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语文中考模拟题宫里镇初级中学庄宿娜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讪.笑(shàn) 羁绊.(pàn) 默契.(qiè)浑身解.数(xiè)B、凛.冽(lǐn) 炽.痛(zhì) 重荷.(hé)戛.然而止(jiá)C、攒.成(zǎn) 归省.(xǐng)砭.骨(biān) 参.差不齐(cēn)D、磐.石(pán) 发酵.(jiào)亘.古(gèn) 气冲斗.牛(d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永往直前相得益彰齐心协力死得其所B、人生鼎沸尽态极妍进退维谷眼花缭乱C、本色当行惟妙惟肖一反既往语无论次D、来势凶凶苦心孤诣恍然大悟孜孜不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由此观之,王之弊(因受蒙蔽而不明)甚矣。
(《战国策》)B.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鱼,我所欲也》)C.悬泉瀑布,飞漱(回旋的迅速)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D.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分〉A、夜很静,四周鸦雀无声....。
只是偶尔有一只小小的甲虫,嗡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过去。
B、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的学习的热情鼓动起来。
C、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进行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D、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6.下面一段话的谓语和宾语分别是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卷起的大胡子。
A来源于大胡子 B留下形象C卷起大胡子D来源于滔滔白浪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C、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D、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二、(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伤仲永》,完成11-15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间焉。
日: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1、《伤仲永》的作者是( )A、王维 B 、王安石 C、韩愈 D 、柳宗元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3、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B、寓事于理先扬后抑对比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D、寓事于理先扬后抑对比14、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 ( )A、他父亲每天带他去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好好学习。
B、方仲永聪明骄傲,不努力学习。
C、方仲永的老师教得不好。
D、当时社会黑暗,方仲永无法安心学习。
15、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B、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C、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现象。
三、(10分,每小题2分)阅读《斑羚飞波》的选文,完成16-20题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
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拔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拎调换位置。
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③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④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⑤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⑥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⑦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6、文中能看出"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句子是 ( )A、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B、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C、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D、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17、概括描写斑羚飞度的句子是:()A、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B、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C、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拎调换位置。
D、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18、如何理解第④自然段中"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这两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两个“没想到”使意思层层递进,表达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的由衷敬佩。
B、两个"没想到",是并列关系,表明了斑羚的飞渡让"我"很吃惊。
C、说明斑羚的飞渡让人出乎意料。
D、"我"没想到斑羚能这么聪明!19、第⑤自然段从描写角度看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正面描写。
作用是说明了我们的吃惊程度。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进一步烘托气氛,表明震惊的程度,表现老斑羚行为的悲壮和悲剧色彩。
C、正面描写。
作用是说明了我们没有想到斑羚这么聪明。
D、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斑拎飞渡的壮观景象。
20、选文最后一句话"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均烂中"中"灿烂"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灿烂"指的是彩虹灿烂。
B、"灿烂"指斑羚的精神灿烂。
C、"灿烂"的不只是彩虹的光辉,更是对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赞扬。
D、"灿烂"指斑羚的行为精神的灿烂。
四、(10分,每小题2分〉阅读《社戏》选文,完成21-25题①……于是架起两支梅,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1、给选段加一个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赵庄看戏 B 、月下行船 C、月夜归航 D、社戏玩耍2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夸张。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山的连绵不断特点。
B、夸张。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船行的速度快。
C、比喻。
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的速度快,衬托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D、比喻。
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了山的高大、连绵不断的特点。
23、第③段"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代的是( )A、空气B、笛声C、夜气 D 、豆麦24、第②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试分析选文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一句话,调动了人的哪些感官? 最准确的一项是( )A、嗅觉触觉 B 、听觉视觉 C、听觉触觉 D、嗅觉视觉25、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的意思是( )A、失去控制B、无法控制自己C、失去自我D、(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
五、(6分)26、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诗文句子。
①,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②夜发青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春潮带两晚来急,。
(韦应物《栋州西涧》)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⑤《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⑥《木兰诗》中写木兰建功之多的句子是:,。
六、(2分)27、依照前两句的形式,续写两句。
繁花是春天的笑脸,阳光是夏日的欢唱,,。
七、(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28—31题。
两个邮递员王安忆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
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
”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
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
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
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