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质量检验培训课件 第二部分 检验的基础知识
质量检验培训课件 第二部分 检验的基础知识
注意:
百分比抽样的不合理性(抽样多吃亏, 抽样少占便意)
3、免检(无试验检验)
是经国家权威部门,对产品质量认证合格的 产品或信得过产品在买入时执行的无试验检 验,接收与否可以供应方的合格证或检验数 据为依据。
注意:免检对于企业来说不等于不进行产品 检验。
三、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
1、 逐批检验 时机:对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每批产品逐批
3、比较
把检验结果与规定要求(质量标准)相比较, 然后观察每一个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判定
对检验的产品质量有符合性判断和使用性判 断
符合性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 品是否合格
使用性判断──对经符合性判断判定为不合格 的产品或原材料,进一步确认能否适用的判 断
5、处理
──单件产品:合格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 不合格的作适用性判断或返工、返修、降等、
特性 ──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2、把关职能
──在产品形成全过程各生产环节 ──通过严格检验,剔除不合格品 ──做到“三不”(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厂、
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 产品不出厂)
3、预防职能
──通过质量检验把获得的大量数据和质量信息为质 量控制提供依据
──通过质量过程控制,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因 素加以控制与管理
报废等方式 ──批量产品:根据检验结果分析作出接收、
拒收或回用(让步接受)等方式处理
6、记录
将所测量的有关数据,按记录格式和要求, 认真做好记录。
质量记录按质量体系中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控 制。
第二节 检验职能
一、检验职能的内容 1、鉴别职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工艺规
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 ──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产品的质量
5、监督职能
包括产品质量监督和工艺技术监督
二、检验职能间关系
1、 检验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把关” 2、 “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
判断产品质量合格与否 3、 “报告职能”是“把关职能”的继续 现代质量检验赋予检验员具有监督职能
第三节 检验分类
一、按生产过程顺序分类 1、进货检验 范围: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减、配套
第二部分 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检验的定义和要求
一、什么是检验: 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 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合格与不合格指满足或不满足规定的要 求
──检验的技术性在于对产品的一项或若干 项质量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 量
──检验是一种活动
二、判定性检验工作内容及要求
2、测量
测量是按确定采用的测量装置或理化分析仪 器,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特性进行定量(定 性)的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
检验人员1、要掌握测量设备的特性(使用环 境、测量的误差等);2、测量器具的检定和 校准情况,检定具有法制性,分为强检和非 强检;3、采样(要熟悉四种采样方法)、
4、制样(需要时,如煤碳分析);5、测量 (分析、检验、化验等)
逐批检验是周期检验的饿补充,逐批检验 是在经周期检验杜绝系统因素作用的饿基 础而进行控制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
注意: 全数检验不能保证产品百分之百合格,除非
重复多次全数检验检验才能接近百分之百合 格。
2、抽样检验
按事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交检批中抽取 规定的样品来检验。
适用范围:—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 品质量稳定
—破坏性检验项目 —产品价值不高,但检验费用高 —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 —外协件、外购件大量进货
对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检验部门要定期组织召开 质量分析例会,参加会议人员,生产、设备、采购、 销售、还有生产车间的负责人以及主要技术人员, 大的问题请分管质量和生产的领导也参加会议,每 次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主要包括对问题的原因分 析和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及实施时间的安排等内 容。
4、报告职能
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产品质量状况
检验 目的: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项目:关键的质量特性。
2、周期检验
时机:从逐批检验合格的某一批或若干批中 按确定的时间间隔(季、月)
目的:判断周期内的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项目:所检验的产品的全部质量特性。
3、 两者关系
周期检验是逐批检验的前提,没有周期检 验或周期检验不合格的生产系统不存在逐 批检验。
3、最终检验
时机──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 目的──保证不合格品不出厂 方式──大批量成品采取统计抽样 人员──质量检验机构 注意:完工检验与最终检验的区别
Hale Waihona Puke 二、按被检验产品数量分类1、全数检验──百分之百检验
适用范围: —产品价值高,但检验费用不高 —关键质量特性和安全性指标 —生产批量不大,质量又无可靠保证措施 —程度要求高或对下道工序影响大 —手工操作比重大,质量不稳定 —用户退回不合格交检批
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等 时机:入库前 目的: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生产 人员:企业专检人员 方式:首次(件)批样品检验 、成批进货检
验
2、过程检验(工序检验)
范围──过程产品、工序产品、中间产品等 时机──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各工序间进行 目的──保证各工序不合格半成品 不得流
入下道工序 方式──首检、巡回、完工检验 重点──关键工序
1、 熟悉与掌握规定的要求(质量标准) 企业所执行的质量标准有:验收标准和内控
标准 验收标准用于供需双方交接(验收)产品时
所用 内控标准用于企业对生产产品进行检验时所
用 内控标准按以下原则加严:
──扣除因产品质量稳定性而造成的差异 ──扣除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差异 注意:内控标准不能无原则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