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部品常见不良现象
5、冲压漏工序
●漏工序:漏加工或少加工,缺少其一工序以上造成实际生产的部品结构不 符合工序样品和成型样品 人为失误造成 漏折弯
OK样品形状
易发生漏工序的工序: 各工序间都可能会发生(多数为冲孔模、压平批锋、中间两次加工的工序等) 漏工序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客户组装功能。
5.1、冲压漏工序产生的原因
攻牙治具定位不合 理,使部品摆动, 当攻牙机闭合时, 牙锥在产品表形成 压印
压印
因长期形成压印, 模具对应凹陷未及 时抛光,冲压中可 能形成压印 模具保养不够,上 下模严重生锈,生 产中可能形成压印
因上下模顶针过长 或弹簧过长,使不 能正常伸展,使部 品表面形成严得压 印
3.3、压印产生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
披锋预防施 生锈
8.2、生锈预防措施
1.缩短物体裸露在空气 中的时间.防止及杜绝 部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 (如:手汗水、 HCL…)
2.仓库部品采用先进先出 的原则来安排出货,对 每季度进行稽查部品的 外观表面的变化.
3.对一切接触部品的人员必 须戴手套,手指套防止直 接与部品接触.
生锈预防措施
9、尺寸超差
作业员生产时因现场摆 放零乱、标识不清等, 造成已加工与未加工 部品混淆。
5.2、漏攻牙产生的原因
生产中不正确书写 流动票,使半成品 标示错误; 生产中因急货,不 按正常加工工流程 进行生产,使攻牙 工序未进行;
半成品攻牙时,有 堆拉现象或停机时 间长有半成品堆积 会使牙孔漏攻;
攻牙孔径未冲穿, 使攻牙时无孔而漏 攻牙;
1、在部品落料工序易发生. 2、在剪边切边时易发生.
6.1、缺料产生的原因
原材料尺寸不符合 规定----(主要偏 小) 尾料再利用(尺寸 不规则,尺寸偏 小); 剪口模:因模具管 位缺损或设计局限 性只有单边管位 (管位内空尺寸比 实际材料尺寸小);
部品在落料,切边 人为没有把部品靠 到管位,使部 品产生缺口、缺 料.
因顶位针尖过长,从 模具内放、取产品不当, 造成顶针擦花部品。
刮
花
4.2、刮花预防措施
刮花预防措施
产品摆放时做到披锋面与 披锋面,轧形面与轧形面 相对并入箱内,部品间要 采用纸皮隔开,对表面要 求 严格部品要用刀卡单个 摆放入箱内.
在流水带上,不可堆积重 叠,特别是人工滑拉时要 特别留意。
在模具内放、取产品要轻 拿轻放,避免部品在模内乱 摆放,或取部品时,从模内 倾斜拖出(要求平行取出) 必要时对模具定位针作出 修改。
●即零件加工的规格超出图纸所要求的极限公差外,一般凭目视难以发现 缺陷(如超差太大可以目视到形态发生变异),需借以适当的测量仪器, 才能发现.
模具管位松动,部品放入 管位内有间隙 OK管位
易发生尺寸超差的工序:扎形工序、冲孔工序
不良影响: 尺寸不良会严重影响客户组装功能,甚至完全不能装配。
9.1、尺寸超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配件,因标识不明或 现场标识混乱的时候,将配 件焊错。
5.4、漏工序预防措施
冲压漏工序预防措施
在部品开啤时,现场应标 挂样品/检查指导书指引现 场人员作业,并由现场管 理员对其作业者进行岗 前 培训。让作业员明确自己 所加工的部品上、下工 序 的工程流向。
部品在加工时,一定要 把加工前与加工后的部品 明显分开放在机台上,一 个卡板上不要同时放已加 工与未加工部品的盛装箱 。人离机后,要把机台的 部品清理干净方可(如上 洗手间、修模等)
经后工序加工外型 尺寸、形状与前工 序无明显变化
前工序为预冲孔, 后工序列为冲翻边 孔的工序
前工序有冲孔,后 工序直接轧型的工 序 前工序为冲桥位, 凸位,冲米籽,冲 朱咀的模具
前工序轧型,后工 序对应位置无防呆 的工序
漏工序
所有拍披锋的模具 所有冲刻印的模具
所有铆接及窝合模 具、碰焊治具
作业员生产时,因无人指导及 无标准作业书参照,不清楚自 己的部品流向(如应攻牙后再 扎形的部品, 却未送攻牙直 接就扎形了);
1、对操作员现场指 导、教育. 2、对模具管位改 善,增加或取 消管位.
7、披锋
●又称毛刺,零件受模具冲切后,边缘部位或孔边缘有突出表面的毛边,用 手触摸有刮手感觉,一般标准允许披峰高度不能超过料厚1/10或板厚的正 公差。
冲孔时漏加 油或堵料造 成批锋 OK品形状
易发生披锋的工序: 第一工序开料或冲孔工序时;有时因模具间隙过小,在轧形时模 具拉料使部品边部披锋. 其不良影响:
尺寸超差原因如下
1. 模具管位因 做模时,未用螺 丝固定死或贴胶 布、沾胶水易跑 动的管位,极易 在生产时,发生 变异造成尺寸不 良。
2.部品在模具内 双啤后,模具内 极有可能发生管 位松、断公或爆 模的不良,作业 员未及时反馈, 仍作业时,尺寸 不良就会发生.
3.作业员放入部 品在模具内时, 未靠紧管位,或 未按上司指导的 正确方法操作, 会发生不良.
未轻拿轻放, 可能儾产品易 变形处碰撞而 变形,一般伴 随的现象,碰 撞,挤压、堆 放、抛、扔、 踏、投、
治具
平面机
机
人
变形 不良原因
作业员在产品摆放及装 箱时杂乱堆压 作业员放入部品的模 具管位不到位
法
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结构 发生变异送料不到位
2.3、变形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
作业员现场操作时产品 摆放及装箱,不要用力 碰撞部品或滑拉
4.在前工序的来 料(半成品)尺 寸即已超差,受 其影响,致本工 序尺寸不良.
9.2、尺寸超差预防措施
1.作业员在作业时, 发现模具的管位发生变 动,或可 左、右、前后 跑动时,应及时停机告知 QC及上司(特别是胶水 沾的管位或夹纸管位, 贴胶布位置
2.部品双啤后,要马 上停止作业,知会QC 及上司,要求QC重新测 数及模具处理后,才能 决定是否可继续生产。
漏攻牙
变形的部品,使攻 牙不到位,也可产 生漏攻牙。
因治具不合理,部 品摆动范围较大, 使固定的牙锥向下 时,产品漏攻;
多工序攻牙时,前 后无数据管理, 且 堆积严重,易使部 品漏攻牙;
5.3、漏焊接或漏焊点
漏焊接或漏焊点
同一台机点焊多个配件和 多个位置,易少配件和焊 点;
排机生产中,由于上下工 序作业配合不顺畅造成堆 积或中断作业有可能少配 或少点;
压印
模具成型90度后, 直接拍平,拉出的 铁屑也有可能形成 压印 冲孔模因针带料, 落废料孔不良、堵 塞,在冲压中一定 有压印。
复合模因调模(闭 合太深)可能形成 压印
3.2、产生压印的原因(2)
拍平模因上下螺丝 调节不当一定会有 压印 复合模因调模(闭 合太深)可能形成 压印 飞边模、剪口模、 因放置不当,剪口 时产生废料可能造 成压印
其不良影响:
冲压每个工序间的操作、 1、刮花影响组装后的整体美观; 摆放都会因操作不当发生。 2、表面受到破坏易生锈、氧化。
4.1、产生刮花的原因
产品周转不当造成 (如产品在流水拉生 产时,产品 堆积滑拉, 部品装箱过松、过紧 等)。
产品摆放不当造成(如 披锋面与正表面重叠摆 放入箱时,产品间无间 隔物、杂乱摆放等)。
变形
压印
毛刺
刮花
缺料
漏工序
2、变形(从加工工艺区分)
烧焊变形 碰焊变形 冲压变形 清洗变形 铆合变形
3
变形
4
2
1
5
包装变形
6
部品受外力碰 撞引起变形
OK样品形状
易发生压印的工序:
各折弯工序
不良影响: 1.严重影响客户组装功能。 2.影响外观。
2.1、变形(从部品形状及特征区分)
孔径变形 角度变形 凸米变形
1
2
翻边孔变形
平面变形
2
3
4
桥位变形
1
从部品 形状区分 从部品 特征区分
2.2、变形原因
模具间隙不够 (小),模具 位紧;模具顶 针、弹簧、滑 块引起脱料不 顺 工艺加工治具, 基准面不一致, 使产品受力而 变形,多半在 铆接与窝合治 具。 间隙小也可能 使平面达不到 整形目的也称 变形 材质软、材 料薄、形状 单薄的成品、 半成品 不规范作业 (挤、压动 作不规范) 都可能变形、 料 周转频率多, 堆放、叠放
缺料
空气的湿度较大, 水分含量比重大, 随着时间推移 氧化严重度加大.
单边成型模:因操 作未放到管位边, 导致另一边在成型 时被切除。
飞边模:因前工序所 冲定位孔不良(主要 表现在锥度孔径)或 因脱料板低于管位平 面的时候;
管位松动,管位设 计不合理,使啤出 的部品易产生 缺料.
6.2、缺料预防措施
影响外观 严重影响 客户组装 功能
放到模具要 放到位
1
2
不良影响
2
遵守自检指引, 发现异常即时停 止作业,并报告 上司处理。
1
预防措施
3
3、压印(定义)及不良图片
●压印又称料屑,零件表面被模具内的附着的异物(如模具内的料屑)在重 压下产生的痕迹. 一般压印在非正表面,且无明显凹凸可以接收 。 模具内有铁屑未 清除致压印 OK品
试模品要在开啤前及时清 理,交由QC处理,不可与 现制品混乱
6、缺料
●是指部品在制程之中,因受人为及定位不良等原因使部品在某个部位缺少 一部份,形成缺口、缺折弯等部品残缺不全.
作业员放料不正 确,偏斜造成不 良. OK部品
易发生工序:
其不良影响: 1、因缺少一部份,对部品装配及功能 都有严重影响. 2、严重影响部品外观.
在加工本工序前,即应对来料 外观加以确认,且对散装料的 上层料用风枪清洁后再加工, (注意不要用沙手套,沙布的 物品擦部品,易发生碎渍附在 料面产生压印)
影响组装 性能 影响组装 后整体美 观
生产中,发现模 具顶针易沾铁屑 时,应停机反馈 给上司及QC,作 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