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歌行》公开课导学案(生)

《短歌行》公开课导学案(生)

《短歌行》导学案编制:一年级语文组夏长欢审核:董磊审批: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①了解曹操,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背诵诗歌,鉴赏诗中的表现手法。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临江仙(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你会用那个?速读诗歌,同桌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共同完成以下检测:①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青青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何时可掇.: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②解释加点字并翻译诗句。

诗歌中反复出现“忧”字,①作者究竟忧什么?(情感)②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手法)各小组围绕以上问题探究,结论写在纸上,每组至少派一个代表发言,分享你组的结论。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杀伯奢一家后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人负我!”(4)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对他有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以上是他人对曹操的评价,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2013年高考全国卷1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

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用典手法的答题规范:1:指明:用典2:解释典故:3:说明对情感的作用:②附录:古诗文常见典故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长亭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尺素”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梦蝶 也称“化蝶”。

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其为传信的使者。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0.汗青 古时的字写在竹简上,须先用火烤青竹,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烤时青竹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

后以此作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2.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13.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4.高山流水。

相传春秋时代的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高雅的乐曲。

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5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7、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8、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9、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0、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1、劳歌:本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2、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3、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2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2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