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员工关系管理(董克用版)

第11章员工关系管理(董克用版)


员工关系管理内容
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度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如 下内容: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又包括劳动合同的管理、劳动 纪律及奖惩、劳动争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主要涉及劳动时间、职业安全与员工健 康、压力管理、员工援助计划等方面内容。
纲要
第一节 员工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保护
张立兴认为:员工关系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组成的。
本书将员工关系定义为:企业中各主体,包括企业所有者、 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员工代言人等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 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员工关系的内容
员工关系的内容是指员工关系的双方依法享受 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一般包括劳动者与用 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合同、劳动纪律与奖惩、工作 时间、休息时间、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环境等方 面形成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十一章 员工关系管理
纲要
第一节 员工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保护
员工关系的概念
员工关系管理(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的概念, 最初源自西方的劳资关系(劳工关系)管理。
程延园认为:员工关系是管理方与员工或员工团体之间产生 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 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改善员工关系的意义
◆员工关系的改善对企业盈利和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员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 ◆员工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增进与员工对企业的理解与信任
员工关系管理定义
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企业采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行 为,来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 使之良性循环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劳动合同法》的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 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 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 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 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该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另外,除以上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 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关系的定义
2008年1月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 劳动关系做出了界定,认为劳动关系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 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统 称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照法律签订劳动合同,劳动 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合理安排的工作,成 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 保护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
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法规定的对劳动者必须做出一定 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的, 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 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 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合同管理
1、建立面向不同类型劳动合同的分类管理体系 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员工群体往往会签订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对这些劳动合
同的管理也应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劳动合同的 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与措施,以保证企业实现通过劳动合同管理来优化 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例如建立个人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分类管理、全日制劳动 合同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分类管理体系等。
(4)高绩效原则 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采取各种管理措 施,最大幅度的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企业绩效,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也不例外。 劳动关系管理必须以保证企业实现高绩效作为前提与目标,努力通过妥善处理 与正确利用员工与企业的雇佣关系来提升企业的绩效。
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 和义务的协议。由此可见,劳动合同发生在员工入职之前, 并作为员工正式成为企业的一员的标志而存在。
劳动关系的模型
竞争挑战 法律
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 全球化
高绩效工作系统
目标 雇员与工会
资方 社会
工会结构与工 会管理
工会会员与相 对谈判力量

工会与资方的 相互作用 组织 谈判 管理
目标的达成 雇员与工会
资方 社会
图11-1 劳资关系框架模型
管理劳动关系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市场主体的行为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国际公认的人权准 则。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立法者为了维护雇佣双方的利益而订立的 双方强制遵守的行为准则,在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中,合法性原则是企业与员 工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最基本的原则。
(2)公正性原则 公平与正义原则是所有管理活动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涉及到员 工与企业之间各种利益分配的程序与规则的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意义更为重大。 公正原则是管理者进行有效劳动关系管理的前提与衡量标准,也是管理者需要 不断追求的管理目标。
(3)符合企业文化的原则 企业的各项制度、政策的最终落实,都有赖于企业文化 的力量去推进。与企业文化不相符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与实践往往会由于难以 得到员工的心理认同而夭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格外注意审视企业的各 种劳动关系管理措施中是否有与企业文化相冲突的地方,以保证劳动关系管理 系统与组织文化保持一致。
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1)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职工; (2)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3)任免企业的行政干部; (4)制定薪酬与激励方案;(5)依法奖惩职工。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1)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 工作;(2)保障公会和职代会形式其职权;(3)按照职工 的劳动数量、质量支付劳动报酬;(4)加强对职工思想、 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5)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 关系和环境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