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中的虚写有哪几种类型?
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虚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回忆:已逝之景之境虚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联想:由此及彼,
虚
⑤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从对方的角度写
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
4小结
第三步:析效果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 (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2)虚景和实景有几种关系? a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
比。 b虚景和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2小结 (1)虚实结合的作用:
a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 b使用诗歌内容、情感对比鲜明 c表达情感含蓄、委婉、蕴藉
d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1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并思考有何作用
例1: 《扬州慢》 姜夔 例2:《越中览古》李白
例1:《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触类旁通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二、初步体验
1明确概念
诗中的实: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的虚: 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 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2小战热身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
人兮列如麻。
参考答案:
(1)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 街的安定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衰败的情形。 (3)这一虚一实两幅图景对比鲜明强烈,寄寓着词 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比鲜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歌内容丰富、诗歌意境拓展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情感含蓄、委婉、蕴藉
五、课堂回顾,学习小结: 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
请从虚实角度对本词略作赏析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 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 虚实结合,我思念着家中 ,家中也思念着 我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思家之感。
2(2010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实写前两句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的送 别场面。虚写后两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 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猿啼的孤寂愁苦情景, (3) 虚与实相辅相成,渲染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实写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 诗人一个人
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 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虚写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 坐” “说着远行人”等是,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 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 人” ,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参考答案:
(1)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虚景是昔日越王胜利班师回朝、战士衣锦还乡 的热闹宏大的场面;实景是宫殿中现在只有鹧鸪在飞的 凄凉衰败的画面。 (3)昔日热闹宏大的场面和如今凄凉衰败图景对比 鲜明强烈,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