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明清红木家具各部件名称汇总幻灯片
明清红木家具各部件名称汇总幻灯片
墙板
返回目录
5
• 束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 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 具上是指面框和牙条之 间缩进的部分。有束腰 的家具,是我国传统家 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
束腰
返回目录
6
面板/结子花
• 面板,凡椅面、桌面、案面、 几面等都采用攒边作法,芯板 所取用的板材俗称“面板”。
• 结子,即“卡子花”,或称“ 结子花”。为家具上的雕花饰 件。多用在“矮老”的位置, 实际就是装饰化了的矮老。
• 站牙• 十字枨 Nhomakorabea• 霸王枨
• 踏脚档
• 鹅脖
• 搁板
• 壶门式轮廓 • 三弯腿 • 外翻马蹄 • 彭牙 • 鼓退 • 皮条线 • 靠背板 • 后腿上截 • 委角 • 拦水线
• 冰盘沿
2
门扇
• 门扇,是橱柜等设有可左右 开启和关闭的部件,古代家 具一般由门框和心板构成, 俗称橱门、柜门,也称屏门, 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 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遇 大事或贵客莅临才开启。 两 开两合的大门的其中一扇门 叫做一块门扇子。门扇是所 有装饰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项 目,门扇所具备的特殊地位 使它往往成为体现装饰风格 的一中象征物。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汇总
1
目录
• 门扇 • 托泥 • 墙板 • 束腰 • 面板 • 结子花 • 门罩 • 圈椅 • 牙条 • 脚牙 • 搭脑 • 牙角
• 敦木
• 管脚档
• 托子
• 步步高赶枨
• 栅板(绦环板) • 联帮棍
• 飘檐
• 门围子
• 托角牙子
• 罗锅枨
• 托腮
• 琴脚
• 大边
• 圈口
• 抹头
• 券口牙子
• 飘檐, 拔步床踏步架如“屋”,屋 上之檐曰“飘檐”。
返回目录
17
托角牙子
• 托角牙子,在家具直角相交处 安置的片木小牙子,一般称“ 托角牙”,如明式椅子的后脚 和搭脑,扶手与鹅脖的交接, 常运用这种牙子作装饰,既加 强牢固性,又增进了美观。
返回目录
18
托腮
• 托腮:位在束腰与牙子之间的一根木条,常做成挺括的线脚。起装饰和加固束 腰的功能。
返回目录
7
门罩
• 门罩,架子床迎面设置的装饰构件。有“月洞式”,“栏杆式”及“八方式”等。
返回目录
8
椅圈
• 椅圈,圈椅的搭脑向两侧 前方延伸与扶手连成一体 ,构成一个圆形,俗称“ 椅圈”,又称“栲栳样” 。
返回目录
9
牙条
• 牙条,即牙子,也称之为丝杠 。一般指面框下设置连接两腿 之间的部件。有束腰的家具则 在束腰以下部位的主要连接部 件。设在其他部位的一般改称 牙条。
返回目录
21
站牙
• 站牙,用来固定立柱的牙 子,北京匠师叫“站牙” ,即清代匠作则例所谓的 “壶瓶牙子”。
返回目录
22
霸王枨
• 霸王枨,“霸王”是形容这种枨 坚实有力,既能承重又能加强形 体的牢固。霸王枨上端托着桌面 的穿带,并用梢钉固定,其下端 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 结合在一起 。做法是将它安在腿足的内侧, 另端与家具面子底部连接,象一 臂擎物似的可把桌面承受的重量 产生分力,更均衡地传递到腿足 上来。
返回目录
13
• 墩木,屏风、衣架、 灯台等立柱下着地的 横木或木块。
墩木
返回目录
14
托子
• 托子,条案足端着地的横木。
返回目录
15
栅板
• 栅板,绦条板的别称。也 称“虚镶”。围于横竖料 之间面积较小的薄板部位 ,主要起装饰作用,大多 中间挖有开光。常见于座 屏、高束腰等家具。
返回目录
16
飘檐
返回目录
29
• 琴脚,屏风着地的两 根横脚,即清代则例 中的“榻木”。
琴脚
返回目录
30
• 圈口,家具竖料与 横料均成的方框内 ,安装四根牙条, 形成完整的周圈装 饰件,叫“圈口” 。随牙条线形的变 化,圈口又有方圆 圈口、海棠圈口等 各种式样。
圈口
返回目录
31
券口牙子
• 券口牙子,是指构成券口的 三根板条,尤指安在椅盘以 下者。家具竖料和横料构成 的方框内,常安装上、左、 右三根通长的牙条,使框内 空间形成变化,民间工艺术 语称之谓“券口牙子”。因 牙条线形的不同,空间图形 也不同,故又有所谓鱼肚券 口、椭圆券口、壶门券口、 方圆券口、菱花券口等名称 。而门式券口牙子则指的是 镂成捆门式轮廓的券口牙子 。
返回目录
19
• 大边,凡用攒边的方法 做成的方框,如桌面、 凳面、床面等,两根长 而出榫的叫“大边”, 两根短而凿有榫眼的叫 “抹头”。如四根一般 长,则以出榫的叫“大 边”,凿眼的叫“抹头 ”。大边和抹头可以合 起来简称“边抹”。
大边
返回目录
20
抹头
• 抹头,凡用攒边的方法做成的方 框,如桌面、凳面、床面等,两 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 每而凿有榫眼的叫“抹头”。如 四根一般长,则以出榫的叫“大 边”,凿眼的叫“抹头”。大边 和抹头可以合起来简称“边抹” 。
返回目录
3
• 托泥,传统家具上承接腿足 的部件。明清家具中有的腿 足不直接着地,另有横木或 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即称 为“托泥”。有的托泥之下 还有小足,真正着地的是小 足而不一定是木框。此部件 多见于条案、几类等传统家 具,以增稳重之感。供桌和 半月桌一样会有托泥。
托泥
返回目录
4
• 墙板,位于家具左右 两侧,呈垂直面的板 材统称“旁板”或称 “墙板”。
返回目录
26
联帮棍
• 联帮棍,扶手椅在扶手 中部之下的一根立柱叫 “联帮棍”。或据其形 似称之曰“镰刀把”。
返回目录
27
门围子
• 门围子,有的架子床 除三面设围子外,正 面还立门柱,门柱与 角柱之间安两块方形 的围子,叫“门围子 ”。
返回目录
28
罗锅枨
• 罗锅枨,这一术语在江南 民间匠师中称之谓“桥梁 档”,一般用于桌、椅类家 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 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 形似罗锅而命名。
返回目录
23
鹅脖
• 鹅脖,椅子前腿在椅盘 以上延伸并与扶手相接 相连的部分。
返回目录
24
管脚档
• 管脚档,桌、椅、凳、杌等四腿间设于下部的横枨。
返回目录
25
步步高赶枨
• 在灯挂椅中,较大的为管脚枨 (四腿中的横枨)前者低,两 侧高,后者更高,即所谓“步 步高赶枨”,其目的是在结构 中避免榫眼集中,有损坚实( 另一种感觉的“赶枨”为前者 低,两侧高,后者低,也是同 样的道理,但不叫“步步高” )。
返回目录
10
• 脚牙,踏脚枨下安 置的角牙或牙条, 统称脚牙。
脚牙
返回目录
11
脑枕
• 脑枕,椅子、衣架等位于家具最上的横梁叫“搭脑”。如明式椅子中最典型的搭脑有 马鞍式、挖油盏头式、圆便直式、骆驼背式和天宫翅式等
返回目录
12
牙角
• 牙角,明式几案等家具的牙条在与腿部作丁字形相交处,常常采用左右对称的角牙形 式,江南民间工匠称谓“牙角”。