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 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 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 通起来。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 左右关系。
4岁一5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 不同方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 乐。
所谓表象的组合是指把不同的表象或表象因素按照一 定的目的组合成一个新表象或表象体系的过程。表象 的组合也包括变形表象的组合,而这些变形表象依据 一定的主观目的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神奇莫测的艺术 想象世界。
学前儿童的绘画创作中就充满了这种变形表象的组合。 通过精细的分解和巧妙的组合,画面上的形象虽然利 用了“旧材料”,却认不出这材料来自哪里。
5岁一6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培养儿童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 沟通起来。
●使用蜡笔或油画棒,结合使用彩色铅笔和毛笔, 开始采取直接涂色画法作画(以后可以结合勾线), 在6~12色蜡笔内选用颜色(以后可以选用几种水粉、 水彩及水墨颜色),要求涂得浓、涂得满,逐步能涂 匀和涂出浓淡,培养儿童掉换颜色作画的兴趣和习惯。
在学前儿童的绘画里,既有自觉的表象变形,也有不 自觉的表象变形。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形,才使得学前 儿童的绘画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教师要允许这种变形 了的表象的存在,鼓励并帮助儿童进行表象的变形。
所谓表象的分解是指把某一表象因素从表象中突出出 来,割断它与其他表象因素的暂时联系,使它获得独 立的表象意义。
●引导儿童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 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 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 感。
●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 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命题画为主,以“题”引,导、鼓励儿童用 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引导幼儿更好地观察自己 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 黑、白等基本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
●引导儿童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 并把它画大些。
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 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
●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 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p133
概括表象是记忆中的某一类事物的形象,这是一种对 事物的审美本质特征的括,它保证了艺术的理性成 分。
教师要注意帮助儿童获取这两类表象,因为人不可能 把握大干世界瞬息万变的千万种姿态的事物。
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 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表象的变形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自觉 的变形是创作者为了某一目的而有意追求的变形。不 自觉的变形通常是无意识地、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在 人的头脑中进行的,艺术中所谓的“灵感”即类似于 此。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2岁一3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 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通过手的活动、脑的思索和眼手的协调,由模 糊笼统的感知提高到具体明确的形象记忆,由简单的 模仿提高到创造性的活动。
●以意愿画作业为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 儿童画意愿画的欲望,开始引导儿童完全由自己选题 材,自行构思、构图进行作画。
第二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P125
命题画
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 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 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
三,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中,表象起着描绘和符号功能,因 而学前儿童的表象主要有个别表象和概括表象两种类型。
个别表象是记忆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它是某一具体 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多次地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大脑 皮层上留下的印记。因此,它虽然是个别的,但却有概括 性,是具体对象多种形象信息的概括。正是个别表象的这 种概括性,才保证了艺术的立体性与生动性。
p126
意愿画
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 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由于意愿画需要儿童对 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东西进 行独立的加工和改造,因而,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 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一,指导儿童学习绘画技能
●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和纸等基本绘画工 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 法和作画姿态。
●引导儿童学会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 简单形状(圆形、方形等),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 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 以临摹画作业为主,培养幼儿的形象概念, 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在绘画操作表现阶段,教师的指导应着重在以下几 方面:
(一)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p128 (二)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三)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p130 (四)提供游戏化的练习p13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诱发学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p132 (二)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三)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
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 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为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对儿童 的造型能力的培养;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 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对儿童 的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对儿童的构图能力 的培养。
幼儿画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直接的(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亲身感受 的)或间接的(幼儿在电影、电视、图书上看到过的) 生活经历;二是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三是幼儿 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所以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 出发,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选择 那些儿童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来 作为绘画的题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