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49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49张)


总图设计:场地变成场所
总图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 2. 建筑室外场地的布置 3. 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对于大多数一般类型的场地而言,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是场地内 最重要的组织要素。而对于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组合设计, 建筑的性质与场地特征又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 当建筑处于保护区或建筑控制地带(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 关条例和保护规则,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及其周围一定范 围内划定的需要对有关工程建设行为加以限制的区域或地带) 时,对建筑的高度限制是不难理解的。
2) 当建筑处于居住区内,或比邻于居住区的住宅楼时,建筑的高 度要受到日影响规划的影响,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1) 建设用地边界线 即业主(开放商、建设单位或土地使用者)所取得使用权 的土地边界线。
2) 道路红线 它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是由城市的市政、交通部门来统一建设管理,建筑物的地下 部分或地下室、建筑基础及其地下管线一般不允许突出道路红 线之内。
3)建筑控制线 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
2. 用地边界后退 在确定建筑物基底位置时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相邻场地或相邻建筑之间的关
系。为了满足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而划定的建筑控制线, 称为后退边界。
a.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 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 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 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建筑防火间距一般为消防车能顺利 通行的距离,一般为7米。 高层主体对高层主体13米,高层主体对多层(高层群房)9米,高层群房对 高层群房6米,多层对多层6米。
1. 设计任务书
一般是由建设单位或业主依 据使用计划与意图而提出 (大型建筑项目须经“可行 性研究”后提出),经过审 定和批准而作为设计主要依 据的文件。
项目类型与名称
工业、民用;住宅、公建;商业、办公、文教、娱乐…… 建设规模与标准,使用内容及其面积分配等。
用地概况及城市规划要求等
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及设计进度等
3) 当建筑处于市中心或区中心的临街位置,或处于步行街两侧的 位置时,建筑的高度同样要考虑街道宽度对它的影响。为了确 保道路日照而对建筑高度的限制称为“斜线控制”。
2)环境条件分析
环境条件分析包括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如,树木植物植被的情况,水 体,山体,整体地形等等,此外基地所处地点气候 条件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 社会人文环境条件分析:如,周围建筑风格,高度; 城市主色调;基地在城市所处的位置等等。
通过作图来把条件转化为总 平面图中的图式条件。
平面限度
即场地平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区域的确定。
场地剖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容量的确定。
剖面限度
平面限度
建筑用地一半都比较大,但是允许建筑物落座的范围却很小。因 此,整理图式条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确定场地内可以盖房子的 范围。这一范围构成了单体建筑的平面限度,它要求单体建筑 的最大长度和最大进深都不得超出这个限定尺寸。平面限度包 括下列边界限制:
式中:
H—前幢房屋女儿墙顶面至地 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 度。(根据现行设计规范,一 般H1取值为0.9m, H1>0.9m时仍按照0.9m取值)
D—日照间距
剖面限度
场内建筑物的高度和容最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 情况,同时,又与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密切相关,因此 是场地设计中重要的因素。
建筑方案设计从拿到任务书,到做出最后效 果图,基本分为四个大步骤,即:
任务分析 资料获取 方案构思 方案深化
4.1.1 任务分析
主要包括:
1)设计要求分析 2)环境条件分析 3)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同时也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三大因素
1)设计要求分析
作为建筑方案设计的条件,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 潜在的;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又是笼统的。归纳起来 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
第四章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4.1 建筑方案设计步骤
4.1.1任务分析
① 设计要求分析
• 平面限度 • 剖面限度
② 环境条件分析
• 总图设计——场地变成场所
③ 经济技术分析
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资料获取 4.1.3方案构思 4.1.4方案深化
4.1 建筑方案设计步骤
控制线所划定的范围就是可建建筑区域的范围,它的划定主要 考虑如下因素:
1. 道路红线后退 场地与道路红线重合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有时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 这种情况称为红线后退(或后退红线)。
各地规定不同,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沿城市 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 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 至少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 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 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业主的主观意图描述
来自国家、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 法规、规范、标准等
2. 公共限制条件
为了保证公共利益以及建筑 场地与其周围土地所有者的 各自利益,场地的开发和建 筑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共 限制。
任务书中的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
建设有关的消防、人防、交通、 环保、市政等主管部门的要求。
3. 图示条件
b. 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 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 进行计算。日照间距系数图示
日照间距系数=D / H 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日照间距系数;
1. 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
总图设计就是要合理的确定场地内的建筑物、道路(广场) 和绿化三者间的空间关系,并进行具体的平面布置。 其中,建筑物是场地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建筑物的落 位直接影响到场内其他用地的划分和功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