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重机械风险辨识

起重机械风险辨识

桥、门式起重机械风险辨识一、挤压碰撞人事故现象:挤压碰撞人是指作业人员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挤压碰撞。

①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撞人②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③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起重机械运行机构与回转机构之间,受到运行(回转)中的起重机机械的挤压碰撞。

④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②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③大部份在桥式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将起重机固定在大车运行区间的装置),致使在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

处理方法:①吊车工正确操作,运行中保持机构匀速,慢吊慢放。

②由专人指挥,合理站位正确使用指挥手势,合理安排调运路线。

③合理吊挂吊物(具)按正确方式旋转,对重大吊物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④对起重机械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与吊车工及指挥人员紧密联系,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都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①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②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③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④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及吊具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⑤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二、触电事故现象:触电(电击)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而发生触电(电击)。

①司机碰触滑触线。

当起重机械司机室设置在滑触线同侧,司机在上下起重机时碰触滑触线而触电。

②电气设施漏电③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即由于歪拉斜吊或吊运过程中吊物(具)剧烈摆动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原因:①一是由于司机室设置不合理,一般不应设置与滑触线同侧;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致使司机触电(电击)。

②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③一是由于吊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致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而带电,导致作业人员触电(电击)。

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处理方法:①首先吊车工应穿戴好劳动保护,合理设置司机操作室及安装安全绝缘垫板。

②使用之前对起重设备电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

预防措施:①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②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③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④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电气设施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⑤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⑥对容易接触电线特殊位置必须加装安全绝缘防护三、高处坠落事故现象:高处坠落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从起重机械上坠落。

①司机上下扶梯坠落②擦拭和清扫设备时坠落③登上主梁检修坠落原因:①起重机直梯、斜梯没有按规范装设,司机上下扶梯时要逐级上下,不得手持物品上下扶梯。

②一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系安全带、挂安全绳、架安全网等);二是由于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致使发生高处坠落。

处理方法:①合理装设扶梯。

②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遵守安全操规程,穿戴好劳动保护;检修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措施。

③定期对起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预防措施:①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②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③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④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⑤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四、吊物(具)坠落砸人事故现象:吊物(具)坠落砸人是指吊物或吊具从高处坠落砸向作业人员与其他人员①捆绑吊挂方法不当②吊索具有缺陷③超负荷原因:①一是由于捆绑钢丝绳间夹角过大,无平衡梁,捆梆纲丝绳拉断,致使吊物坠落砸人;二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捆绑钢丝绳被磕断,致使吊物坠落砸人。

②一是由于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致吊物(具)坠落砸人是由于吊钩有缺陷(如吊钩变形、吊钩材质不合要求折断、吊钩组件松等),致使吊物(具)坠落砸人。

③一是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如吊物部份埋在地下、冻结地面上,地脚螺栓末松开等)。

贸然盲目起吊,发生超负荷拉断索具,致使吊索具坠落(甩动)砸人;二是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致使吊索具或吊物坠落砸人。

④一是由于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

致使吊钩继续上升直到卷(拉)断起升钢丝绳,导致吊物(具)坠落砸人;二是由于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不能及时切断起升直到卷(拉)断起升钢丝绳,导致吊物(具)坠落砸人。

处理方法:①对吊物使用正确的捆绑方法、吊挂方式。

②吊装前对吊具、吊挂位置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破损的吊具禁止使用,立即更换。

③掌握吊物的重量使用同等级的吊具,禁止超负荷吊装。

④对起重设备安装上升位置限位器,定期检查限制器是否有效。

预防措施:①按绳套规定吊物,不准超负荷吊物。

②定期检查吊钩,限位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③每日每次启动设备前,必须检查所有机械和电器设备是否良好,操作系统是否灵活,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

④吊装作业现场必须有专职管理人员监管,专人指挥吊装。

流动式起重机危险识别一、流动式起重机吊具伤人事故现象:1、起吊过程中断绳、设备损坏,造成人身伤害。

2、吊运连接锁具断裂、脱钩,砸伤作业人员。

原因:1、未对起吊锁具认真检查。

2、不按照规定选用起吊索具。

3、吊运的物件下方有人。

4、超载吊运。

5、起吊物件长时间悬吊空中。

6、操作过程中司机不按照作业人员的指令执行。

处理方法:1、严禁吊运物件从作业人员的头顶通过或停留,应使物件沿吊运安全通道运行。

2、合理使用吊车吊钩,不合格的索具严禁投入使用。

3、物件摆放要稳固,严禁超高,超重,冬季摆放时要有防滑措施。

4、起吊物件不允许长时间悬吊于空中。

5、在操作过程中,司机只听专职人员的指令进行操作,但对任何人发出的停车信号必须立即执行,不得违反。

预防措施:1、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

3、严格按照操作指令执行。

4、接班时必须对起吊用具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5、工作前必须由专人对吊车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才能操作。

二、流动式起重机失衡倾覆事故危害:1、造成吊车司机伤亡,同时危害附近作业人员。

2、造成设备设施的损坏。

原因:1、驾驶人员作业过程操作不当(例如超载作业、吊臂伸缩过快或旋转过快)支腿下方有排水管道、地面土质较松、支腿未找平等导致起重机失衡发生倾翻。

2、是由于作业场所地面坡度过陡或风力过大等导致起重机倾翻。

处理方法:1、作业场地的地面必须平整、不得下陷,整机应保持水平。

2、在有风条件的工况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操作者应注意风向,起吊物体的形状、环境条件等,相应调整操作。

3、应严格按起重机的起重量特性曲线图和起重量性能表实施作业。

预防措施:1、不要接近崖边或软弱的路肩,必须接受时应有人员在前方引导指挥。

2、对不够坚实地面应予以加强,以便起重机的停放或作业。

用支腿的起重机,支腿下方地面不平时应使用形状规矩的方垫木垫平,木块的大小根据起重机的大小而定。

3、在达到极限风速环境中的起重机必须停止工作。

4、起吊重物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相应的额定起重量,严禁超载作业。

5、操作者平时加强对《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等标准的学习。

三、触电事故现象:作业中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而发生触电1、汽吊在露天作业时触及高压输电线,即露天作业的流动式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下,在伸臂、弯幅和回转过程中触及高压输电线,使起重机械带电,致使作业人员触电(电击)。

2、电气设施漏电3、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即由于歪拉斜吊或吊运过程中吊物(具)剧烈摆动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原因:1、一是由于吊车在高压电线下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2、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致使汽吊触电带电,导致作业人员触电(电击).3、由于吊车内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处理方法:1、首先吊车工应穿戴好劳动保护,合理设置司机操作室及安装安全绝缘垫板。

2、使用之前对起重设备电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

3、作业过程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高压线附近操作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有专人指挥。

预防措施:1、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工作前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

3、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令执行。

4、工作前必须对起重设备电气设施认真检查,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5、起重机不可直接停在高压线下作业施工时必须由负责人在场指导、监督。

作业时吊臂距高压线距离不得小于规定电压时的最小距离。

6、对容易接触电线特殊位置必须加装安全绝缘防护。

四、流动式起重机超载起吊导致折臂事故现象:汽吊在吊装过程中超出额定起重量,造成起重机倾翻折臂,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

原因:1、起重司机错误估计吊装物的重量,造成了超负荷。

2、起吊时超出工作半径作业力矩限制器损坏。

处理方法:1、起重作业力矩限制器要始终保持灵敏状态。

2、起重作业过程中驾驶人员和指挥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章制度不得超出起重机额定操作半径。

3、起重机驾驶人员应严格按照“十不吊”规定中的“物体质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吊”。

4、参与起重作业的人员都应受到专业的培训,着实弄清楚流动式起重机的性能,不可模棱两可,明确起重机的作业力矩是一定的这一基本原理。

预防措施:1、作业过程中各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有相应的上岗证。

2、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有很强的责任心。

对起重机的原理和性能要非常清楚,了解所吊材料的详细情况和作业环境。

3、起重机的各项安全防护设备要保持有效、灵敏损坏后要及时更换或检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