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湖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苏教版)一、积累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确凿.(záo )菜畦.( wā) 讪.笑.(shàn)人迹罕.至(hǎn)B、澎湃.(bài)哺.育( bǔ) 祈祷.(.shòu) 鲜.为人知(xiān)C、炽.痛(zhì) 嗥.鸣(háo) 污秽.(suì) 锲.而不舍(qì)D、田垄.(lǒng) 斑.斓(bān) 筹.划(chóu) 迥.乎不同(ji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相辅相承叱咤风云丰功伟迹轻妆淡抹B、栩栩如声人迹罕至芳草如茵接踵磨肩C、面面相觑融为一体金璧辉煌风起云涌D、烦躁不安异曲同工永垂不朽轩然大波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买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连环袭击,死伤千余人,这个消息真是骇人听闻B、小泉纯一郎不顾过国内外民众的反对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并诡辩为“心灵的寄托”真是别具匠心C、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D、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4、选出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A、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
B、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创立了“相对论”。
C、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D、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3)曲径通幽处,。
(4)吴楚东南坼,。
(5),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6)鲁迅先生对敌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读了阿累的回忆录《一面》,我们更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一面。
(7)假日的清晨,人们游览湖光山色,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你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轻轻地吟诵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6、有一副对联,上联与下联对仗不工整,请你修改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2分)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调整为:7、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材料一: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
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
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使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
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
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
材料三:上海有一位青年,十分重视摘录,他的摘录笔记本多得不可胜数。
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敞的书桌上写作,身旁堆满了笔记,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最终成为了年轻的小说家。
你的探究结果是: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说明文,完成8~11题(12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
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
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8、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2分)9、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10、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1、京剧作为国剧,在服装、道具的色彩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请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
(不少于40字)(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4分)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末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
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齐,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吃过这种苹果。
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
他“嚓”了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
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
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
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
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
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
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
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
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
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
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
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
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12.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3分)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13.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答:1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4分)(1)“痛苦”指的是:(2)“令人尊敬”的原因是: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
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
(4分)摘录内容(1)批注(1)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
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摘录内容(2)批注(2)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三)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6—21题。
(共16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