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部分内容
第二节
1.新闻式
解说词的形式风格
电视专题新闻、电视新闻评论和具有较强新闻 性的专题片等,他们的解说词写作大多采取新闻式 风格。 与其他类解说词相比,丰富的信息量是新闻式解 说词的一大特点。这类解说词在描述、评论新闻人 物、新闻事件时,应力求准确、中肯。在语言上必 须有时代感,贴近时代。
2.政论式
•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 应当指出
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 式。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 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总之, 说明事物只有做到 “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 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第五节 解说词语言特色
一、时代感与生活化
• (3) 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 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整体到部 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 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 般规律。 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 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 以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 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 如《大自然的语言》 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 素时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 “首先是纬度”,第二 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三段指出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 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 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六十多年前,有一群人,形成两万五千里,克服千难万 险,用青春和热血,在中华大地上,编制了一条正义与真理 的红色飘带。”
结尾应该让观众要么感到完满地结束, 要么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 味。结尾要自然,是全片水到渠成的结果, 不能人为地、任意地栽上一个“尾巴”, 所谓“狗尾续貂”,即使前面再好,也可 能因此而功亏一篑。
• 这段文字分析了少女张菊芳出外打工的深层次原因, 使观众认识到张菊芳虽是一个个案,却有着十分普 遍的意义。由具体的、特殊的上升到普遍的、 一般 的, 这正是交待背景的一个重要目的, 起到了对 画面进行解释或说明的作用。
• 2.深化
• 解说词的深化作用表现在能够加强画面的感知震撼
力。比如,系列专题片《话说运河》 第一集 《一 撇一捺》 中的解说词开头采用情境再现的手法, 启迪观众联想和思索, 确立了专题片所要表达的主 题。
解说词
第一节、解说词的定义 第二节、解说词的形式风格 第三节、解说词的作用 第四节、解说词写作 第五节、解说词语言特色
第一节 解说词的定义
•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 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 的经历、 身份、所做出的贡献、社会对 他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 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二、开头与结尾
解说词的开头与结尾和画面的开篇与终止一样 重要,在电视片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开头是脸面, 犹如人见面的第一印象,决定着观众是否继续把节 目看下去,起着商品广告的作用。比较优秀的电视 专题片一般都注重开头解说词的写作。
例: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英雄名叫普罗米修斯,他冒着 被锁高加索山千年,被鹰啄食心脏的危险,反抗残暴的宙斯, 为人间盗取火种与光明。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巨人名叫夸父,他不怕路远山遥, 不怕饥渴,始终不渝地去追赶太阳。
• 3.从狭义的画面抽象出广义的理论
• 比如,电视系列片 《万里海疆》中有一个片断,
画面表现的是渔民在海上举办吹螺号、走平衡木、 举鲨鱼等活动 。
• “当黄土高原的腰鼓敲得豪迈奔放的时候,海边渔 民的螺号吹得荡气回肠,如果说腰鼓、旱船、高跷, 是中国大地文化的象征,那么这海上渔民的竞技活 动,或者走平衡木,或者举鲨鱼,可就是海洋文化 的象征。” 解说词从渔民的一些日常活动出发,联 想到北方黄土高原常见的腰鼓、旱船、高跷等,这 就使观众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海上, 而力图在一个 更广阔的范围内体味海洋文化和大地文化的含义。
• “我们从地图上粗略地看,长城跟运河所组成的图 形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正好是我们中国汉字里 一个 最重要的字眼‘人’,人类的人,中国人的人„„ 巍峨的长城,是我们祖先用自己的骨和肉铸造的; 深沉的运河, 是我们祖先用自己的血和汗灌注 的„„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 阴柔的一捺是京杭 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 有血气、 有温情的 中国人。” • 这段经典的解说词开篇, 将长城与运河的形象、 意韵,及其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结合得如此完美。 它引发观众去体味画外之意、画外之境、画外之理, 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化的深厚情感,或者表达创作者对美好事物、理想 的炽热追求。如《西藏的诱惑》
4.叙述式
叙述风格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最常见的一种, 是对某种社会情况和人生形态,或一件事的介绍和 说明。这类风格的解说词语言自由、流畅,内容贴 近生活、平实、朴素,极为大众化、平民化。
第三节
解说词的作用
• 1.解释
• 对画面进行正确的解释或说明,以释疑解惑。比如 , 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 》, 在介绍完 人 物 、时 间和地点后,紧接着的一段解说词是: “ ‘ 天下保姆出安徽 ,安徽保姆出无为。’ 无为以大量的劳务输出,更准确地说是以出保姆而 闻名全国,尽管无为的粮食、 棉花、油料、水产的 产量都列在全国百强县之内,但由于地少人多,加 上乡镇工业不发达,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外出 做工。”
第四节 解说词写作
一、总体构思 整体布局
解说词写作首要的是将自己水乳交融地融汇在 作品整体中,总体构想,与电视诸语言元素相辅相 成。解说词总体构思是解说词创作的原则。至于布 局,由于解说词自身难以独存,它的断断续续与片 段性质,离开电视画面等其他语言来谈结构、布局 是没有意义的,与构思一样,布局也必然是整体的。
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电视专题节目以 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为直接内容,反映时代生活, 其解说词语言应该富有时代气息。同时,电视作 为最有影响的大众媒介,解说词语言必须大众化、 生活化,明白晓畅。
二、简洁
凝练
任何文字语言作品都要求简洁、精炼,由于受 时间的严格限制,电视解说词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 传达较多的信息量,使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做 到“一字千金”、“一叶知秋”。
• 现代社会, 各种政治、经济、 文化活动空 前繁荣,解说词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像新闻图片、 产品展销、 书画展览、 文物 展出、 标本说明、 影视解说、园林介绍、 景点导游等都要用到这一文体, 因而学好这 一文体的写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解说 词 是 一 种 实 用 性说明文,它通过对 事物的准确描述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 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由于解说词常常与图像、 实物相结合,它在 语言上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政论片、哲理片、文化反思片等大都采用政论 式风格解说词。这类专题片,往往是对历史、社会、 时代、人生、文化等做出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 认识和主张,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如《让历史告 诉未来》、《世纪行》等。
3.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抒情风格解说词主要用在创意型专题节目。这
类节目主要是抒发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民族文
五、合理安排顺序
事物大多有一定的复杂性, 必须从多方面去介 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 只有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 条理, 才能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事物本身固有 的条理顺序,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
(1) 时间顺序。 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进行说明。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往往采用这种顺序。 如 《长白 山四季》 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电视片。 该片共分 “春赞、 夏赏、 秋颂、冬吟” 四个部分, 分别表现了长白山四季的 美丽景色, 而春夏秋冬四季的转换和连接都是通过解说词来 完成的。 第一部分 “春赞” 的结尾是: “春天的旋律,在人们 心中激荡着。我踏着春光铺成的绚丽多彩的路,心中装着一 个温暖的春天,告别了长白山。 长白山, 夏天再见。” 第二部分 “夏赏” 的结尾是: “一种美的力量继续在 吸引着我,在金色的秋天, 长白山— ——我将再一次访问 你!” 第三部分 “秋颂” 的结尾是: “长白山的秋天,色彩这 样丰富,那么冬天将是一种什么景色呢?” 解说词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紧密地将春夏秋冬四个 季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典型的按时间顺序写的。
• (2) 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 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 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 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 构造, 一般采用这 种顺序。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 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在北纬4度附近的曾母暗 沙(属南沙群岛),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 主航道会合处, 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总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 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 雪地的季节,南海诸岛已是一片盛夏景象;当乌苏 里江上早晨洒满阳光的时刻,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 满天的深夜。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国家之一。(《中国地理》) 这段关于我国领土疆域的文字,分别从北、南、 东、西四个方位介绍说明,用的就是空间顺序的解 说方法。
三、文学性
电视解说词虽然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但需要 文学性,文学性可以使解说词更形象、生动。 1.多种比喻手法
2.对比
3.排比、反复
4.反问
四、幽默感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 当解说词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时,可以增加无穷情趣, 使观众在欢愉中观看节目。
梦幻漓江
(同期声 教室 学生上课)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 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 入神。” (解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国南方最自然 也最富於灵性的一片山水,因为这 名句永恒地留驻在人们的心中。桂 林有两江四湖之胜景,而漓江则是 桂林山水的精华,这一丛发端於桂 林东北兴安县猫儿山一条小溪的大 河,流经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 全长437公里,其中桂林至阳朔的84 公里一段仿若青绸绿带,盘绕在万 点峰峦之间,山水相映,俨然是一 幅百宝画卷。这段漓江山水是广西 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主打项目。 我们乘筏而入。首先跳入镜头的是 漓江上鸬鹚捕鱼的生动景象,鸬鹚 在北方又叫鱼鹰,是捕鱼人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