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汇编7篇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汇编7篇

关于读书笔记作文汇编7篇读书笔记作文篇1人生苦短,匆匆已过百年,多少人浮华了青春,等回过头来感慨时,却近晚年,最终只能抱憾长眠于地下。

我暗自叹息,或许人生就是那么稍纵即逝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脑海里又渐渐隐现出《明日歌》的诗句,不禁对他的作者心生敬佩。

钱鹤滩老先生以此来告诫后人:明日虽多,但人们如果总在等待明日中度过,必将一事无成,白白虚度了光阴。

我不禁感慨他的良苦用心。

时间确实来去匆匆,明明想紧紧的握住,却似流沙,还是在不知不觉忠滑下。

转眼,今天又溜走了,等再到了明日,却又盘算着未来,以此不断累积,直到满头青丝被时光染成了银发,才后悔莫及,最终落得一事无成。

春去秋来,一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个风华正茂的少年,白白浮华了青春。

明日也许没有尽头,可这样等待,自己的明日又剩多少呢?你可曾想过,你的等待,等来的不是成功,而是已近空洞的灵魂呀。

我曾见过这样一位老人,他已过八旬,可仍旧意气风发。

他告诉我,他一生都追求书法,写过的子不下万个,知道现在还写了一手苍劲有力的大字,却从来不觉得无趣。

反看现在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却毫无追求,那麻木的灵魂真让我替他感到悲哀。

光阴渐渐流逝,离我们明明很近,近得随时可以感觉得到;却又很远,远的无论怎样挽留,还是留不住它。

美丽稍纵即逝,光阴一去不复返。

或许,有目标,珍惜光阴,才是充实青春最好的良药。

读书笔记作文篇2《神秘铜面狗》这本书也许你们没读过,看名字就知道这铜面狗有多么的神秘了。

内容肯定更奇妙、更神秘。

书里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一只狗,叫塔塔,它有一身青灰色的毛,淡蓝色的眼睛。

塔塔它有个孩子叫贝贝。

贝贝的爸爸得了狂犬病,塔塔怕贝贝也染上病毒,就把贝贝藏起来了,至于藏在哪儿,现在不能说,说了那就没有神秘感了。

贝贝的爸爸死的时候塔塔就在身边,人们认为塔塔也有狂犬病,就想方设法的捕捉它。

另一个人叫皮皮,是一个小学生,他会鸟言兽语,能听懂动物们的话。

家中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亲人都有事,好几个月才能回来。

要是我也会鸟言兽语那就好了,可以与动物交流,也可以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和许多小动物做朋友,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动物,那该有多好啊。

可是狠毒的人类要处死可爱的塔塔,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不能先检查看看塔塔有没有得狂犬病,再办事呢?可恶的医生说是帮塔塔检查,皮皮告诉塔塔不要怕,塔塔相信了,医生把皮皮请出去,然后背后悄悄的把塔塔给杀了。

皮皮知道了,特别伤心,因为也许塔塔会认为皮皮和医生是一伙的,就是想谋杀塔塔。

医生太坏了,就算塔塔是得了狂犬病,也不能把他处死啊。

一个月后的晚上塔塔出现了,它还带着面具,成了铜面狗,它的背上还有飞行器,咦?这是怎么回事啊?塔塔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会这样呢?我正疑惑着呢,皮皮竟然自己走向一个地方,他自己根本就不想起来,难道是铜面狗做的?不可能吧?皮皮这是去哪儿,咦,那不是一个月前皮皮带塔塔去的那家医院吗?一个月前在医院里所有发生的事情又重复了。

我觉得塔塔认错了,都是医生害的塔塔变成那样的。

还有,我们应该要爱护动物人人有责呀。

不能伤害动物,因为动物也有生命。

塔塔那么可爱,如果我是医生,不管它有没有狂犬病,我也要先抱抱它,亲亲它。

我想对人们说:“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你们也是一只小狗,别人想杀掉你,你们愿意这样吗?”读书笔记作文篇3这次已经是我第五次读这本《布鲁克林有棵树》了,前四次读这本书,每次都有不懂的感受,但是这次读完了它的体会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浓烈。

这一次读完了这本关于生存的书,我再次体会到了阅读可以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知识可以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家庭的力量可以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十世纪初的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弗兰西,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会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他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蔑和鄙夷的目光……这么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却要面对如此坎坷的人生,是多么不可思议,她也曾苦闷、忧愁、伤心,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努力的学习,终于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记得曹文轩先生曾为《布鲁克林有棵树》题序:文学就是为了做感动文章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本来有着许多纬度的文学,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纬度:思想——除了思想还是思想。

我认为,作者写了这部小说,就是为了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不知有思想是最重要的,还有许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东西,比如爱,比如感情。

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让人为之心动的叙述和描写: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还有那位个性独特的茜茜姨妈与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父母的感情,都无时不无声但却很有力地撞击着人心的柔软之处。

在这部小说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主人公弗兰西一家在最贫困的时候任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

小说中的凯蒂在丈夫过世,家中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之时,酒吧老板故意“还钱”给她,她坚决不收,不受嗟来之食,人穷志不短。

没有人希望自己贫穷,但贫穷未必一无是处。

它可以磨砺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雷尼一谈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来,反而表示出同情,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

人可以受困、受穷,但不可以失去骨气和尊严。

小说中写到一个布鲁克林的护士,本来自己出身也很贫困,却附和着势利眼的医生,骂穷人的小孩,实在是令人汗颜。

用贝蒂?史密斯的一句话来总结这部小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现实。

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读书笔记作文篇4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

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

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八十五天后,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那条马林鱼是他有生以来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呢!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

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

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

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

老人为了制服大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

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

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

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

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读书笔记作文篇5在写了一文后,我陆续收到一些朋友的来信,希望多写一些读书方面的感受,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另外,暑假到了,很多家长也希望辅导孩子读书,但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的读书效率更高。

我在这篇文章中,分别谈一点感受,如果能有一点点用处,也就非常欣慰了。

高效率的读书方式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

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

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

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大困难。

所以,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

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

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

怎么读书呢?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

我读书是这样的: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

然后,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

反之,就买下来阅读。

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

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

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

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

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

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

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

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

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笔,把精彩的观点或阐述划上线,或把自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

因为,看别人观点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注意,读书是与作者对话!你不自然地会有一些感悟,把它记录下来非常非常重要。

当你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思维会更加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拒绝你非常厌恶的观点,只要对方能够自圆其说,你不妨也了解一下。

中国人的局限性是:会认为与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荒谬的!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而完全不理会对方的逻辑关系。

其实,荒谬的观点不一定没有道理。

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和辩论,让道理越来越清晰,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模糊。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问题。

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我在证券报社工作,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本职工作中不仅涉及证券、投资、理财、财务、兼并重组等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福利、房地产、建筑、土地、工业、农业、人口学、新能源、贸易、交通、资源、环境、社会、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这逼着我广泛阅读,并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阅读。

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

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

这样,如同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或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

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候不方便,毕竟,一摞书是很沉重的。

读书是极其重要的。

尤其对于当今在校生而言。

说实在话,中国的大学毁人不倦,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

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败、堕落的环境,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