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成药配方详解: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中成药配方详解: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羌活
药典中药材:羌活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 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 泥沙,晒干。
药典中药材:羌活
性状:
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 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 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 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 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 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 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 易折断,断面不平
药典中药材:羌活
性状:
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椋色, 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 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 辛。宽叶羌活: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 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 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 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 习称“条羌”。有的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炮制:
补骨脂:除去杂质。盐补骨脂:取净补骨 脂,照盐炙法(通则0213)炒至微鼓起。 本品形如补骨脂。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微 鼓起。气微香,味微咸。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性味: 辛、苦,温。归肾、脾经。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功效:
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 风祛斑。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 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外用治白癫风,斑秃。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药典中药材:桂枝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 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 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 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 甜、微辛。
药典中药材:桂枝
性味: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桂枝
药典中药材:川芎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 片,干燥。本品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 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切面黄白色或灰 黄色,具有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 散生黄棕色油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 辛,微甜。
药典中药材:川芎
性味: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药典中药材:川芎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 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状:
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 味涩、微苦。中麻黄:多分枝,直径 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 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 髓部呈三角状圆形。木贼麻黄:较多分枝, 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 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 上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状: 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 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药典中药材:麻黄
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 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气微香,味涅、微苦。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通则0213) 炒至不粘手。每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本品形如麻黄段。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 略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药典中药材:羌活
性状:
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 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 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 黄白色。气味较淡。
药典中药材:羌活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不规则形横切或斜切片, 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外侧棕褐色, 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体轻, 质脆。气香,味微苦而辛。
药典中药材:丁公藤详解>>>
丁公藤
药典中药材:丁公藤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 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 干。
药典中药材:丁公藤
性状:
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 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 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 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 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 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 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导管呈点状。气 微,味淡。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味: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麻黄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 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 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药典中药材:麻黄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麻黄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羌活详解>>>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 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 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 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 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 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乳香
炮制: 醋乳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通则0213) 炒至表面光亮。每100kg乳香,用醋5kg。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冯了性风湿跌 打药酒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配方详解>>>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FengliaoxingFengshi
DiedaYaojiu
药典中成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配方详解>>>
配方:
丁公藤2500g、桂枝75g、麻黄93.8g、羌 活7.5g、当归7.5g、川芎7.5g、白芷7.5g、 补骨脂7.5g、乳香7.5g、猪牙阜7.5g、陈 皮33.lg、苍术7.5g、厚朴7.5g、香附 7.5g、木香7.5g、枳壳50g、白术7.5g、 山药7.5g、黄精20g、菟丝子7.5g、小茴 香7.5g、苦杏仁7.5g、泽泻7.5g、五灵脂 7.5g、蚕沙16.2g、牡丹皮7.5g、没药 7.5g。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川芎详解>>>
川芎
药典中药材:川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 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川芎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 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 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 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气 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药典中药材:白芷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白芷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详解>>>
补骨脂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 除去杂质。
药典中药材:补骨脂
性状:
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 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 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 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 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 性。气香,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川芎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川芎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芷详解>>>
白芷
药典中药材:白芷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白芷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 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 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 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 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 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 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麻黄
性状: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 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 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 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 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 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 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 略呈纤维性,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