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

◆“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什么样的处境和心情?答:处境:寄人篱下。

心情:自恋伤感,独标高格◆《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宝玉挨打”,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宝玉挨打有那些直接的原因?宝玉挨打的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宝玉与贾政的冲突仅仅是父子之间的冲突吗?(6分)答:直接原因:<1>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

(1分)<2>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

(1分)<3>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

(1分)根本原因:<1>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1分)<2>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更是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

(1分)宝玉与贾政的冲突,表面上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尖锐冲突,展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1分)◆《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有人戏称“奇谋”为“掉包计”,试写出“奇谋”的具体内容。

(4分)答:<1>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举止疯癫,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

(1分)<2>主事者王熙凤深知宝玉心在黛玉(1分),<3>于是哄骗宝玉并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1分)<4>名娶黛玉,实为宝钗。

(1分)◆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

”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答:黛玉喜的是: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1分)所惊的是: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1分)所叹的是:你我既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何必有一宝钗呢;(1分)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1分)◆简述《红楼梦》中香菱的身世。

答:<1>香菱,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女儿(1分)。

<2>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先被卖给公子冯渊,冯渊死后,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随薛家进住贾府,曾拜黛玉为师学诗(2分)。

<3>香菱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

夏金桂本想毒死香菱,谁知反而误喝毒药而死。

薛蟠出狱后,薛姨妈要儿子把香菱视为媳妇,但香菱最后还是因难产而死。

(2分)◆史湘云感到无聊,见柳花飞舞而咏《如梦令》,黛玉、宝钗等人亦咏。

同是咏柳絮,黛玉和宝钗的词作却境界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6分)(70回)答:黛玉叹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婉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宝钗的词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婉曲表达了她心中对更高地位的追求。

◆写出“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上一句,并简要说明黛玉作此诗的背景。

(5分)答:质本洁来还洁去(1分)。

黛玉去见宝玉,被晴雯误会而拒之门外,又听到宝玉、宝钗说笑声(2分),心生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悲(1分),第二天葬花时感花伤己而作(1分)。

◆结合林黛玉的身世经历,简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5分)答:出生苏州官宦之家,聪慧有才,知书达理;父母早亡,寄居贾府,敏感多愁,谨慎多疑;和宝玉生活相处,产生真情,鄙视功名,形成叛逆思想,追求自由的生活。

◆《红楼梦》中“潇湘馆”名称有着怎样的内涵?(5分)答:黛玉诗号潇湘妃子(1分),潇湘馆多种湘妃竹,象征着黛玉的不屈不挠、淡雅清高的高洁品格(2分);化用舜潇湘二妃娥皇、女英千里奔丧、泪洒青竹的典故(1分),暗示黛玉以泪还恩的悲剧命运(1分)。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情节,表现了贾府“三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答:<1>探春是怒斥抄检大观园。

头脑清醒而有见识,敢作敢为。

<2>迎春只求自保,不为司棋分辩求情。

老实无能,懦弱怕事。

<3>惜春对毫无过错却被撵走的入画无动于衷。

孤僻冷漠,嘴冷心冷。

◆《红楼梦》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来介绍贾府的?(5分)答:冷子兴以演说形式介绍贾府(虚写),林黛玉和刘姥姥进贾府见证了贾府的人情冷暖、兴盛衰败(实写);冷子兴是官场的视角,林黛玉是知识女性的视角,刘姥姥是乡野村妇的视角。

(5分。

每点1分)◆《红楼梦》中,黛玉告诉香菱:如果真心学诗,肚子里应该有三个人做底子。

请对应写出这三个人的姓名以及需要分别向他们学习的诗歌体裁。

(5分)(48回)答:王维——五律;杜甫——七律;李白——七绝。

◆“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的哪一篇祭文?句中的“公子”“女儿”分别指谁?请概写出最能体现“女儿”生前个性的两个情节。

(6分)答: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2分)。

贾宝玉、晴雯(2分)。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为宝玉病补孔雀裘,冲撞抄检大观园的主子及其奴才。

(2分)◆简述一处能反映薛宝钗性格中世故特点的情节。

答: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听到消息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

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

她还说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

为了笼络王夫人,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改革。

答: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省下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简述凤姐是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答:<1>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

<2>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3>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

<4>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

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5>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

<6>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简述第二次黛玉葬花经过。

答:<1>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

<2>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气得哭了半夜。

<3>此时正值暮春,黛玉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4>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心中不禁伤感,<5>次日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将花瓣埋于花冢,并写下《葬花吟》。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6>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晴雯之死的主要原因。

答:晴雯之死原因有二:<1>她长得太漂亮,很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要把她赶出大观园;<2>袭人忌妒。

晴雯判词云:“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状,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

),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涛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红楼梦》中表现宝黛爱情的重要回目,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情节。

(5分)(23回)答:<1>春暖花开之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2分)<2>宝玉见是黛玉便把书交给她看,黛玉看得入迷;(1分)<3>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嗔怒,(1分)<4>宝玉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中的词句嘲笑了宝玉。

(1分)◆概括说说《红楼梦》中潇湘馆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5分)答:主要景物是翠竹,特点是清幽、安静和恬淡;(3分)潇湘馆的景物就是林黛玉孤傲高洁性格的衬托与写照。

(2分)◆宝玉挨打后,钗、黛二人先后前来探望,但表现却不相同。

请结合她们的表现简析各自的性格。

(33回)(5分)答:宝钗手托一丸药前来探视,在有意无意间说出‚心疼‛的话之后,又以大道理规劝宝玉,表现出的是宝钗沉稳、持重而有心计的性格特征。

黛玉为宝玉哭得两眼红肿,在日暮时分悄悄地前来探视,担心宝玉再受责罚,劝宝玉违心地改变下自己。

黛玉敏感多情、心存叛逆的性格特征于此略见一斑。

◆《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两次写到黛玉葬花,结合相关情节分析黛玉两次葬花不同的心境。

(5分)答:①第二十三回中的葬花发生在宝黛共读西厢的过程中,黛玉虽伤感于春光易逝(1分),但更多的是从《西厢记》得到启发的爱情的觉醒和听到宝玉第一次表白的欢欣(1分)。

②第二十七回的黛玉葬花,是因为前一天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又听到宝玉宝钗在里面说笑,产生误解和伤感(1分)。

第二天葬花并作《葬花吟》,感叹寄人篱下的身世和痛苦无望的爱情(1分)。

这次葬花完全沉浸在痛苦悲剧的气氛中,是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的一个预兆(1分)。

◆概述王熙凤对三次进荣国府的刘姥姥的不同态度,并据此概括其为人特点。

(5分)答:<1>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不冷不热,(轻视)(1分);<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熙凤利用她讨贾母欢喜(利用)(1分);<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重病的王熙凤向她托付自己的女儿(请求)(1分)。

可见王熙凤善于逢迎,势利圆滑,洞察人情世故。

(2分)◆薛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惟黛玉流泪不止,请简述黛玉哭的理由,并说说表现了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分)(67回)答:理由有二。

一是宝钗所送之物全是黛玉家乡之物,一时触物伤情。

(1分)二是东西是宝钗哥哥给的,使她想起自己父母双亡,无兄无弟的悲惨境遇,(1分)勾起了黛玉寄人篱下、无人疼爱的忧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