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小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优劣,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

”可见,作文在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之大。

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时下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体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触,谈谈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的问题以及几点浅见。

一、应注重的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

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在教完《趵突泉》这课后,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举办一次运动会,进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办了一次以“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3、注重作文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

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二、几点浅见
1、从小训练,培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忽视作文的训练,到了中年级,突然让学生写几百字的命题作文,学生必然望而生畏,对写作失去兴趣与信心。

一、二年级,甚至学前班,就应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为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学前班、一年级以说话训练为主,一年级下学期应由说话向写话过渡;二年级是说写综合训练阶段。

说写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指导看图说话。

(2)指导活动说话。

(3)由说到写的训练。

只有在低年级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提高其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才能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奠定基础。

2、观察发现,体验生活
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感到吃力,感觉无话可说,无从下手。

有的学生就生搬硬套,模仿别人的作文模式来完成作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真务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为此,我让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去体验和感受生活。

为了写一种植物,我让学生自己种下种子,每天为它浇水、施肥、翻土等,观察它发芽、开花、结果等情况。

这样,学生有了生活体验,积累了写作素材,可以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小苗偷偷地钻出地面,伸了伸懒腰”,“它抽出了枝
条”,“向日葵这个名字真是名副其实啊”。

我组织学生去参观,去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美、发现美、捕捉美、体验美,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改变了作文教学中“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

新课标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感受。

重写实,写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验,不能写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说迎合别人的话,甚至假话。

3、挖掘教材,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如何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形式新颖、活泼的佳作,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是学生写作丰富的创作基础。

发挥这些文章的优势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作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有了“写作方法”这盏指路灯,学生才能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脉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仿写,领悟习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对文章中的佳词佳句,我让学生分类整理成册,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写作方法,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只有在课文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