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体融合课件
内容的变化
如今,新闻不再是一场谈话,不是一场讲座, 要成为一场对话
以“我”为中心的世界。让我在你的新闻中看到我自己, 讲述关于我的世界,并让我关心,让我更聪明, 让我的生活更舒适便捷。
拥抱受众生成的内容,体现公民内容形成的文化, 将网络看成纸媒的扩张, 将专业新闻嵌入公众新闻中,融合在一起
媒体融合(Convergence)——跨媒体报道运营战略
2011-5-30
4
媒体的变化
传统媒体 大教堂模式 自上而下 精英化 封闭 体制力量(政府、商业、专业)推动 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 二八理论 新媒体 大集市模式 自下而上 草根化 开放 非体制力量(个体)推动 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 长尾理论(缝隙经济的聚合)
典型案例: 芙蓉姐姐、胡戈陈凯歌、郭德纲、超女
还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头脑与心灵
报社不是报纸社, 而是“报道社”
报业不是报纸产业而是内容产业
新闻纸不是纸,而是一种类似手机、 pc、阅读器的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
2011-5-30
25
全媒体传播的模型依据
多 系 列 报 刊 版 络 屏 报 刊 报 新闻事件 网 视 字 动 刊 共 数 移 报 报 公 体 纸 机 媒 子 手 电
2011-5-30
18
石家庄日报社的做法
2005年,石家庄日报社认识到传统媒体必须转型了,认为:传统报业要想从容面对新媒体的 挑战,必须立足内容优势,调整媒体结构,应用数字技术向新媒体领域拓展,从更高层次吸收报 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资源,形成连接不同媒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市场、不同资本、不 同发展要素的链状发展结构,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增量和更长的价值链。 2007年4月,石家庄日报社提出了旨在调整报社媒体结构,发展新兴媒体,实现报社由单一 平面媒体向多媒体、集团化迈进的战略转型计划,即“四二一”计划——
2011-5-30
19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
2006年初,解放日报启动了在“第五媒体”——手机媒体方面的独立品牌、独立LOGO和独 立团队的i-news项目。 因此,报业在手机媒体时代的机会大于基于PC互联网的机会。 2008年以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手机媒体领域推出了i-space项目。该项目是在手机 上下载安装并安装客户端以后,就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发表新闻评论,进行短 信和彩信图片报料,同时还有即时拍照上传得功能。 目前i-space尚未大规模推广,已经拥有2万多用户。
道琼斯波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011-5-30 26
构筑起一个统一的全媒体方阵 搭建起一个统一的全媒体发布平台 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媒体内容生产链 打造一个统一的YMG品牌 品牌 打造一个统一的
2011-5-30
27
构筑起一个统一的全媒体方阵
烟台日报 烟台晚报 今晨6点
华夏酒报 新闻人物·本周 37°女人 直投杂志( DM) 创意策划
关闭滚动新闻部, 关闭滚动新闻部,成立突发新闻中心
2007年 年 a. 多媒体报道形式,使之在竞争中具有优势 b. 所有部门都与突发新闻中心相联 c. 用新闻博客最快速发布内容
2
共享的新闻编辑部
悉尼先驱报
(组合式桌面电脑工作点) 关联 > 评估 > 出版
创作 > 连线 > 选择并发送
从移动设备上传照片、 声音、影像到PDA Cyber (印刷文字)
简单地说,就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网站的采编作业结 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 后通过不同平台,传播给受众(读者、观众、听众、网民、手机 用户等)。 媒体融合:重新聚集碎片化的受众,并建立新的受众群 这种多媒体融合模式,正在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潮流。
小
结
不管传统媒体是否愿意,新媒体 的冲击都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媒 体的蛋糕正在逐渐缩小 既然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就必 须学会与狼共舞 “就算是要取代,也要努力争取 自己把自己取代”
网站 SP业务 多媒体视屏联播 数字报刊 电子纸移动报 烟台手机报 黄海数字出版社 数字媒体软件开发
核心业务
成长业务
新兴业务
集团战略业务组合
2011-5-30
28
在集团内搭建起一个统一的全媒体发布平台
历史资料库
一个月之前的待编 稿数据转移到历史 资料库中,供编辑、 记者参考使用
待编稿库
文字、图片、音 频、视频、图表、 动漫等,供各媒 体编辑使用
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体融合
郑 强
2011年5月30日
冲击: 冲击:谁动了传统媒体的奶酪
纠结:国内外的媒体融合模式 纠结:
实践: 实践:全媒体的流程再造
体会:观念、体制、 体会:观念、体制、文化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不能少
2011-5-30
2
冲击—不可回避的现实
2005年11月1日,《京华时报》吴海民先生发表《媒体变局:报纸的蛋糕 缩小了——报业的未来走势和京华时报的战略选择》,首次提出报业“拐 点论” 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直投广告等新媒体方阵 迅速崛起 web2.0技术
23
2011-5-30
全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
全媒体
文 音 图 视 图 动
字
多 种 文 件 格 式 的 复 合
报纸
多 种 媒 体 形 态 的 复 合
频 片 频 表 漫
广播 电视 网络 手机
2011-5-30
24
全媒体的三个基本观点
用足技术手段: 用足技术手段:新的媒体形态、技术手段、传播渠道,不是所谓“新媒体”的专利,传统媒体 也可以充分利用,与新媒体融合 用好政策红利: 用好政策红利:新闻采访和发布是政策准入,采用什么渠道发布、什么终端阅读则是市场准入 内容依然为王: 内容依然为王: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渠道和终端,好的作品不仅要能够款待我们的视觉和听觉,
三. 新媒体事业部统筹集团所有新媒体业务
新媒体事业部
发展规划部
技术研发部
项目投资部
综合管理部等
2011-5-30
17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
1、 搭建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整合媒体资源。2007年开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投资3000万 元建设集新闻内容采编分发、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2009年初,全媒 体数字技术平台上线使用。该数字技术平台包括内容生产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决策管 理平台及客户服务和网络支撑平台四部分。 2、 以中国宁波网为载体,试水全媒体新闻。2001年6月1日,中国宁波网经国务院新闻办 批准开通;2004年10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网上视听业务;2008年获得国家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新闻出版许可证,获得网络数字出版运营资质。 3、 增强新媒体的市场覆盖,发挥信息反复折射的传播效应。 4、 建设全媒体新闻记者,打造新闻“特种兵”。 5、 通过全媒体流程再造,加强报网融合。
实践: 实践:全媒体的流程再造
体会:观念、体制、 体会:观念、体制、文化一个都不能少
2011-5-30
22
2008年初,当我们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推出报业媒介融合技术平台,率先成 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时,我们自认为是孤独者 现实让我们由衷兴奋:在媒介融合和全媒体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独, 有众多的志同道合者与我们同行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全媒体运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011-5-30
20
小
结
不论中外,传统媒体对于媒介融合的追求都非常迫切 在媒介融合的道路上,东西方的探索之路非常相似 不同的报业编辑部,不同的媒体集团,其解决的办 法都是独一无二的 殊途同归,探索的模式虽然各有千秋,但目标是一 致的
冲击: 冲击:谁动了传统媒体的奶酪
纠结:国内外的媒体融合模式 纠结:
组合式桌面电脑工作站
利用PDA和蓝牙 键盘可以在 WORD里编辑文 件,由于具备2M 缓存和影像记录 功能,因此PDA 还可以记录音频 和表格,并且可 以对文件进行命 名和保存操作。 超大视频文件记者会带 回办公室,并上传至多 媒体服务器以备编辑
• 编辑和信息整合系统会从可 以显示任何数字文件(如文 字、图片、音频、视频、表 格、图表、PDF等)的内网 服务器上选取内容,为印刷 和在线出版进行内容整合
受到冲击的当然不止是报纸,还有其他传统媒体
2011-5-30
3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8年包括在线阅 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 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 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 读纸质书。 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比例为15.7% 手机阅读比例为12.7% PDA、MP4、电子词典阅读比例为4.2% 有3.3%的人通过光盘读取,还有1%的人通过 其他手持式电子阅读器等数字方式阅读。
2011-5-30
31
全媒体采编发布系 统是从集团层面再造 采编流程,通过内容 的集约化制作,完成 新闻信息的多层级开 发
2011-5-30
受众的变化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受众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 获取便利,比例为60.1% 方便信息检索,比例为30.0% 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比例为29.9%。 受众在不同时段,开始用不同媒介阅读新闻,获取信息 早:广播、电视 上班:网络 晚:报纸、电视。 受众对新闻的参与性增强,受众内容开始生成。 全球约2.5亿人,开始生成内容。全球约2.37亿人,生成资讯内容 预计2011年全球1/3人口,将拥有照相、视频于一体的手机 受众内容虽然不够专业,但提供了即时突发新闻镜头。公民新闻,正对传统媒体形 成挑战。 受众的变化:阅读需求多元化,阅读时间碎片化 传统媒体必须与受众建立新的联系,重新将碎片化、多样化了的受众凝聚到周围。 传统媒体需要寻找一个方法来维系与读者的关系,这就是媒介融合 不同媒体通过梯次传播,可以完成对受众的时间碎片的无缝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