中实行落实,参与生态建筑的
各个环节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对其积极配合。

生态建筑是
一个复杂并且庞大的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社区的每一
位参与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生态建筑设计的决策人员应该协同参与,
使建设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2.2有效利用能源要追求能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少的能源耗费创造出
最适合的建筑产物。

要达到这个目标,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建
筑施工场地。

要避免植被、水文等生态敏感区,尽量不改变原始地理
条件,顺应地理排布,对建筑物的朝向、方位等方面实行的合理安排。

2)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

生态建筑设计中最优先要考虑的能量来源就
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

能够在屋顶建立太阳能采集装置,在建筑物四周合适位置实行风能采集,利用风能等,这些都是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不可再生能
源依赖性的有效手段。

3)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

针对于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例如照明
装置的实际和布局,就能够通过独特的设计和布局来实现能源的节约。

4)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师们在实行材料选择时,应该取就近原则,
这是因为远途材料运输会导致能源浪费。

5)水资源循环利用。

将水按
照清洁等级和需求等级分开,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达
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3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温度、湿度等小环境问题,建筑师在实行设
计的构思时,要根据人体的需求对建筑物的方位、朝向和门窗的尺寸
实行设计,确保充足的光照,达到调整室内温度、湿度的目标。

此外,对于通风系统来说,应该重视自然的空气循环,一自然空气循环为主
要的通风系统,对自然空气实行绿化、净化,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要在通道以及休息座位的设计上体现出人文关怀,对特殊人群给予特殊的照顾。

2.4预留一定的弹性化空间在实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发展的眼光,建
筑设计要能适合未来的发展和改变。

比如,家庭人数变化、社会发展、
技术革新等等。

建筑物的使用时间较长,一般不会更换,所以,为应对未来的变化,预留一定的弹性化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来源于生态策略,是生态策略的具体化表现。

建筑中的简单生态策略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和结构中,生态策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天然的建筑材料和自然融合的建筑结构。

建筑物是人存有于生态环境的人为制造产物,多少会对自然秩序产生干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份子,人类应该遵循生态环境规律,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但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也能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可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