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课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
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
力。
过程与
方法
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
识的规律
情感与
态度
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
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
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
一.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
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
1.音色
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
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
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
选择设计中的最佳实验方案,带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分好小组(4人一组),安排组长,
第一人敲锣、第二人看见动作按秒表,第三人听见锣声喊“停”,同时第二人停表。
第四人处理数据。
试验完成,回到教室。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评估,指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
3、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水中约1500m/s
钢铁中约5200m/s
猜测并证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的规律。
4、回声
(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
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当遇到较大的
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
形成回声.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
开,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使原声加强.
(2).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测深.测量的原
理:s=1/2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
声的时间,v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
度,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三要素:
2.声音的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