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题目:供配电课程设计班级:电自1242姓名:李昕曈学号:02****:***分院院长:许建平教研室主任:高纯斌电气工程学院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线路的敷设 (4)2.1 线路的敷设方式: (4)2.2 布线的设计 (5)2.3 低压配电接线方式 (6)第三章防雷与接地 (8)3.1 接地体的加工 (9)3.2 接地干线的安装规定 (10)课程设计总结 (12)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绪论本次设计使用于城乡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设计应遵循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康居为目标,体现超前性、示范性和指导性,并应做到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应满足住户以下要求:a 生活用电。
b 家用电器(空调、电冰箱、电视机、音响、录像机、电饭煲、微波炉---等)手控、自控、遥控、远程控制。
c 照明质量。
d火灾自动报警。
e安全防范(访客对讲、人侵报警、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生理意外紧急求助报警等)。
f 通信设施(电话、传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
g信息设施(计算机网络接口等)。
h管理(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能表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等)。
i 布线(电源线、电话线、电视线、数据线、控制线等)。
j 防雷接地。
第二章线路的敷设2.1 线路的敷设方式:PR 塑料线槽敷设PC 硬制塑料管敷设FPC 半硬制塑料管敷设SC 薄电线管敷设RC 水煤气管敷设MR 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CT 电线桥架或托盘敷设K 瓷瓶或拄式绝缘子敷设PCL 塑料夹敷设CP 蛇皮管/金属软管敷设QR 铝合金线槽敷设PL阻燃半硬聚乙烯管敷设AL 铝皮线卡敷设SR 沿钢索敷设BE 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设CLE 沿柱或跨柱敷设WE 沿墙面敷设ACE 能进入的吊顶内敷设CE 沿顶棚面或顶板面敷设BC 暗敷设在梁内CLC 暗敷设在柱内WC 暗敷设在墙内FC 暗敷在地面CC 暗敷在顶板内ACC 暗敷在不能进人的吊顶内要穿金属管SCE 在吊顶内敷设要穿金属管2.2 布线的设计a 把大楼或小区的所有传统弱电,包括:保安、监控、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的主机房或进线机房集中设置在一个区域,以便将来改造成为一个系统集成网管主站房。
b 把大楼内相关联系统的竖向线槽、管线、层接线箱等集中设置在一个电气竖井或一个区域。
以便将来改造成为系统集成干线子系统及区域管理设备间子系统。
c 在每一居住单元户外增设一个综合接线箱。
要求其尽量顶板下挂墙明装,周边留有一定扩展空间。
暂时按照传统设计要求,使其能解决户电视分支器放置,保安、电话、计算机网络、三表远传等系统户内外的线路转接等问题,以备将来改造成为户系统集成的控制配线装置。
d 在综合接线箱与户配电箱间增设一根电源预备管及一根设备总线监控线路预备管,户配电箱箱体适当放大。
e 综合接线箱到户内的电话、计算机网络管线按照在传统设计管线基础上放大一级的原则进行较宽裕的管线预留,以备将来改造走线需要。
f 综合接线箱与层各系统接线箱间管线按照传统设计预留管线,其中最好的方式是采用线槽走线。
其到户内的电视、三表远传、保安线路按照传统设计预留管线,这些已经能够满足将来线路需要。
g 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因国家行业管理要求需独立设置,但仍可通过其主机接口向系统集成传递信息。
电力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选用铜线。
基本型、提高型住宅进户线解密恩不应小于10m㎡,先进型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6 m㎡。
2.3 低压配电接线方式低压配电的结线方式可分为放射式和树干式两大类。
放射式配电是一独立负荷或一集中负荷均由一单独的配电线路供电,它一般用在下列低压配电场所:①供电可靠性高的场所。
②单台设备容量较大的场所。
③容量比较集中的地方。
对于大型消防泵、生活水泵和中央空调的冷冻机组,一是供电可靠性要求高,二是单台机组容量较大,因此考虑以放射式专线供电。
对于楼层用电量较大的大厦,有的也采用一回路供一层楼的放射式供电方案。
树干式配电是一独立负荷或一集中负荷按它所处的位置依次连接到某一条配电干线上。
树干式配电所需配电设备及有色金属消耗量较少,系统灵活性好,但干线故障时影响范围大,一般适用于用电设备比较均匀,容量不大,又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国内外智能楼宇低压配电方案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
混合式即放射一树干的组合方式,如图所示。
有时也称混合式为分区树干式。
在高层住宅中,住户配电箱多采用单极塑料小型开关:一种自动开关组装的组合配电箱。
对一般照明及小容量插座采用树干式接线,即住户配电箱中每一分路开关带几盏灯或几个小容量插座;而对电热水器、窗式空调器等大宗用电量的家电设备,则采用放射式供电。
放射式:其特点是当引出线故障时,对其余出线互不影响,供配电可靠性高,适用于一级负荷配电、大容量设备配电、潮湿或腐蚀、有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电。
以免影响其他正常用户。
这是放射式线路最突出的特点、由低压出线经配电箱与负荷连接。
树干式:其特点是开关设备及有色金属消耗少,比较经济。
特点是干线故障时,停电范围大,供电可靠性低;因此,一般很少单用树干式配电,往往采用混合式配电,以减少停电范围。
至于放射式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进入配电箱的线路多,虽然互不影响,但是被手误碰的几率却是非常大的,明显比树干式要危险的多,所以要求一般是手能够轻易够得着的地方以上安装。
不仅是防止大人,更是为了防止小孩的安全,一个人要伸手够得着按钮也就是1.8-2.0米之间啦,那样比较合适。
第三章防雷与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
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
广州花园酒店、南京金陵饭店都装设了放射性避雷针。
但是也有人认为,从国外引进的这种放射性避雷针,维护复杂,价格又不便宜,还是采用传统的避雷方法简单可靠,更加经济合算。
但必须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形成等电位层。
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
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
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
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
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弱电间、配电间设专用接地线。
3.1接地体的加工与原装:(1)接地体的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 2.5m。
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
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详见图3-80所示。
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挖沟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
(3)安装接地体(极):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约10cm)焊在接地角钢一即可,见图3-83所示。
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600mm时停止打入。
(4)接地体间的扇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
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
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
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见图3-84所示。
(5)核验接地体(线):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3.2接地干线的安装规定:(1)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2)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3) 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4) 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采用40mm×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
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
(5) 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 mm。
(6) 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中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7) 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
课程设计总结时间就如流水,转眼间两周的学习就结束了。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是我收益匪浅,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使我受益终生。
使我对这门很实用的科目有了更深的学习。
以前都是表面的学习,纸上谈兵,真正画这种大图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刚开始真的特别的吃力,自己心里也特别的难受,看到其他的同学做的那么好,自己背地里很是上火,后来我就查阅各种资料,上网搜索。
我就想不断的练习,我会有进步的。
遇到不会画的,首先自己好好的想想,找找方法;其次的问问同学,最后就求救于学长和老师。
经过多次的练习,果然有了很大的成效,有些地方虽然我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我能把它画出来,而且还同学说还不错哦!使我很是的开心,有了很大的信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完成了这次的设计,在此特别感谢老师、学长、同学的帮助,是你们让我有了信心,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谢谢你们!参考文献[1] 南寿松.电工实验与电工实践[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3] 张春.MATLAB在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4]吴伟雄.应用电子线路CAD软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二、评语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