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编制:姜玉起王喆卜新平李强毛育华于建国曲颖韩秋燕王韧范荣香赵文明魏珣张丽俞黎明于典明于静审核:郑宝山张方审定:李君发目录1 前言 (1)1.1概述 (1)1.2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概况 (2)1.2.1 化工产业概况 (2)1.2.2 企业规模 (3)1.2.3 土地利用情况 (4)1.2.4 三废排放情况 (4)1.2.5 存在的问题 (5)1.3编制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 (6)1.4规划编制依据 (7)2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 (9)2.1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面积 (9)2.2结构调整规划的时限 (9)3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0)3.1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10)3.2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 (10)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优劣势分析 (11)4.1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现状和结构分析 (11)4.1.1 产业现状 (11)4.1.2 产业结构分析 (17)4.1.3 发展优、劣势分析 (19)4.1.3.1 发展优势分析 (19)4.1.3.2 发展劣势分析 (23)5 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25)5.1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5)5.2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25)5.2.1 层次分析模型(AHP) (25)5.2.2 指标体系 (26)5.2.3 评价结果分析模型 (27)5.3产品评价体系的运用 (28)6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评价 (32)6.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摘录 (32)6.2产品评价及说明 (32)6.2.1 鼓励类 (33)6.2.2 限制类 (33)6.2.3 淘汰类 (35)7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 (36)7.1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 (36)7.1.1 现有优势产品的发展定位 (36)7.1.1.1 优势产品 (36)7.1.1.2 产品(系列)升级 (45)7.1.2 规划产品的发展定位及原则 (52)7.1.3 重点规划产品 (54)7.2滨江化学工业区推荐招商项目一览表 (59)8 区域调整配套规划 (62)8.1区域布局调整规划 (62)8.1.1 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原则 (62)8.1.2 土地使用评价 (62)8.1.3 总体布局调整规划 (63)8.2绿化及景观规划 (64)8.2.1 绿化及景观现状 (64)8.2.2 绿地规划 (64)8.2.3 景观规划 (65)8.3工业园区化工物流调整规划 (65)8.3.1 工业园区化工物流现状 (65)8.3.2 调整规划目标及原则 (66)8.3.3 调整规划化工物流量估算 (67)8.3.4 区内物流传输现状及调整规划 (67)8.3.5 对外物流传输连接现状及调整规划 (67)8.4公用设施调整规划 (68)8.4.1 供排水现状及规划 (68)8.4.2 供电现状及规划 (72)8.4.3 供热工程现状及规划 (72)8.4.4 工业气体现状及规划 (73)8.4.5 工业管廊现状及规划 (73)8.4.6 工业园区“四位一体” (74)8.5环境保护调整规划 (74)8.5.1 环保规划原则 (74)8.5.2 环境治理控制指标 (76)8.5.3 区域环境敏感现状 (76)8.5.4 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76)8.5.5 规划项目污染物治理措施 (77)8.5.6 污染物总量控制 (79)9 结构调整规划的可达性和预期效果 (81)9.1实现规划的可达性及建议 (81)9.1.1 实现规划的可达性 (81)9.1.2 建议 (83)9.2规划预期效果及措施 (84)9.2.1 规划预期效果 (84)9.2.2 产业所需主要原材料数量估算 (85)9.2.3 资源利用效果分析 (90)9.2.4 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91)9.3经济和社会效益简评 (94)9.4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94)9.4.1 规划实施 (94)9.4.2 实施措施及建议 (96)9.4.3 对于保障措施的建议 (109)9.4.4 存在问题 (110)附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一)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二)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区域位置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用地现状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总平面规划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管廊规划图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物流规划图1 前言1.1 概述常州市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是“大上海”经济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集散地。
随着外向型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常州已和国际规范全面接轨,现已有3100多家外资企业在常州落户。
2010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3044.98亿元,居江苏省第5位,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7396.99亿元,工业增加值1698.60亿元,居江苏省第5位。
常州市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机械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化工生产体系。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环境,化工行业着力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技术创新,使常州的精细化工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55%。
在常州目前已形成的产品门类中,产品特色明显,在化工某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使化工行业的发展后劲和产业优势也日趋突出,逐步成为常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年常州规模以上企业化工产值895.90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17.60亿元、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71.37亿元和46.06亿元,从业人员7.25万人。
常州新北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4月,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核通过的专业工业园区,面积将近50平方公里,包括滨江化学工业区、新材料产业区、智能电网产业区、国家环保产业区和港区物流区五大板块,是常州市重点打造的沿江经济带,该经济带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75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
新北工业园区是沿江经济带中的主要板块,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围绕沿江资源的整合整治、构建沿江招商选资平台、实现江边引进外资大项目的突破,将园区建设成招商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安全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和物流输送一体化的现代化专题园区。
其中,滨江化学工业区位于有常州“金北翼”之称的新北区沿江区域,在园区建设前期,特聘请新加坡裕廊股份有限公司对沿江区域进行调研、规划,充分肯定滨江化学工业区具有通江连海、得天独厚、深度开发建设的区位优势。
园区依托常州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以苯、氯碱等为主要原料的基本化工原料、有机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
历经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园区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2008年8月,滨江化学工业区通过区域环评,对园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根据规划环评,开发面积约13平方公里(包括A、B、C、D四个地块),其中已建成区面积约8.64平方公里,本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范围为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所辖的B、C和D三个地块,其面积约为12.12平方公里(详见《江苏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总平面规划图》)。
按2010年统计口径,新北工业园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87.16亿元,同比增长19.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9.10亿元,同比增长22.58%;完成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75.80亿元,同比增长19.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410.50亿元,同比增长21.56%;实现全部工业利税28.76亿元,同比增长15.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0.12亿元,同比增长47.08%。
1.2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概况1.2.1 化工产业概况根据统计,至2010年滨江化学工业区共有企业112家(本规划区域范围内,下同),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96家,仓储、热电等6家。
2010年统计企业总资产约203亿元,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总资产约194.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11300余人,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0800余人。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2010年规划范围内统计企业销售收入231.2亿元,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171.2亿元;实现利税12.77亿元,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10.35亿元;实现税收5.28亿元,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4.29亿元;投资总额达65.36亿元以上(其中外资约1.08亿美元),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52.83亿元(其中外资约1.01亿美元);企业总资产额达148亿元,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142亿元。
本结构调整规划的B、C、D三个地块中,B、C两个地块是建成区,而且几乎占据了常州市域已开发的全部长江岸线,约占常州8公里常州岸线的42.8%。
根据目前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B地块以基本化工原料及其深加工、合成材料、新材料及其合金为主的地块;C地块是以包括基本化工原料(芳烃分离、顺酐和硫酸等)在内的,以传统精细化工(农药及其中间体、颜料和染料及其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等)为主,新领域精细化工(水处理化学品、添加剂等)为辅的精细化工地块。
D地块尚在开发阶段。
下面仅对B、C两个建成地块的现状企业进行分析。
1.2.2 企业规模2010年本次规划范围内统计的企业共有112家,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占统计企业的91.67%),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80家,占统计企业的78.43%、占化工类生产企业的83.33%。
2010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企业规模分类及其所占比例见下表。
2010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企业规模分类及其比例序号项目B地块C地块合计1统计企业数1785 102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数1280 92 2规模以上企业数1065 75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数1064 74 3规模以上企业占统计的比例%58.8276.47 73.53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比例%58.8275.29 72.55 4规模以上化工类企业占化工类比例%83.3380.00 80.43 5销售额1亿元以上化工类企业数1018 28 占化工类企业比例%83.3325.5 30.43 6销售额10亿元以上化工类企业数2 1 3 占化工类企业比例%16.67 1.25 3.26从上表可看出,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B、C地块92家化工类生产企业中,2010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共有28家,占化工类企业数目的30.43%,其中有18家处于C地块,约占C地块中化工类企业的四分之一;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而C地块80家只有一家,可见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