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1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令学生和老师感到头疼的事,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对作文望而生畏,很多孩子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究其原因,是他们割裂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使作文失去了生命的土壤。
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兴趣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培养。
所以,在孩子刚一入学时,我就着力培养孩子说完整话,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我经常让学生做游戏,说游戏的经过,也可以说说今天发生的事,边画图边说话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的兴趣,虽然刚开始说的并不那么好,但我一律放大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想说的欲望,让每个孩子都自信满满。
我也经常在班级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如:在教学写观察中的发现时,我利用学生经常玩的水晶球放在水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水晶球的变化过程,并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的表达出来,学生说的热情很高,描写十分形象。
如___写的“又过了很长时间,水晶球又变了新样子,它的泡泡不见了,变光滑了,像小珠子一样。
老师把他扔到地上,他像个淘气的小娃娃一样,四处射去。
有时它很脆弱,用指甲轻轻一划,就会裂个小口子,像长了个嘴巴一样……”,看到这些描写,我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其实,生活中的素材随处可见,只要善于观察、捕捉,就能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时刻鼓励学生说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如:在教学观察小动物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回家后连续观察家里的小动物,每天记录一点点,观察他们的外形、吃食、走路、睡觉、怎样与同伴玩耍等等,真实记录下来,学生观察后写的*非常生动。
如:___写的“它们吃食的时候是啄几下停一会儿,再啄几下,停一会儿,我把食刚放在盆里,他们就蜂拥而上,有的吃食,有的喝水,有的在一旁玩,还有一只鸡把脚伸进盆里,非常霸道……”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真实、生动。
我在作文评语中,对每一个孩子的观察给予了高度的表扬,学生热情非常高。
三、以日记为载体,消除畏惧感,解决“害怕写”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就是:怕,怕写不好,怕同学嘲笑,怕老师讥讽。
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所以我要求学生写日记,并且告诉他们,日记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怎么说就怎么写。
学生在开始阶段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记得如同流水帐,部分学生的日记内容单一,全部是“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话。
大约两个星期之后,我就把他们的日记进行一次展览,并且有意的表扬大部分同学日记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或一个省略号的恰当运用,并且把部分批阅后的优秀日记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周围。
目的就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怕写的信心,消除了畏惧感。
四、加强积累,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让学生会写在每节语文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同时,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积累书中的好词佳句,并学以致用。
学生在模仿中渐渐提升了习作能力。
1.注重课内外阅读指导。
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吸收丰富的知识,积累丰富的词汇,才能写出精彩纷呈的作文来。
因此我结合学校的阅读经典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名著,把积累的好词佳句或读后的感受记录下来,每月进行一次交流。
另外。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我都能精心设计小练笔:如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写身边的同学,仿照课文中场面的写法写一个场面,参考课文中描写动物的写法介绍一种小动物等等。
2.教师要恰当运用批语。
如果能做到面批面改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那就一定要注意批语。
如一些学生写作中能恰当地运用好词佳句,我就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未来的大作家,继续努力。
”学生读到这样的批语自然就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当然,对于写作中的不足,我也会委婉地提出。
例如,有位同学的日记中写道“看那个乞丐非常可怜,我就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了他。
”我就写了这样的批语:“那可是你一周的‘给养’啊,你那么慷慨,会不会受骗了?他怎么知道他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吗?”学生就明白了应该具体写出乞丐的可怜和自己的内心感受。
以上是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日成就,只有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可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2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下面是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不足语文的教师,我很荣幸参加了江西教师网展开的培训,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从甘老师讲作文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
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我们不能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
可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
”这番话道出了作文****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
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
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
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
”这番话道出了作文****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