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概念(名词解释)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旅游资源的形成(简答)1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2.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旅游资源的特征(简答)1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2 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3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4 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
旅游资源的分类(简答)旅游资源分类原则(1)异同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操作原则国标方案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划分。
(转表3)2.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分类结构: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1、地质过程景观1.断裂构造景观2.褶皱构造景观3.地层剖面景观4.构造体系景观5.化石景观6.岩石景观7.观赏矿物二、山地峡谷1、山地景观: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的多种山岭的统称。
(且具有明显山顶、山坡和山麓的隆起高地)山地一般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1)、花岗岩山地:岩性坚硬,组成颗粒粗,抗蚀力强,节力发育,层状剥离作用明显,产状较陡,球状风化显著2)丹霞地貌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3)、火山熔岩地貌:2、峡谷景观/谷地型旅游地:存在于山地或高原地形中,横剖面多呈V 形,由地壳运动、河流或冰川下切作用形成。
其气势磅礴,具有“险、雄、幽、隐”等美学特征。
三、蚀余地貌岩溶地貌主要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地上和地下的各种地貌形态,也称为喀斯特地貌2、黄土地貌景观3.土林地貌4.雅丹地貌主要指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后,形成与盛行风向或流水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或水蚀土墩、凹地(沟槽)等地貌组合。
5.冰蚀地貌四、自然灾变1.地震遗迹景观:地震遗迹景观主要指由破坏性的地震作用,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灾害遗迹景观,此外还有人造的纪念性的地震标志物。
2、火山遗迹景观:火山喷发,大量的固体物质随气体喷到空中,再落到地面堆成锥形火山体,称为火山。
3.其他自然灾害景观:其它的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地裂等也形成许多重要的自然灾害遗迹景观。
五、沙石地貌景观1.沙漠景观:沙漠是指整个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在其范围内风沙流在一定条件下堆积成各种沙堆、沙丘和沙垄。
2.戈壁景观: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
称呼来自蒙古语,指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地区。
戈壁依据地表组成物质可划分为岩漠、砾漠两类。
六、岛礁景观1.岛屿:主要指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四面环水、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
不足1平方公里,称“屿”,大的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称为“岛”,习惯合称岛屿。
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2.礁石: 礁石,是指高出于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面积小于岛屿。
七:洞穴景观岩石洞和岩穴统称洞穴。
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
洞穴景观就是指洞穴的自然景象,如洞腔、洞水、化学沉积物、物理沉积物、洞穴生物、洞穴气象等。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类型生物旅游资源: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
生物旅游资源特点:生命性丰富性观赏性季节性再生性脆弱性特色性冶情性水体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一)江河:1)、自然风景优美的河流2)、人文历史悠久的河流(二)湖泊 1、按照湖泊的湖水矿化度分类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 1 克/升咸水湖矿化度为1~35克/升矿化度大于 35克/升的为盐湖(1)构造湖(2)火口湖。
(3)堰塞湖。
(4)岩溶湖(5)冰川湖(6)河迹湖(7)海迹湖(8)风蚀湖(9)人工湖(3)瀑布: (1)山岳瀑布(2)河流瀑布(4)泉:(1)冷泉(2)矿泉(3)观赏泉(五)海岸带旅游资源: 1.海洋旅游资源 2.海底景观旅游资源3.潮涌旅游资源(六)冰雪景观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1、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
2、影响区域景观形成各地气象、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旅游景观。
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影响各地的建筑、民族服饰等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
特殊的气候条件,可开展独特的旅游活动。
3、影响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在空间上,从全球范围看,亚热带和温带适宜于多数人的一般旅游;在时间上,春秋季宜于旅游,往往形成旺季。
4、影响游客观赏效果和舒适度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类型1、云雾景具有观赏价值,主要指名山云海,包括一些奇特的云雾景致。
2、雨景往往指的是小强度降水所形成的景致。
其观赏性主要还体现在它与地貌、植被等其他景观要素的相互配合上。
3、冰雪景在北方严寒季节,江、湖水面,堆雪表层,终日结冰不化,构成北方“冰天雪地”的特色景观。
4、雾凇、雨凇景雾淞又名”树挂”,是一种聚集在地面物体表面,呈针状、颗粒状的乳白色凝结物。
5、日出与晚霞观赏日出成为许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观。
夕阳西下也有难以道尽的妙处。
6、月景7、蜃景与宝光历史遗迹和遗址的区别(判断)遗迹。
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遗址。
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活动范围内遗留下来的连续分布的不可移动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旅游资源保护对策(简答)一、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二、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1、健全和成立管理机构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3、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文物保护:50-100米半径)4、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三、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1、整修复原2、仿古重建四、建立有效预警应急机制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案例分析)一)我国6处世界遗产黄牌警告的原因:武当山——是由于意外失火事故对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造成了一定损害。
布达拉宫——涉及到环境景观和缓冲区的问题三江并流——怒江上将建13座大型水电站,其中1座正在保护区内,另外12座虽不在保护区内,也距离不远。
苏州古典园林——在拙政园周边建造一座新的博物馆。
明清故宫——缓冲区划分还很不明确。
张家界——旅游设施泛滥。
问题:结合该案例的教训,谈谈中国的遗产如何来永远远离“黄牌”。
1.运用科学的规划,处理“遗产保护”与“设施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
1)、理论:《世界遗产公约》中的第四条、第五条。
2)、旅游开发与规划要遵循的原则:一是保护性的控制作用,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脆弱性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绝对保护区内,不能建任何建筑,破坏任何地形、地貌。
二是保护和利用的协调性,对于开发的地方和开发的内容都要符合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处理好长远和眼前的管理利用,通过规划使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地发展。
2.要放弃狭隘的地方利益,从遗产的长久着眼遗产的定位:保护性、公益性资源。
遗产的功能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学研究、教育、科普、启智等功能。
管理职责:看护、维护。
旅游环境容量(应用题)武夷山风景区从九曲码头到一曲码头长8000米,平均每天开放时间为8小时,每筏游览一趟需2小时,每筏合理占有游线长度为50米,每筏乘坐6人,溪面上只能同时开一条船,每日九曲溪空间容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公式)L=8000(米)8÷2=4(次)S=6(人)J=50(米)V=L/J·S·n=8000÷50*6*4=3840佳林漓江,从桂林至阳朔的游程为70公里,前后两条船的距离以500米汁,每条船载客以60人计,江面同时只能开1条船,整个游程能接待多少游客?L=70×looo=70000(术)J=500(米) S=60(人)V=70000/500×60×1=8400V=L/J·S·nv=江河游览旅程能接待的游客量;L=江河整个水面游程;J=前后下水的两条游船之间间隔的距离;s=每条游船载客纳数量;n=每批可以同时开航的船数桂林市的芦笛岩,每天开放8小时,每10分钟进一批游客,每批游客25人,每天能接待多少游客?T=8×60=480(分钟) t=10(分钟) n=25(人) V=480/10x 25=1200(人)V=T/t·nv=园林、岩洞每天能接待游客总数T=园林、岩洞每天开放时间;t=前后两批游客进入园林、岩洞的间隔时间;n=前后两批游客的人数(此项取决于每个游览空间的大小,一般的园林要求每个游客要拥有14m’的因地面积)。
旅游资源概查,详查(名词解释,区别是解答)旅游资源详查: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详细的情况,按照全部既定调查程序等进行的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概查:对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面上的调查,简化工作程序,资料收集限定在与相关项目有关范围的调查区别:层次分析法(名词解释)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
综合(定性)评价方法:(判断)1.“三三六”评价法(46)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客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3.旅游资源/产品与市场适宜性评价法:1.资源——产品关系(R—P 关系)模式2.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3. 市场——产品的对应关系分析一般性体验评价(名词解释)是由体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2)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性)评价(简答):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内容: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资源的特色——八度(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规模、知名)、资源的功能、资源的品位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要素,八度(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规模、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