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原理-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动力是什么
马克思原理-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动力是什么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 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 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里的阶级性 是从人们对待真理的态度而言,而不是真理 本身)。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发展变化,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发生 变化和发展。
然而,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都不能脱离 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
(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 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 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其 它一切活动的基础。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 会的机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或影响 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原理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 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 命性变革的基础;
(2)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从这里出发, 马克思主义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
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 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 想理论观念。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 主导地位,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4、国家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审美观念 是由其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也必将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意识是以理论、观念、心理等 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
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心 理
“被”?
❖ 折射出弱势群体的无奈,无法掌握自身命运。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
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 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 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 现。
❖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列宁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阻 碍作用。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 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社会关系都 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支配。
(2)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的生 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 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 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 关系体系。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 分。
(1)意识形态就是思想上层建筑或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 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2)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 叫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 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 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 织形态和设施。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 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 起重要作用。
一、君主立宪制
❖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 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 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 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 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必须变革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思考: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述我国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社会 青铜器→奴隶社会 铁器→封建社会 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
❖ 4、半总统制 (如:法国 俄罗斯) ❖ 又名半议会制,是一种具有总统制的实质,
但在形式上保留议会制,而且总统作为国家 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内 阁有相对较稳固的地位,国会权力相对缩小。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和政体 (如: 中国)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发展变 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 程,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 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 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 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 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 哲学、科学等,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 识。
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要点:
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 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 社会物质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 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 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于 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自我完 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起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 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 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 动者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 生产力。
2、生产关系 (1)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注意: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 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 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 始。
3、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胡适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这种 前提决定。
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 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历史上有两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 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 革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的有组织的力量。
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 亡之时。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国体和政体 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哪个是统治阶级,那个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 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的构成形式。它表 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 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
第五专题 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动力是什么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
重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决定 力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 更替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 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过来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 律的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客观要求: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
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在这种 制度下,内阁的权力减弱,其权力不仅受到 宪法的限制,而且受议会制定的法律以及议 会的限制。
❖
❖ 3、委员会制 (如:瑞士)
❖ 亦称为合议制,行政组织的决策权及管理权,并不是由单 一的领袖所拥有,而是平均由一定数目委员所组成的委员会 共同行使。各委员不但职权相同,并且进行集体议事,决议 是以投票结果来作出的,而且实行集体负责。在委员会制下,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是议行合一的关系。瑞士是使用委员会 制的唯一国家。
❖ 1、二元君主制 (如:尼泊尔 约旦 摩洛哥 二 战结束前的日本)
❖ 2、议会君主制 (如:英国 日本)
二、民主共和制
❖ 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 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 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 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 统共和制等。
国家与氏族组织不同,它是按照地域来划 分国民的,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它要 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实 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 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 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 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