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253

云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253

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答案请按题号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注意第8,11-1,12-1题的填涂)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似乎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文学批评,至少多数的写作者,不再仰仗批评对他的告诫和提醒,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写作来证明自己。

但批评的意义仍然强大。

它不仅是一种告诫的艺术,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来影响作家,影响文学的当下进程;它还能提出一种肯定,进而昭示出一种何为值得我们热爱的文学,何为值得我们献身的精神。

无从告诫,并不一定是批评勇气的丧失,也可能是批评家缺乏智慧和见识,看不清问题,不能把话说到真正的痛处。

没有睿见,那些勇敢的批评,增长的无非是文坛的戾气,这对于矫治一些作家的写作陋习并无助益。

而所谓肯定,就是承认这个世界还有常道,还有不变的精神,吾道一以贯之,天地可变,道不变。

中国每一次文学革命,重变化,重形式的创新,但缺少一种大肯定来统摄作家的心志。

把常道打掉的代价,就是生命进入了一个大迷茫时期,文学也没有了价值定力,随波逐流,表面热闹,背后其实是一片空无。

所以,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文学批评,都是如此。

文学批评提供的是一种不同于知识生产和材料考据的阅读感受,它告诉我们最新的文学状况,且直率地说出自己对当下文学和现实的个人看法。

可文学批评依然面临着一个如何发声、如何立心的难题。

一些批评家,试图通过批评的学术化来确证它的价值,但这条路未必走得通,因为批评一旦丧失了艺术直觉和价值决断这一基石,就可能成为死的知识,既无冒险的勇气,也无有趣的分析。

因此,批评如果没有学理,没有对材料的掌握和分析,那是一种无知;但如果批评只限于知识和材料,不能分享文学精神的内在性,也会造成一种审美瘫痪。

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必须警惕一种批评的依附性。

而对文学批评独立性的召唤,最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批评的品质——批评也是一种写作,一种精神共享的方式。

批评也是艺术,也有对精神性、想象力和文体意识的独立要求,它不依附于任何写作,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写作。

批评要成为真正独立的写作,就必须为批评立心。

那何为批评之心?我以为它至少包含义理、实证和文体这三方面。

其中,又以义理为最高。

批评的义理,不仅是指思想或哲学,它也是指文学的道义与艺术的原理。

不合义理的批评,即便姿态勇猛、辞章华丽,终归偏离了文学的大道,而难以服人。

而讲究义理的批评,又要有实证精神和文体意识,才能使它所坚持的义理得以落实。

实证,就是考据,文本的考据,关乎艺术细节的欣赏,人物性格的逻辑分析,情感冲突的发现和探讨——所谓的细读,其实就是实证,是一种艺术形象的还原。

文体,是说话的方式,也是语言的风采,是修辞之美,也是文章之道。

义理、实证和文体,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

这几方面皆备,才堪称有学问的批评、立心的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批评的强大意义在于它能够影响作家及文学的当下进程,还能引导文学及精神的价值取向。

B.如果批评家既丧失了批评的勇气,又缺乏智慧和见识,就会使文学批评变得无从告诫。

C.文学批评提出的肯定,就是承认世界上还有常道,还有不变的精神。

D.文学批评在批评某些文学创作失掉常道的同时,自身也不可打掉常道,,否则也会出现表面热闹,其实空无的弊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些批评家,试图通过批评的学术化来确证文学批评的价值,这一条道路基本行不通。

B.文学批评需要对材料的掌握和分析,也需要分享文学精神的内在性。

C.重新认识批评的品质,是召唤文学批评独立性的关键。

D.思想与哲学或文学的道义与艺术的原理,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义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智慧和见识的、勇敢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告诫的艺术,它对于矫治一些作家的写作陋习是有裨益的。

B.批评家在义理方面的修养以及对文学批评本身的认知,决定着文学批评的价值。

C.虽然文学批评不依附于任何写作,但当作为文学批评对象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时,文学- 1 - / 9批评之道也应随之而变。

D.为文学批评立心,对于目前这样一个大多重变化、重形式,而不相信仍有常道需要守护的文学创作的时代来说,显得极为必要。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

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

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

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

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

卒于家。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

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

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

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

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

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题5分)(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C.“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D.“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E.“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9.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6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陆龟蒙《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三)名句默写(6分)10.(1(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 2 )题。

守灯侯发山凌晨两点,守灯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妈叫醒了。

海那边,万家灯火,海这边,黑魆魆一片。

守灯随妈进灯塔里巡视了一遍,没发现异常,便开始保养机器。

眼下是夏天,白天这里接近50摄氏度,只能把活儿撵到晚上。

一台台设备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无疑,这是妈天天擦拭的结果。

守灯五岁之前没离开过这个岛,对这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岛再熟悉不过了,没有土,没有草,到处都是光秃秃的。

想种点儿蔬菜都难,日头太毒,从外面运来的土过不了几天就被烤得焦干。

台风一来,这些土很快就会被刮散,被海水冲走。

上学后,守灯每到假期返岛时,不忘背上一大包泥土,好让妈踩一踩,接点地气……给养船半月来一次,送些蔬菜和淡水。

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一丝生气。

清理完灯笼,妈又用牛皮软布擦拭灯器。

守灯说:“妈,我来吧。

”妈不让,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看妈认真的样子,守灯心疼地说:“妈,您这辈子就没想过走出这荒岛?”妈叹道:“说不想是瞎话,但灯塔离不了人,若是夜里灯灭了,就会出大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