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体良有哪些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主张的是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发觉孩子的兴趣点,并且将其延续下去。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的提倡,深深影响了古代罗马人的教育观念。
昆体良是出生在西班牙的,因为父亲的教授雄辩术在罗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是昆体良跟随父亲来到罗马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在罗马,昆体良一直从事着律师以及教育家的角色。
在他退休之后,昆体良开始了写书的工作。
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雄辩术原理》。
这本书花了他两年的时间,并且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描写在了书中。
当时《雄辩术原理》的出版,轰动了教育界,赢得了大批支持者。
而后昆体良又写了一本《演说术原理》,但后来因为文艺复兴的变更,使得这本书失传一段时间。
后来还是被人们发现,这一本书的出土,让人们对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再次膜拜。
这本《演说术原理》可以算得上是在古代西方中第一部具有逻辑性,十分有系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论述的书籍。
昆体良就如何培养演说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思想的阐述。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主张对学生循循善诱,杜绝任何的体罚行为。
并且他认为,儿童虽然年纪善小,但是已经有了思想的形成,体罚是对儿童的一种人格侮辱。
被体罚的儿童往往会留下严重的阴影,对儿童的一生都有不良的影响。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昆体良的父亲是当时很有声望的雄辩术讲授者,在父亲的影响下,昆体良也很早就掌握了雄辩术的精髓。
而他在雄辩术方面的建树也为他今后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的。
他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具风格的观点,一时为大家所追捧。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也为大家所接受。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昆体良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师这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爱心有耐心,热爱儿童教育工作。
他认为,想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教师的质量。
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才有可能教授精彩的课程。
从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昆体良将教育的好坏寄托于教师,这对于教师而言未免太过于苛责。
他甚至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高等教育学校的老师在空闲时间去初级教育的学校授课。
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进而总结教育儿童的可行方法和有效途径。
同时,昆体良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他认为,教师应该知识渊博,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只有有学识的教师才能无限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
在昆体良的认知体系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肩负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多项职责。
昆体良对教育的贡献昆体良出生于公元35年,是世界上较早对教育进行研究的古代罗马教育家。
他起家于律师,是少数精通雄辩术的学者。
中年时期,他从雄辩术着手,对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昆体良对教育贡献受众人瞩目,也使他自己名垂教育史。
昆体良在担任教师的同时还兼职律师。
尤其是在他退休之后,昆体良对教育贡献出了莫大的力量。
昆体良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专注于写书。
并且他先后出版著作《雄辩术原理》和《演说术原理》。
两本书都是教育界特别是昆体良自己的教育之精华浓缩,为后来人的教育事业起到了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同时,昆体良还提出了许多教育方面有建树的观点。
他把教育质量的重点定义为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了近乎苛刻的高要求。
作为最早提出反对体罚制度的教育者,昆体良突破世俗的桎梏,为教育界带来了新鲜空气。
昆体良出生于罗马帝国文化最为兴盛的时期,但是当他长大成人作为一个教育者开始工作时,古罗马帝国已经渐显衰落的迹象。
这种衰落不仅表现在帝王的统治和国家的经济上,更是鲜活地表现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
昆体良以其开明睿智的观点,带来新一代的教育者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时至今日,昆体良提出的某些教育观点,依然为大家所接受。
方面的沟通交流,说出你的困惑和快乐,向老师寻求帮助或提出你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
老师也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解释之后作业上交达到80%以上。
于是我便在每个班找出一份写的最工整、最全面的作业,在上面都写上同样一段话:你的工作完成的太漂亮了,我把你的作业本给所有老师都传看了,他们都夸你的作业完成得好,同时也羡慕我有你这样的好学生。
然后分别在每个班都读了一遍。
这下不得了了,作业上交率100%,而且出现有人在作业本上直接要求老师给写评语的现象。
从此我便和我的笔友们快乐地交流着。
每逢重大节日我都会在每一份作业后写上一句:祝某某节日快乐!!同学们过生日也会提前向我要祝福。
个人有什么困惑也会写出来向我求助,我也会有求必应。
其中包括处理师生关系的、同学感情的、班级工作的、情感纠葛的、家庭矛盾的、考试后反思的、个人生活等各个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的长期交流,不仅使他们接受了作业,更接受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品德老师。
我感觉这些交流触动的是孩子的情,这种发白内心深处的触动会促使他去做该做的事,学他该学的东西。
二、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满足他们的一切合理要求陶行知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他给您一块糖,是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一个泥娃娃,是一个寡妇失去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罔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一样的失意……”是呀,很多在我们老师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学生却把它看得至关重要,包括学生渴望亲近老师,学生期待老师认可他的建议,学生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小小的要求,这些都是来自学生最真挚的情感,它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我觉得要想让现在的学生亲近你,我们教师就必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才有机会走近学生,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互动,给学生亲近你的机会。
所谓放下教师的架子,我理解为两层含义。
一是老师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权威,你需要向学生学习。
真诚的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聆听他们作为一个接收者诉说他们心中的一位好教师、一堂好课的标准。
二是老师不是圣人,我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要勇于当着学生的面承认错误,主动向学生检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听取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
例如我在一些字的发音上存在错误,如挫折的挫,我读cuo;曲折的曲,我读qu;潜能的潜,我读qian等,这些都是学生无私为我纠正的,同时我也向我的小老师们表示了歉意和敬意。
这种诚恳的精神在学生的作业中还得到了表扬。
所谓满足学生的一切合理要求是指在课上闲余时间,或课余时间学生会问及老师的一些个人信息,如生辰、毕业学校、家庭状况、喜好、特长、收入等等,我都会如实回答。
特别是有一次组织学生做练习,为了让学生们放松一下,我找了个同学唱了一首歌。
之后大家把矛头一起指向了我,我爽快地应战,当时我唱了一首《汉武大帝》的主题曲《等待》,当时唱完之后确实把孩子们给镇住了,都忘了鼓掌了。
之后一有空闲他们就要求我唱,于是把送歌作为了对学生的一种奖励。
当学生能静下心来听你唱的时候,其实他们心里评定的不是你的唱功如何,而是在体会你和他们之间心灵上有没有距离。
三、正面激励与反面激励同样重要由于我们‘降级’为会考,卖方市场一下子变成买方市场,这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我采用了适时激励的手法。
于是我在课上总会在一些简单问题上大肆表扬学生。
如:“你们太棒了!老师只说了一遍就能懂。
其实你要是能在课下自己预习一遍,凭你们这悟性不用老师也能学会。
”“不是我讲的明白,实在是你们的悟性太高,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你们比我强,我上学那会老师都讲了一百八十多回了就是听不懂,你们听一遍就能会。
”这就是正向激励的作用。
同时在寒暑假、大小节假日、周末休息日都是中考科目争先恐后地留作业的时间,还有每逢学期末,音体美课都会被中考科目抢占一空,这时的学生就怕见到那些老师,而对我却特别热情:“老师留点作业吧”,“老师您也占一节课吧!”这时我的态度会很坚决:“同学们,凭你们的悟性,思品课根本用不着留大量作业和占用其他课,就连咱的正课我都想送给其他科呢。
再苦再累也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他们身上。
在你学别的学科感觉累的时候,拿出思想品德来调节一下就足够了。
”这其实是一种反向激励法的运用。
此时由于我们真正地在乎了他们的情感,尊重了他们的感受,于是他们会为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真心真意、默默地付出的。
四、送上一个微笑,洒下一缕阳光,多得一分收获太阳和风争论谁更有力量。
风说:“当然是我。
你看下面那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把他的外套吹掉。
”说完,风使劲地对着老人吹,恨不得一下子把外套扯下来。
但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更紧。
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层钻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
没多久,老人便开始出汗。
不一会儿,老人把外套脱了下来。
太阳对风说:“尊重、温和,永远胜过激烈、狂暴。
”面对其他中考科目教师终日忙碌、紧张、严肃的表情,学生更渴望能有一张他们渴望的笑脸出现。
既然有这个需求,我们就为他们献上我们的微笑,满足他们的需要。
俗话说,笑也一天,哭也一天。
那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笑着去上每一节课呢?这个笑此时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
因为这张笑脸学生喜欢,这张笑脸能拉近学生和思想品德教师的距离,这张笑脸能减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这个学科本身。
就像学生在作业中送给我的祝福一样:祝您今天十分快乐!明天百分快乐!后天万分快乐!天天牙齿晒太阳。
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五、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资源,给他们创造成为“名人”的机会我们在备课准备材料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名称,叫小刚、莉莉也是叫,喊张老师、赵老师也是喊,那您不妨把班里的学生和自己的名字有目的的放到材料中去,那种效果是非同寻常的。
例如:我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五课《日新又新我常新》和第六课《学会调控情绪》时设置如下课堂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天津市从2009年起,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艺术类等特长生的加分。
九年级学生刘松旺长时间以来学习古筝弹奏,并获多项市级大奖。
本想借艺术特长加分使自己更有把握上一中。
但这个梦想破灭了,为此他终日闷闷不乐,学习上也无精打采。
你认为刘松旺应如何尽快振作起来()①要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②可以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③继续保持现状来进行抗议④理智控制不良情绪,尽快进入学习状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七年级学生张翔宇总觉得自己数学学的不如朱佳宁,英语不如马莹,长相不如刘松旺,每天长吁短叹,自认为没有前途可言了,非常之烦恼。
由此得出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应该是()A、只看以后,不看现在B、既看优点又看缺点C、把握现在,不看未来D、全面的、发展的看自己注:以上题目中的人名都是本班的学生真实姓名,让他置身其中,体验“身临其境”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