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意识,同时要思考别人的意见,形成 有合力的团队。
课后作业
1.你知道哪些物理学家的事迹?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允许查询 资料后整理成文来下次课上进行交流, 看谁说得好, 能感动人? 2.课本 P6 WWW? 1、2、3、4
海门市东洲中学
陆海均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教学内容 (章节、课文) 兼 教 顾 知 学 识 、 目 智 能 标 、 情 意 重点 难点 教学 资源 预习 作业 体验科学探究 2010 年 9 月 2 日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 1 课 型 新授
1.通过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一般步骤。 2.通过让学生激励“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 乐趣,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欲望,乐于参与科 学探究活动,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 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
玻璃杯、水、回形针.
在认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学程导航《互动课堂》P3“课前预习”作业.
教
学程预设
学
过
程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演示:取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 落。演示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 师: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见过很多:树枝和树叶落地快慢不 一样,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样。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 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带着这个问题再进 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 师: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团成纸球。纸球是否比原来 的纸片变重了?(没有) 演示: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请同学们看看会出现 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 生:纸球和粉笔头同时落地。 师: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团成 纸球就很快地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生讨论、交流、回报 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 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同 学们不知不觉地采用了物理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科学 探究。
发现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和实验 通过观察、 实验收集证据 评价证据 提出新的问题
对刚刚接触物理的 学生来说, 死记一些抽象 的物理名词和规律是很 不感兴趣的, 应该为他们 创造条件, 让他们去体验 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交 流 与 合 作
(二) 、体验科学探究 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器材:玻璃杯(塑料杯、纸杯) 、回形针、水、食盐 步骤: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 [猜 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猜想一下,水是否 会溢出? 学生:不会(或会) [试一试] 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水溢出了吗? 学生:没有。 师:通常我们认为水面是平的,但在杯子中放入一枚回形针后, 水并没有溢出,而是水面微微向上突出了一点。 [猜 想]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 形针? [试一试]学生两人为一组,继续放入回形针,直到水刚冒出为 止,记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开始时水一定要放满,轻轻地放入回形针, 桌子不能摇动。 [算一算]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想数字相差多少?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 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1.与接触面的硬度有关 2.与乒乓球被举的高度有关 3.与乒乓球的材料有关 4.„„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用同一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分别接触水泥地面和木 板表面,观察乒乓球 弹起的高度; 2.用同一乒乓球先后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 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3.用不同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 乓球弹起的高度;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出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分析与论证] 由测量结果交流分析得出影响乒乓球反弹高度的因素。 [提出新问题] 如何使乒乓球反弹的高度超过抛出的高度?
鼓励学生积极猜 想,激发和调动学生动 手操作的探究猜想的积 极性。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对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定要系统全面总结归 纳,让学生形成规范, 为今后进行科学探究规 范操作打下基础。
[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 (板书) 1. 提出问题: 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猜想与假设: 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应针对探究目的进行周密的设计;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数据的记录在案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 5.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 结论; 6.评估: 对探究的过程、结果,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7.交流与合作:
鼓 励学 生积 极猜 想,激发学生动手操作 的探究猜想的欲望。
最多的一杯水中能 放入 200 多只回形针 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大 胆猜想,并将猜想数字 写在黑板上,看谁的猜 想最贴近实验结果。
[交流合作]与其他小组交流一下,谁放得最多?猜一猜,放入 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 因素有关? 学生;液体种类和杯子大小。 [小结归纳]对上面的实验我们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也一定会感 到很吃惊——猜想和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进行 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 原因。
分析实验现象,引 导学生思考: 在观察中, 就是要注意纸片与纸团 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 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 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 原因。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创建和谐的民主课 堂气氛,积极评价学生 的发言,老师引导学生 思考,不代替学生的思 考。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读一读 师: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就是通过科学研究 的方法去认识他们的,接下来我们通过阅读故事“富兰克林对 天电的探索” ,来感受科学家的思维。 学生阅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对雷电的 探索,科学地解释了原来在人们心目中神秘、可怕的自然闪电 现象的一段物理学史,同学们在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生:学到了科学家敢于质疑、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 精神 师:物理学家在科学之路上披荆斩棘、勇于探索,为我们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 学习。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过程,思考富兰克林经历哪 些探索阶段? 学生交流讨论富兰克林经历哪些探索阶段 师生小结得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